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近一半人寧可被電擊也不要獨處 | 健康達人網

近一半人寧可被電擊也不要獨處 健康達人網

你喜歡沒有手機平板電視獨處 15 分鐘,還是被輕輕電擊一下?一項實驗結果揭開了有一點驚人的事實:人們寧願被電擊,也不願跟自己說話。這項研究刊登在科學雜誌。

獨處實在太無聊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 Timothy Wilson 與他的團隊,針對 409 名學生做了以下的實驗:要求學生們不使用手機或其他讓他們分心的裝置,然後在一間「家徒四壁」沒什麼東西的房間裡待 15 分鐘。事後,將近一半的學生表示獨處過程感覺很糟。

這個結果讓 Wilson 感到驚訝,因為「我們擁有一個很大容量的腦,有許多記憶、有能力說故事、幻想許多神奇的情節」,於是,團隊將實驗「改簡單點」,也就是讓受試者在家裡待 15 分鐘,他們認為因為環境比較舒服一點,所以受試者應該比較會有好心情。

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事後說,他們有作弊─偷偷看手機等等。

研究團隊不死心,他們覺得也許是因為受試者不知道要想些什麼,因此他們又重來一遍,但在實驗前會跟學生們溝通,希望他們對於那 15 分鐘要想些什麼,先做個準備,不過最後結果也沒有什麼幫助。

近一半人寧可被電擊也不要獨處 健康達人網
(圖片來源:geraldbrazell via photopin cc

寧可電擊也不要無聊

獨處 15 分鐘到底有多無聊到讓人無法忍受?這必須要做個比較才行。研究團隊利用一種極微弱的電流產生器來比較,那種電擊的感覺與我們日常生活中被靜電電到的程度差不多。學生們有 75% 在體驗過後,說他們不想再來一次。

團隊接著把電擊器放在房間裡,然後再一次重覆實驗,結果令人驚訝的事來了,有 67% 男受試者與 25% 女受試者在百般無聊的情形下,自願按下電擊器。

Wilson 認為,這種獨處後產生的無聊、不適感,是因為我們缺乏精神控制能力,使得我們不易一直關注一個主題,並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這種情形也不限學生,他們之後在教堂或市場等年齡層較寬廣的地方找受試者,其結果也相同。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 Malia Mason 認為,或許對於受試者來說,給予更多如何應付獨處環境的指導會比較有用,可能不是單純想一個題目,而是需要更多具有建設性思考的內容,「光給一個入口是不足的,還要指引方向。」

Wilson 則希望透過這樣的實驗,能夠找出一些有效利用生活中零碎時間的方法,例如塞車、睡前該做些什麼,對於減輕生活中的壓力,也許會有幫助。

(首圖來源:John-Morgan via photopin cc

延伸閱讀

相關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書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加措活佛 格言整理:第五章 人生是一場修行 只有放得下,才能將該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握住。 人生總是在告別中走向明天;告別過去,才能更安然處於當下。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用淡忘的智慧讓自己灑脫一點,就會看到更加美好的風光。 接受,並不是甘於認...

閱讀詳情 »

書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加措活佛 格言整理: 第六章 智慧源於生命的起伏 我們拚命想要快樂,但又常在錯誤的地方尋找快樂。 承認錯誤的意義在於避免錯誤;如果沒有做好認錯的準備,就必須做好一錯再錯的準備。 在困難面前,你強它則弱,你弱它則強。 隨緣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人在狂熱的環境中,依然擁有...

閱讀詳情 »

  書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加措活佛 格言整理: 第七章 生活需要一種姿態 能使我們堅強的,往往不是順境,而是逆境。 人在某些時候沒有做過蠢事,就不會促成聰明的事。 苦難永遠都是頓悟的靈光。 身體累不可怕,怕的是心累;凡事不要鑽牛角尖,讓自己背負沉重的思想包袱。 放下包袱輕輕鬆...

閱讀詳情 »

書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加措活佛 格言整理: 第八章 愛是人生最好的營養 不要等待,因為我們不知道等待要花費多少時間;人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待。 趁著還有機會去珍惜,就從現在這一刻開始,付諸行動吧! 相伴時一定要珍惜,牽手時一定要緊握,因為一旦分開、鬆手了,再見時就不知是在哪一世。 與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