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退化性關節炎常被誤認為骨質疏鬆 這幾種情況特別注意

退化性關節炎常被誤認為骨質疏鬆 這幾種情況特別注意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今年57歲的王太太,體型較為福態,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後,急著說擔心老後骨質流失快速,更年期過後女性會更加嚴重,並說到走路時膝關節感覺卡卡,走久了還會感到疼痛,是否因骨質流失的關係所導致?


骨質疏鬆與退化性關節炎分不清 退化已非老人專利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醫師指出,其實遇過不少像王太太提出一樣問題的人,常會混淆骨質疏鬆與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是指骨質密度的下降,如果出現身高變矮、彎腰駝背、脊椎疼痛時就需要當心是否已有骨質疏鬆症,後續容易造成骨折或骨裂。「退化性關節炎」則是在關節處有發炎,造成關節疼痛不適、影響關節的靈活度,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關節僵硬、疼痛難耐,使關節活動受到侷限,影響到日常的活動。


以王太太為例,透過X光檢查發現膝關節腔已有輕微變窄的現象且有疼痛,已符合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由於膝關節的構造複雜精細,以零輻射MRI(磁振造影)檢查更可以進一步確認膝關節的軟骨、半月板、韌帶、關節腔、骨骼和軟組織等是否有損傷或病變。沈彥君醫師提醒退化性關節炎,「退化」一詞容易使人誤解只有銀髮族才會發生。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且隨著運動風氣盛行,很多人的膝蓋常會不當使用,患者年齡層由60、70歲逐漸下降,已出現30、40歲的患者,呈年輕化趨勢。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原因除了與退化相關,長時間固定使用特定姿勢(常見於家庭主婦、美髮業、教師等)、體重過重也是常見原因。


研究指出肥胖退化性關節炎罹患率近5倍


其中肥胖不僅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率,也會加速病程的進展以及有較差的預後。有研究發現,過重及肥胖會分別增加約2.5及4.5倍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且BMI每增加5kg/m2罹病風險隨之增加35%。王太太的BMI數值為31已屬於中度肥胖,這也難怪她為何年齡未滿60,退化性關節炎卻提早找上門。


沈彥君醫師也提醒,膝關節每時每刻所承受的壓力,遠超過我們所想像,若能透過例行健康檢查觀察肉眼看不到的骨骼組織變化及留意身體細微變化,並及早接受治療,能夠有效減緩症狀,也能避免或延緩走到置換膝關節這一步。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10度低溫冷死人是真的 天冷猝死3危險時刻應提高警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90歲阿嬤,長年有三高問題,近來頻頻出現喘、胸悶及血壓高等症狀,一個月內就送了三次急診,被醫師診斷為腎動脈嚴重狹窄,但阿嬤因考量年紀,不願接受侵入性的心導管治療,直到日前出現急性肺水腫積水緊急送醫,血壓再次飆破200,且一度喘不過氣,甚至意識模糊,才願意接受腎動脈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至今已一週年,柳營奇美醫院為讓民眾能更了解該法,保障其善終權益,舉辦病人自主權利法週年活動「自己生命自己作主」,由黃順賢院長率領醫療團隊進行快閃活動、大廳聚集唱歌,並於現場提供民眾虛擬實境體驗,及預立醫療諮商桌遊「玩轉人生」等相關活動,吸引近百位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年節假期前,免不了各式各樣餐敘,不論同事、朋友、家人,很多人都在餐桌上聊著1年來的辛勞與安慰,有時免不了喝點酒,讓氣氛更歡愉,「喝酒不開車」已是不可挑戰的鐵律,然而有些人餐敘完隔一天,感覺精神好了許多,想要開車上班,沒想到警察一攔仍然判定酒駕,原因就在於酒精緩慢了消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36歲林先生有每天服用維他命的習慣,但嫌麻煩就沒有喝水直接吞藥丸,直到最近吞東西時總覺得卡卡、痛痛的,才至腸胃科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發炎,有數個約0.5至1公分的潰瘍,確診為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   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朱淯銘表示,藥物性食道炎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