飲食健康★輟學長達半年不上學,小心是得了____!你家的寶貝是高危險群嗎?

輟學長達半年不上學,小心是得了____!你家的寶貝是高危險群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放完了年假以及228三天連假,所有生活都該回歸常軌,但如果家中的孩子,近日每碰到上學時間,就開始這邊痛那邊不舒服,可得要當心罹患所謂的拒學症!醫師表示,適逢長假結束,罹患拒學症的孩童因此增加不少,若孩子一提到上學,就面露恐懼,甚至焦慮、拉肚子、胃痛等,可能須至精神科就診。 

無法忍受挫折 女學生憂鬱症合併拒學症

上學前各種身體不適接踵而來,請假後立即生龍活虎,你家的小孩有這種情況嗎?就有一名國二女學生,每次上學便開始頭暈、頭痛,起初家長不以為意,就讓她在家裡休息,不料此種情況便本加厲,甚至輟學長達一個學期,輔導老師介入也沒用,最後帶至醫院精神科就診,確診為輟學症合併憂鬱症,經治療後目前已漸漸融入學校的團體生活。

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林秀縵指出,這名女學生經評估後,因正逢青春期,很有自己的想法,在人際互動上挫折忍受度較低,需要有同儕的認同,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幾次人際互動與學業上的挫折,久而久之便有憂鬱症與拒學症,之後在醫師治療與藥物協助下,女學生的狀況慢慢恢復。

林秀縵說明拒學症顧名思義就是孩子拒絕到學校上課,對學校有恐懼與抗拒,表現出來的反應大致分為生理反應、心理症狀、拒絕行為,也就是會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等,一提到上學則會面露恐懼,甚至嚴重哭鬧,這些都是拒學症的典型症狀。

個性內向、缺乏自信 拒學症高危險群

研究顯示將近1~5%的孩子會有拒學症的狀況,在各年齡均可發生,特別是在剛進入幼稚園、小學和國中時期青春期的青少年,拒學的狀況較常見。

林秀縵醫師表示典型拒學症便是孩子對於上課有恐懼感及過度的焦慮而無法上學,和逃學與翹課合併其他違反常規事件不同。拒學症造成的原因有許多種,例如,孩子先天氣質較為內向、退縮。對自己缺乏自信或欠缺安全感。孩子本身患有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與泛自閉症等。孩子因應壓力技巧尚未成熟,挫折忍受度低。

拒學症的孩子部分有社交焦慮問題,對於融入人群會感到壓力,有些與先天氣質有關,其對於他人的眼光或被人關注感到敏感,對方可能開玩笑便很在意;有些則是之前在人際互動上有過挫折,害怕再次受到傷害。

林秀縵提醒,若孩子每次在上課前便開始反應不舒服、不想上課,多次溝通和鼓勵都沒用,建議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到醫院,經由醫師諮詢,除了可對孩子進行診斷和治療,也可教導父母如何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壓力和挫折,及早處理,可以幫助孩子及早重回校園。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文章取自 成長百科   相信大家都嚐過"生魚片",大家對它絕對不陌生。生魚片是日本料理中非常受歡迎的一道佳餚。既然生魚片是吃生的,想必大家對生魚片"新鮮"的標準是一樣嚴格把關。講到新鮮,現撈的是不是一定比冷凍的好?是不是只要當下夠新鮮?愛吃生魚片又擔心有寄生蟲,沾多用一點芥...

閱讀詳情 »

原文轉自成長百科   看著寶寶從出生後一天一天的成長,應該是許多爸爸媽媽們的幸福時刻。寶寶們一天天的成長,母乳或是奶粉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寶寶生長發育,此時就必須添加副食品來提供寶寶額外的營養及熱量。 副食品通常是體重滿出生時兩倍或是寶寶趴著能撐起頭、可以保持坐姿、喜歡吃手並對食物...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手機軟體討論功課,國小學童2個月近視增200度!目前就讀國小的朱小妹,每天放學回家就會用手機聊天軟體群組跟同學討論功課,最多一天高達千則,花1~2個小時回訊息,最近又迷上手遊,睡前常躲在棉被中偷玩手機,近距離用眼時間大增。朱媽媽雖叮嚀孩子減少使用3C,但短短2個月...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民眾經常攝取速食、甜食,但你知道嗎?這些食物含有過多的人工反式脂肪,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我國的衛福部於22日再次預告「食用氫化油之使用限制」草案,實施日期預訂為2018年7月開始, 規定人造奶油、烘培等食品,全面禁用不完全氫化油脂,避免吃到人工反式脂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