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慢性骨隨性白血病(CML)是我們俗稱血癌的一種,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00例白血病的新增病例,因為症狀不明顯,很容易延誤就醫,進而耽誤治療與用藥時機!

以往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往往只能等待適合的骨髓移植,以求得一線生機,但其實隨著醫療與藥物的進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已經可以標靶藥物治療,甚至現已進展到第二代標靶藥物,只要透過每天服藥、定期抽血追蹤,可更穩定地維持深度分子學反應,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同慢性病一般地長期控制。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應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抽血檢查,根據2013年最新歐洲治療建議,在接受藥物治療後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目標,包括完全染色體緩解(CCyR)、主要分子學緩解(MMR)、深度分子學反應 (MR4.5)等,只有依照醫囑服藥、定期檢查是否達成目標,才能真正確保疾病控制穩定,不致惡化。

以下講座將讓您更了解CML,面對它、控制它!

唐季祿醫師/開場致詞

謝謝大家參加『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講座。隨著醫療的進步,針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現階段最被大家關切的議題已變成─未來有沒有機會痊癒,或我們如何與它和平共存,能隨心所欲如同正常人般過日子。在剛被確診與後續追蹤期間可能都會碰到很多問題,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兩位專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的郭明宗醫師及台大血液科的徐思淳醫師,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最新進展,以及他們寶貴的臨床經驗,希望大家透過今天的活動能夠得到正確、完整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資訊!

 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主講人:臺大醫院血液科  唐季祿醫師

 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主講人: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 郭明宗醫師
慢性骨隨性白血病發病原因/人體內有 23 對染色體,染色體上面有許多基因,基因會決定人體各種細胞的表現方式。若染色體發生異常,使得第 9 號染色體上的 ABL 基因易位接到第 22 對染色體上的 BCR 基因,就會產生新的「費城染色體」。費城染色體上帶有 BCR-ABL 基因,會造成體內白血球異常增生及分裂,進而引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全文網址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8504)

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主講人: 
臺大醫院血液科 徐思淳醫師

和平共存的概念/另類醫療常強調的觀念就是與疾病和平相處、不用激烈的治療手段、病人免吃苦、很快樂,但是血液腫瘤科的醫師們不喜歡這個概念,原因是能完全緩解的病,就該一鼓作氣治到好,只有治不好又慢性的病,才要談這件事情。

想像疾病就是我們的敵人,敵人都是伺機取命,而和平是基於無法一次打敗對方,共存則是無法獨大的無可奈何,那和平共存的基礎是什麼?就是我方強大的優勢,讓對手必須屈服於現狀,只有勝利者才能談和平共存。(全文網址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8504)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5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癌症病人及親友,常為了治療期間的飲食問題,而傷透腦筋!尤其是,對於沒有醫療及營養背景的癌友來說,更是讓人苦惱,就怕不小心吃錯,反而加重病情。腫瘤外科醫師表示,想要提高癌症治癒率並不難,了解癌症獲取營養的機轉,做好正確營養補充,就是致勝關鍵! 誤信斷食能餓死癌細胞?醫師:小心先餓壞自己 基隆長庚醫院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有位王媽媽過去都在大醫院看糖尿病,不僅距離遠,且每次看診人都好多,醫護人員忙東忙西,即使想問個仔細都不知要找誰問,搞得很煩躁;最近,聽鄰居林太太說,附近的診所已經取得「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認證,看診時不只有醫師在旁照料,想諮詢時也有護理衛教師、營養衛教師或社工人員能幫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有位61歲趙先生,因為胃出血就醫,檢查後竟發現罹患胃癌,由於其有冠狀動脈疾病,且曾經腦中風,因此甚是擔心胃癌手術。醫師於是建議以「單一切口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全胃切除手術;術後這位趙先生恢復得很好,病情已穩定控制一年多。達文西機器手臂單一切口 降低手術侵襲性收治這位趙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當得知親人罹癌的消息時,普遍家屬都會很焦慮,看著癌症親人一天一點的消瘦,體力一天不如一天,吃了就吐,完全吃不下任何東西,家屬自己也不免跟著擔心得食不下嚥,進而迫使中斷治療,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營養攝取不足 恐產生癌症惡病質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王輝明指出,據統計有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