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農曆年節腸胃炎高峰 勤洗手、衛生飲食保健康不二法門

農曆年節腸胃炎高峰 勤洗手 衛生飲食保健康不二法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農曆年節腸胃炎高峰!安南醫院消化科吳奕霆醫師指出,每年冬季及初春就是腸胃炎流行的季節。根據疾管署統計,每年11月左右天氣開始寒冷時,因腹瀉就醫的病患就會大幅度增加,尤其農曆年期間大家團圓圍爐或外出旅遊大吃大喝更是如此,故民眾更須注意飲食清潔細節。

急性腸胃炎 病毒或細菌引發

吳醫師表示急性腸胃炎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兩種,極少數為寄生蟲引起。細菌行腸胃炎常見致病菌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菌腸炎弧菌及霍亂弧菌。細菌性腸胃炎症狀較為嚴重,可能會出現高燒、腹痛、血便或膿便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死亡,需立即就醫。

病毒性腸胃炎則較常見,常見致病原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輪狀病毒大多感染6歲以下兒童,諾羅病毒在好發於人口密集處如學校、軍營、宿舍、安養機構、醫院、餐廳和露營地等地,常造成群聚感染。

飯前先洗手 急性腸胃炎可少量多餐清淡飲食

吳奕霆說,急性腸胃炎感染途徑為糞口傳染,只要接觸過患者排出的糞便、嘔吐物、飛沫甚至汙染過的水,食物在經由手吃下後就會遭到感染,多數病患在感染後1-3天會出現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燒、頭痛、肌肉痠痛,有些可能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多數症狀在3-7天左右會緩解康復,有些人可能持續至10天,一般來說不會引起嚴重併發症。

如感染急性腸胃炎應注意水分電解質的攝取,特別是吐或拉厲害的患者。吳奕霆醫師建議可以少量多餐方式清淡飲食,若一飲食就感覺胃不適甚至一吃就拉吐,可考慮禁食一至兩餐並多補充水分電解質即可,直至病況緩解再行進食,如症況益發嚴重要盡速就醫為宜。

過年吃新鮮食材 注意衛生

吳奕霆醫師再次強調,農曆年假期將至,民眾外出聚餐或家族團圓吃飯記得要先確認食材是新鮮的並且要烹煮至全熟,避免生食或食用無法確保是否新鮮的海鮮食品。進食前如廁前後都應該加強濕洗手,盡量不接觸有症狀的人。進食中可使用公筷母匙降低感染風險,如家中有生病家人,記得加強環境消毒,避免疾病傳播,如有嬰幼兒建議要施打輪狀病毒疫苗。保持個人清潔衛生才能開開心心度過2021新的一年。

【延伸閱讀】

不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車隊推「行動AED」撐起全民急救網

 B肝藥不能亂停! 醫:半數以上患者恐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9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今年因新冠疫情導致各國動盪不安,也是各國必須面臨的一大挑戰,防疫新生活刻不容緩,戒菸更是首要!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疫情期間停止吸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有證據指出,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更有可能發生新冠肺炎(COVID-19)重症,吸菸者若是感染新冠肺炎,比非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菲律賓移工入境檢出新冠感染!今(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確診1名菲律賓30多名女性(第507例),9月18日抵達台灣確診至今沒有疑似症狀,接觸者框列23人,指揮中心表示,菲律賓新冠疫情嚴重,每日新增約3,600例。 入境至今沒有疑似症狀 接觸者23人9人列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的施先生去年4月騎機車與汽車相撞,腦部受創後手術救回一命,1個多月後卻又發生右腦動脈阻塞,左手及左腳癱瘓,只能撐著助行器慢慢行走,今年6月不慎跌倒後,就此爬不起來。而施太太也已中風5年,家人白天要工作,無法持續帶著施先生到醫院看診復健,只能靠著居服員每天到宅幫他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康飲食當道,富含營養的紫米、黑米等五穀雜糧廣受民眾喜愛,但有人發現,買回家的紫米以清水沖泡後,洗米水呈現紫紅色至深色,懷疑是否買到人工染色的產品。紫米、黑米富含花青素 清洗時易出現深淺不一顏色食藥署說明,紫米、黑米、黑芝麻是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因花青素是水溶性色素,清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