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近2成學童早餐常吃加工肉 蛋白質攝取量不當容易變胖

近2成學童早餐常吃加工肉 蛋白質攝取量不當容易變胖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小男生就是愛吃肉,這該怎麼辦?一項學童飲食調查發現,國內學童攝取蛋白質種類相當不健康,違反國健署建議順序「豆>魚>蛋>肉」,且年級越高,越愛吃紅肉(豬肉、牛肉)、越不愛豆製品,其中又以男生偏食狀況最為嚴重。


癌症關懷基金會調查北中南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童飲食狀況,回收近2萬1千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學童在豆魚蛋肉類的攝取量相當不健康,僅有2成在建議量以內,近8成不是超量、就是過少


進一步分析,小男生吃太多肉,小女生則不愛吃肉,例如,小三的男生中,就有2成6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其中大都食用紅肉。小六女生中,而4人就有1人蛋白質攝取過少。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楊川瑩表示,這項調查顯示,不論地區或年級,學童的蛋白質攝取來源中,9成為動物性蛋白質,例如,豬、牛、羊等紅肉,或雞、鴨、鵝等白肉,以及蛋類,且多集中在晚餐。


調查發現,近2成學童常吃加工肉品,且集中在早餐,例如,像是,豬肉排漢堡、火腿等等。楊川瑩觀察發現,小朋友吃越多加工肉品,則排便越不順暢,且感冒頻率也較高。至於專家推薦的豆製品、魚類等蛋白質食材,學童則興趣缺缺,調查發現,僅11%學童常吃植物性蛋白質的豆製品,近4成每天吃不到0.5份優質蛋白質。


在學童蛋白質知識方面,近9成學童知道多吃蛋白質,可能讓肌肉增長,僅有1%可以完全分辨出植物性蛋白質,但答案僅限於「黃豆、黑豆、毛豆」,對於素食認知,嚴重不足。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提醒,學童蛋白質攝取量呈現兩極化,不是過量,就是不足,如果餐餐大魚大肉,炸雞薯條,攝取過多的油脂及熱量,就容易變胖。


陳月卿說,蛋白質與免疫力息息相關,攝取優質蛋白質,就能以建構良好的免疫系統,因為人體在製造抗體時,必須要有蛋白質作為原料,如果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或是吃了太多紅肉,免疫功能勢必受到影響。


陳月卿建議,家長在準備料理食材時,遵循口訣「餐餐2份蛋白質、蛋肉食物雖好吃、魚類海鮮也不錯、豆製品會更好、加工肉品no no no」,讓孩子吃出防疫免疫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爆發緊張到快無法呼吸 改善預期性焦慮別不敢就醫
▸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新制加碼多少? 簡單1張圖報你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馬承芝有著令人讚嘆的「美魔女」外貌,不過能保持青春如大學生的模樣,可不能光靠天生麗質,馬承芝先前在南韓節目上,毫不保留地傳授自己的青春秘訣,也透露要做到像她這樣的程度,是非常需要毅力的。 ▼美魔女馬承芝維持青春的方法居然是手中這「罐」豬皮?       不少女孩平時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名2歲半的幼童,自從上了幼兒園,食慾就愈來愈差,不僅活動力不佳,更常常生病住院。住院期間抽血時發現,這名幼童的貧血情況嚴重,確診為缺鐵性貧血,主因竟來自於不愛吃肉造成。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醫師李孟如表示,缺鐵性貧血會發生在各年齡層,若嬰兒進入大腦發育黃金期,長期缺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大家都愛吃美食,糖尿病人也不例外;然而,美食大多高油高熱量,這對糖尿病人可是大忌。不過,醫師強調,糖尿病人其實什麼都可以吃,即使澱粉會使血糖上升,也一定要吃,而吃的健康關鍵則在於「份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鎧表示,其實會造成血糖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冷,加上過年假期,一不小心就可能吃太多,恐怕過完年後就胖了一圈;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體重控制中心營養師林圓真指出,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撇步,就能幫助克制食慾,不怕肥胖找上門。首先要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拉長咀嚼食物的時間,能幫助大腦有更多時間接受飽足感的信號,減少身體吸收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