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迎邊境解封 防疫醫師指點強化「自主應變措施」3步驟

迎邊境解封 防疫醫師指點強化「自主應變措施」3步驟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多次提到,未來迎向邊境解封並維護社區安全,國內外疫情、疫苗覆蓋率與「自主應變能力」是3大指標。有關自主應變的詳細內容,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7)日詳細說明:確診者需要自己回想發病日,職場或家庭以及任何接觸過的人,主動回報給衛生單位;如被通報為密切接觸者,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


迎邊境解封 防疫醫師指點強化「自主應變措施」3步驟

▲指揮中心說明自主應變措施的內容。(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指揮中心建立COVID-19確診個案與接觸者自主應變機制。COVID-19檢驗陽性個案,以及密切接觸者配合自主應變措施,事先了解相關防疫規定,並協助衛生單位快速評估與匡列密切接觸者,以及時協助追蹤,並降低社區疾病傳播風險。重點是確診者須提出發病日前4天至被隔離當日,曾經與任一人未戴口罩情況下接觸的人以及時間,地點。


強化自主應變 確診者詳細回答足跡與接觸者


指揮中心說明,一旦檢驗為COVID-19陽性的個案,可在等待衛生單位聯繫,並進行疫調的時間,配合進行下列事項:自主回想並列出發病日(最早出現症狀日,如無症狀,則為最早檢驗陽性日)。記錄發病日的前4天至被隔離前這段期間,曾經在任一方未佩戴口罩情況下,接觸的人、時間及地點。例如:共同居住、用餐、聚會或參加活動、工作或就學場所、曾去過之醫療照護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及可能接觸達15分鐘的對象


最後是確診者主動提供衛生單位這些人的聯絡資訊,並聯絡他們,以保護接觸者的健康並及時防堵疫情傳播。 陳時中補充,不必做到100分,確診者只要能力範圍內說明可能的足跡,並提醒認識的人,才能幫助所有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每8名成人有1人腎病變 三高危險群尤應慎防高腎壓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相關推薦

  由於持續低溫,最近各大醫院的門診和急診科均擠滿了看感冒的病人,有的甚至一家幾口都患病。其實,如果加強預防,或在感冒的初期及時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防治,可以有效緩解感冒症狀。在此,介紹兩個簡單實用的食療方(均為一人份量)。 薑蒜紅糖湯 配方:生薑30g、大蒜30g、紅糖適量。 做法...

閱讀詳情 »

疾病總是在不經意間就闖進了我們的生活,也許當我們身體有一點小毛病的時候就要引起重視,如感冒,輕微疼痛或者嗜睡之類的我們看似非常普通的事情。因為很可能這些小症狀後面掩藏了很大的疾病。一位叫Fiona Codd的20歲年輕姑娘,最近被診斷出患了白血病。她之前也只是感冒而已,沒有其它白血病的症狀。當她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食藥署於今年4月1日開放食品業者登錄平台;該署強調,到年底時,所有食品輸入業者都應完成登錄,否則將不受理輸入報驗。衛生福利部表示,強制食品輸入業者登錄食品藥物管理署邊境查驗自動化資訊管理系統;業者申請食品查驗時,系統將自動核對業者登錄字號,若未取得登錄字號的業者,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將在台北市舉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體育局、教育局,特別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共同成立「臺北市運動選手健康管理中心」,為運動選手提供專業健檢和特約門診等服務,近期更協助一位家境弱勢選手,補助脊椎側彎所需背架費用,讓選手能無後顧之憂地接受訓練。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