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近視會遺傳! 護眼保健從3歲開始

近視會遺傳! 護眼保健從3歲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八成近視與散光有關

智慧裝置發達,多數家長憂心子女成天看3C產品,視力出問題。臺中慈濟醫院眼科醫師袁漢良指出,黃種人先天亂視(散光)與白種人不同,現代3C環境下,更容易罹患近視。雙親都近視尤其要注意遺傳問題,保護孩子視力應從3歲開始,透過電腦驗光確認眼球結構、屈光度數,還要從髮型、小動作中護眼保健,避免走上近視不歸路。

黃種人比白種人更易近視

多數人總將近視成因歸咎於生活環境、升學壓力與3C產品等後天因素,袁漢良醫師表示,許多眼科研究顯示,黃種人包括臺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與日本等地,近視率是白種人的3倍,可見人種結構上的先天差異,在不好的後天環境下,黃種人比白種人更容易近視。

爸媽眼鏡族 子女近視機會高

袁漢良醫師指出,百分之八十的近視都跟亂視(散光)有關,而散光又跟眼球角膜的弧度有關。子女眼睛結構先天來自父母,如果父母已經是眼鏡族,孩子近視機會就相對高很多。眼球先天部分如角膜亂視(散光),到3歲就已經發育完成,透過電腦驗光可以驗出屈光度數,代表眼球的屈光狀態、有沒有散光,提供屈光專長的眼科醫師判斷,未來是否容易罹患近視,進而擬定護眼策略。


近視會遺傳! 護眼保健從3歲開始

▲如果父母已經是眼鏡族,孩子近視機會就相對高(臺中慈濟醫院眼科醫師袁漢良)

6歲之後防近視

6歲以後的重點在防治近視,如果已確定並非假性近視,應確認要矯正的方向是矯正散光還是近視;但絕不是矯正視力。如果非配眼鏡不可,是要讓眼睛在閱讀或近看時不必用力,避免度數繼續加深。

護眼保健3原則

護眼保健可以怎麼做?袁漢良醫師提出三個原則:1.寫字拿筆、看書手伸直。2.額頭淨空,不讓頭髮上附著的灰塵雜物掉進眼睛,不揉眼睛,避免散光加重。3.確定眼睛屈光度數,選擇正確控制方法。袁漢良醫師強調,不能等到孩子近視,才想辦法控制,而是父母要檢討自己成為近視族的原因,暸解下一代是否有先天潛在造成近視的危險因子,避免重蹈覆轍。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2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40多歲的女性因爬山不小心扭傷,就醫檢查時確診為腳踝線性骨折,經醫師建議進一步接受醫學中心檢查,醫師發現患者骨密度達到了骨質疏鬆的標準以外,還發現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葉乃誠指出,患者平日心跳偏快,加上食量大,身體質量指數僅19左右,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25歲女性,接受公司健檢時,意外發現已罹患乳癌第二期,腫瘤約3公分且腋下有淋巴結轉移現象,經過乳房腫瘤局部切除手術後,再進行放射治療,但因考量年紀加上未婚,決定採以標靶真光刀系統進行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所幸經由5至6周、20至30次治療,順利消除體內癌細胞。 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一名屆齡百歲的老翁,過去曾有高血壓、心臟病以及攝護腺肥大等病史,某次突然出現腹痛且高燒不退等現象,起初以為是胃痛導致,但服用胃藥後仍未改善,就醫檢查後,醫師確診為急性闌尾炎,安排切除手術後,術後11天患者已出院休養,但切片經病理檢驗卻發現,患者竟罹患闌尾癌,所幸早期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牙齦紅腫疼痛甚至有膿包,千萬別只吃消炎藥,或以為火氣大,買杯退火解熱茶喝就沒事。26歲蔡先生,牙腫痛合併膿包症狀,經台南市立醫院黃致翔醫師診查發現為根尖囊腫,左上側門牙牙髓壞死合併根尖周圍炎。進行根管治療後症狀未改善,於是採根尖顯微手術,術後追蹤7年,病灶區癒合良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