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籲:關節卡卡疼痛是警訊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籲:關節卡卡疼痛是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85歲的郭姓老翁(化名),平常熱愛打高爾夫球,三天兩頭就會找朋友一起去,但最近發現只要一用力揮桿,膝蓋就會疼痛不適,讓愛打球的他不得不降低打球頻率,乖乖待在家休息。最近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越發疼痛,甚至行走都出現困難,只好到醫院骨科檢查,發現是左膝蓋內側軟骨長期嚴重磨損導致疼痛,再拖延下去可能要坐輪椅。經醫師採用「機器手臂膝關節置換術」治療後,現在又可以上球場與好友同樂!

退化性關節炎並非老人專利 年輕人亦須警惕

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台灣大約有350萬人深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膝關節的退化問題,65歲以上長者罹患比例更高達74%。另外臨床發現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主要是因為過度使用膝蓋導致受傷、肥胖、缺乏運動或基因遺傳等因素,讓關節軟骨磨損的時間提早到二、三十歲,導致人未老關節先衰的問題。

吳濬哲醫師說明,由於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初期只會覺得關節處卡卡,通常都是在關節難以伸曲或有下床困難時,才會前往醫院求診,當骨科醫師檢查後,發現膝關節多半已經是嚴重磨損及退化。

多模式治療 助患者不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

吳濬哲醫師指出,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初期會先建議患者使用止痛藥、注射PRP或打玻尿酸改善症狀,但若狀況沒有改善,可能就會評估採用膝關節置換手術進行治療。

吳濬哲醫師進一步說明,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目前有分「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與「機器手臂膝關節置換」二種,由於退化性關節炎多半以老年人為主,使用傳統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容易因傷口較大且復原期較長,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目前針對軟骨嚴重磨損患者,會建議使用機器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藉由術前電腦斷層掃描、術中再由導航系統、機器手臂及3D即時動態影像輔助,只需移除部分磨損關節,因此除了傷口小,也能減少不必要的組織傷害,保留韌帶與神經部位,藉此縮短復原時間,術後當天患者就能行動自如。

運動應量力而為 關節疼痛盡早就醫診治

吳濬哲醫師提醒民眾,平時運動除了量力而為、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外,還應搭配適度的休息來保護膝蓋,一旦出現關節疼痛或無法行走的症狀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諮詢及診斷,以利及早治療,才能遠離相關疾病之苦。

【延伸閱讀】

季節變化關節就痛? 復健科醫師曝防治攻略

憂人工關節置換術後疼痛不敢治療? 「定頻微電流」大幅減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撰文/Flora、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地球暖化的關係,導致氣候異常,幾乎每年的冬天都轉趨「暖冬」,但在寒流來襲的時候,皮膚時常感到龜裂、搔癢。這時要特別小心皮膚容易「缺水」的地方,加強皮膚的屏障、鎖住水分。   保暖措施要做好 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筱涵說明,由於冬季天氣...

閱讀詳情 »

撰文、攝影/羽穗 不論煮鹹粥或煲甜湯,芋頭都能襯出不同的風味,香氣四溢、口感綿密,是許多人愛好的桌上佳餚,同時也是冬天的當令食材。 臺中榮民總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昭秀指出,芋頭膳食纖維、礦物質含量高,可以調節血糖的控制,並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不過,因芋頭主要成分為澱粉類,糖尿病者吃太多的話,易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白內障是造成長者視力模糊的原因之一,新北市衛生局調查發現,65歲以上長者將近8成罹患白內障。為幫助長者及早診斷,宣布明年開始,眼睛檢查納入長者健康檢查的加值項目。關懷爸媽視角專案 免費幫長者檢查新北市開辦「關懷爸媽視角專案」,截至12月為止,共服務1萬名長者,分析發現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肥胖是一種慢性發炎狀況,低度發炎造成了肥胖,也增加得到慢性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發炎和肥胖之間是否存在相向關係?體重增加已知同時增加全身發炎反應,但發炎是否也會造成肥胖呢?許多研究因此發展出預測體重是否會增加的發炎指標模式。飲食型態 會調節發炎反應曾耀賢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