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迎邊境解封 防疫醫師指點強化「自主應變措施」3步驟

迎邊境解封 防疫醫師指點強化「自主應變措施」3步驟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多次提到,未來迎向邊境解封並維護社區安全,國內外疫情、疫苗覆蓋率與「自主應變能力」是3大指標。有關自主應變的詳細內容,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7)日詳細說明:確診者需要自己回想發病日,職場或家庭以及任何接觸過的人,主動回報給衛生單位;如被通報為密切接觸者,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


迎邊境解封 防疫醫師指點強化「自主應變措施」3步驟

▲指揮中心說明自主應變措施的內容。(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指揮中心建立COVID-19確診個案與接觸者自主應變機制。COVID-19檢驗陽性個案,以及密切接觸者配合自主應變措施,事先了解相關防疫規定,並協助衛生單位快速評估與匡列密切接觸者,以及時協助追蹤,並降低社區疾病傳播風險。重點是確診者須提出發病日前4天至被隔離當日,曾經與任一人未戴口罩情況下接觸的人以及時間,地點。


強化自主應變 確診者詳細回答足跡與接觸者


指揮中心說明,一旦檢驗為COVID-19陽性的個案,可在等待衛生單位聯繫,並進行疫調的時間,配合進行下列事項:自主回想並列出發病日(最早出現症狀日,如無症狀,則為最早檢驗陽性日)。記錄發病日的前4天至被隔離前這段期間,曾經在任一方未佩戴口罩情況下,接觸的人、時間及地點。例如:共同居住、用餐、聚會或參加活動、工作或就學場所、曾去過之醫療照護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及可能接觸達15分鐘的對象


最後是確診者主動提供衛生單位這些人的聯絡資訊,並聯絡他們,以保護接觸者的健康並及時防堵疫情傳播。 陳時中補充,不必做到100分,確診者只要能力範圍內說明可能的足跡,並提醒認識的人,才能幫助所有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每8名成人有1人腎病變 三高危險群尤應慎防高腎壓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相關推薦

◎ 圖文整理/i-Nature編輯部 豆漿是相當平易近人的食物,不需要繁複的製作流程,只需要注意幾個秘訣,就能輕鬆喝出美麗好氣色! 豆漿是有益女性健康的好食物,其所含的營養價值高,如大豆蛋白質、大豆卵磷脂、膳食纖維及大豆異黃酮等,可有效預防膽固醇過高,還可延緩老化、美肌、抗氧化與預防心血管疾病。但食...

閱讀詳情 »

◎ 圖文整理/心光網編輯部 生氣會短命。免疫學權威、新潟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同時著有《免疫革命》(講談社International)等書的安保徹醫師斬釘截鐵地說:「易怒的人大多短命」。人體的自律神經可以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部分,負責掌管人類的身心活動。 其中,交感神經又稱為「活動神經」...

閱讀詳情 »

◎ 圖文整理/i-Nature編輯部 有些嗜好杯中物的人會說:「我一星期有兩天讓肝臟休息,所以沒問題。」這種人真的相信在休肝日中,肝臟真的能恢復健康嗎?恕我直言:「休肝日,一點意義也沒有。」休肝日的確能讓「肝臟機能」暫時恢復;但是,「肝臟上的傷痕」卻完全不會復原。而且,休肝日隔天,若喝下更多酒精,則...

閱讀詳情 »

因為怕胖、迷信要多攝取維生素、礦物質的想法,所以把澱粉類等的碳水化合物丟在一旁,完全不碰白飯,只吃菜或只吃肉的做法,長久下來,身體代謝會出現問題,絕非健康之計!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就是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能量,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那些長期只吃蔬菜水果的人,臉色一定缺乏血色,手腳容易出現冰冷、體力通常也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