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 心理師傳授4招心情不「鬱卒」

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 心理師傳授4招心情不「鬱卒」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有社交焦慮傾向的19歲吳先生在兩個月前疫情爆發後,長時間退縮在家中上網,不僅作息不規律,與家人的衝突更大幅增加。而今疫情趨緩,吳先生對於再度出門與人互動、回到較快速的生活步調感到十分焦慮,於是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潘奕瑄臨床心理師的心理諮商門診,尋求調整作息、適應人際互動的方法。


國外研究指出,2020年12月美國疫情嚴重時,約有42%的人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相較疫情前的11%,增加近3倍;而英國出現相關症狀的人,也在疫情爆發後,增加將近1倍。疫情帶給人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今疫情趨緩,台灣逐步放寬防疫準則,上班族取消居家辦公、學生返回校園、餐廳開放內用,但是久居家中後,人潮、應酬邀約與正常上下班的生活都可能造成部分易焦慮民眾的心理壓力。


以居家上班為例,潘奕瑄臨床心理師指出,「解封後仍須持續的防疫工作」、「生活步調回到以往的規律與緊湊」、「人際互動的增加」以及「彌補防疫期間累積的工作」將是之前在家上班的民眾可能的壓力源。「歷經兩個月的居家生活,得知要返回公司辦公的當下,相信多數人的第1個念頭一定是『不想上班』,因為在家上班的環境遠比公司來的輕鬆、自由,因此心情調適非常重要。」對此,潘奕瑄建議從以下4方向著手,漸進式找回生活步調:


1.允許過度期:不必要求自己一步到位,立刻回到疫情前的高強度工作狀態。試著逐步增加工作量與緊湊度,以免因高度期待造成更多挫折和壓力。


2.訂定適應計畫:孩子開學要做收心操,成人同樣需要準備。除了穩定作息外,無論工作或生活時間都建議預留彈性,並善用筆記自我提醒,預先知曉幾天後的排程,以做足心理準備。


3.找回過去樂趣:在家工作輕鬆又有便利性,返回公司和校園同樣也有好處。民眾可試著找回疫情前的上班樂趣,如:跟同事團購、聊天等,讓心態調整更順利。


4.適時放鬆: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壓力太大時要適時減壓,安排能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如:冥想、聽音樂、閱讀、禱告、照顧植物等等。


潘奕瑄提醒民眾,緊張、焦慮是生活步調改變時的正常情緒反應,一般而言,人們能在一兩個禮拜內適應,但若超過數週仍存有高度焦慮、擔憂的心情或出現生理反應如:疲勞、腸胃不適、頭痛、肌肉痠痛等,且嚴重至影響生活,就建議尋求專業協助,適時調整身心與步調,才能健康迎向疫情後時代的防疫新生活。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頭暈」和「眩暈」差別在哪?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
▸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來助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根據氣象局預測,今天入夜至明天清晨氣溫最低,北部、沿海空曠地區低溫下探10度,中南部約11至14度。醫師提醒,全台約730萬名三高疾病患者,應留意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務必做好保暖工作;若有頭暈、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最好盡快就醫,以免心臟病、中...

閱讀詳情 »

她誕生時,曾轟動了世界,許多人都擔心她會成為科學「怪物」, 可能無法生育。然而,路易絲不僅健康地長大,並且還與銀行保安員衛韋斯利-穆林德結婚,並當上了媽媽。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試管嬰兒(圖1)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體外受精試管嬰兒在1978年7月25日誕生。這是一對倫敦夫婦萊斯利 布朗和她的丈...

閱讀詳情 »

  小編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這個很棒的妙方! 人體內的自由基是一種衰老因子,它作用於皮膚,引起"鏽斑"。而生薑正是除"鏽"高手。 生薑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的姜辣素有很強的對付自由基的作用。 實踐證明,飲用生薑蜂蜜水一年多,臉部和手背等處的老年斑就會有明顯改變或消失,或程度不同地縮小,或顏...

閱讀詳情 »

根據醫學研究臭豆(Petai)包含有三種天然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臭豆(Petai)與纖維結合,提供能量的瞬間,持久的,實質性的提升。研究證明,只有兩種臭豆(Petai)份艱苦的90分鐘鍛煉提供足夠的能量..難怪臭豆(Petai)是頭號水果。臭豆(Petai)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身體健康的唯一途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