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 心理師傳授4招心情不「鬱卒」

返回工作崗位不適應? 心理師傳授4招心情不「鬱卒」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有社交焦慮傾向的19歲吳先生在兩個月前疫情爆發後,長時間退縮在家中上網,不僅作息不規律,與家人的衝突更大幅增加。而今疫情趨緩,吳先生對於再度出門與人互動、回到較快速的生活步調感到十分焦慮,於是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潘奕瑄臨床心理師的心理諮商門診,尋求調整作息、適應人際互動的方法。


國外研究指出,2020年12月美國疫情嚴重時,約有42%的人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相較疫情前的11%,增加近3倍;而英國出現相關症狀的人,也在疫情爆發後,增加將近1倍。疫情帶給人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今疫情趨緩,台灣逐步放寬防疫準則,上班族取消居家辦公、學生返回校園、餐廳開放內用,但是久居家中後,人潮、應酬邀約與正常上下班的生活都可能造成部分易焦慮民眾的心理壓力。


以居家上班為例,潘奕瑄臨床心理師指出,「解封後仍須持續的防疫工作」、「生活步調回到以往的規律與緊湊」、「人際互動的增加」以及「彌補防疫期間累積的工作」將是之前在家上班的民眾可能的壓力源。「歷經兩個月的居家生活,得知要返回公司辦公的當下,相信多數人的第1個念頭一定是『不想上班』,因為在家上班的環境遠比公司來的輕鬆、自由,因此心情調適非常重要。」對此,潘奕瑄建議從以下4方向著手,漸進式找回生活步調:


1.允許過度期:不必要求自己一步到位,立刻回到疫情前的高強度工作狀態。試著逐步增加工作量與緊湊度,以免因高度期待造成更多挫折和壓力。


2.訂定適應計畫:孩子開學要做收心操,成人同樣需要準備。除了穩定作息外,無論工作或生活時間都建議預留彈性,並善用筆記自我提醒,預先知曉幾天後的排程,以做足心理準備。


3.找回過去樂趣:在家工作輕鬆又有便利性,返回公司和校園同樣也有好處。民眾可試著找回疫情前的上班樂趣,如:跟同事團購、聊天等,讓心態調整更順利。


4.適時放鬆: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壓力太大時要適時減壓,安排能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如:冥想、聽音樂、閱讀、禱告、照顧植物等等。


潘奕瑄提醒民眾,緊張、焦慮是生活步調改變時的正常情緒反應,一般而言,人們能在一兩個禮拜內適應,但若超過數週仍存有高度焦慮、擔憂的心情或出現生理反應如:疲勞、腸胃不適、頭痛、肌肉痠痛等,且嚴重至影響生活,就建議尋求專業協助,適時調整身心與步調,才能健康迎向疫情後時代的防疫新生活。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頭暈」和「眩暈」差別在哪?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
▸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來助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中秋節必吃的月餅又成為家家戶戶的餐桌必備。夜晚一家團圓,一邊賞月一邊品嚐美味的月餅也算是人生一大樂事。不過,月餅畢竟屬於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果盲目選擇、不加節制地食用,非但不能點綴節日歡快地氛圍,還會給身體帶來負擔,甚至造成胃腸炎的發生。 月餅因為種類不同,其材料和營...

閱讀詳情 »

美國環境工作組(EWG)已經連續9年發佈「12大骯髒蔬果」黑名單,名列榜首的還是蘋果。近日,美國多家媒體都對此進行了詳細報導。 所謂「最骯髒蔬果」,指的是受農藥和殺蟲劑殘餘物汙染最為嚴重的水果和蔬菜。每年,研究人員要選取市場上最受歡迎的48種農產品,對美國農業部(USDA)、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熱騰騰的白飯淋上香噴噴的味全辣味肉醬或是瓜仔肉,在肚子餓時,是一碗不可多得的小確幸。但是這些食品所用的豬油,卻可能都是來自餿水油製成的,也就是從地下水溝再造而成的嗎?這些我們通通吃下肚了!食品藥物管理署全面稽查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發現他們疑似使用餿水油製成劣質油製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中秋節即將來臨,今年又剛好有連續假假,民眾在大啖月餅與烤肉時,可得要小心月圓人也圓!根據研究指出,連假期間5成中年人會發福超過體重的1%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也顯示,在冬季連假前後,不僅近4成減重成功者無法把持,近3成5平均復胖2.3公斤。就有一名在竹科上班的35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