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送禮送到心坎裡 選束花當禮物準沒錯!

  在重要的節慶送花常是大家表達心意的方式之一,不僅是花香令人著迷,花語也讓受贈者心花怒放。根據1項由北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發現,生活中有花卉存在,能顯著減緩壓力。

  2018年9月份進行的研究為「花卉對女性感知壓力的影響」,針對美國人整體壓力水平進行調查,發現68%的民眾每周都感受到壓力,32%則是每天都感到壓力,特別是女性,每天出現多次壓力的女性占4分之1。

  本次研究以18至65歲共170位女性為對象,參與者對研究目的並不知情,隨機分配至3個組別,分別為「送花束到府」、「送包裝精美的豪華蠟燭」、「對照組」,前2組在實驗的第5天或第6天會收到花束或蠟燭,對照組則不會收到任何東西。所有受試者皆完成連續12天的線上壓力調查,並以壓力知覺量表(PSQ)於研究前後進行施測。結果發現,收到花束的受試者,壓力水平有顯著的下降,情緒獲得改善。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解釋,古埃及人曾發現自然景觀可以安撫人們情緒,因此美國、日本等國也開始推廣園藝治療,利用人與植物的關係,如維護、植栽、美化等,在過程中投注希望、期待,因而提升專注力、穩定情緒、緩解壓力等。

  另在人際關係的調查中,曾發現當他人給予協助,當贈送豪華謝禮或金錢表達感謝時,容易讓協助者感到認知失調,因此感謝的禮物可不需過於貴重,送束花卉,比較能增加「我是熱於助人」的感覺,自我的肯定也令人心情愉快。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其實壓力在公共衛生是首位的指標,也普遍被認為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已證實花束有其功效,能舒緩日常壓力,的確可被推廣。

相關推薦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普遍可以觀察到的現象,黃疸的發生是因為體內膽紅素濃度上升而表現在外的現象,而膽紅素是血紅素代謝過程的產物,依照每個嬰兒的代謝能力和相關身體狀況會有所差異。正常的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不應該有黃疸,出生後第2至3天逐漸上升,在第5天左右到達最高值,第2個星期開始下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閱讀詳情 »

1名55歲的盧姓婦人到院自訴,臀部到髖關節疼痛超過半年,曾經求診多家骨科診所及醫院,但都診斷為腰椎長骨刺,復健了2個多月也沒有改善,只好繼續求醫。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黃伯仁說明,婦人疼痛範圍從臀部後面、腹股溝前面到大腿外側,且10年前曾因車禍發生壓迫性骨折,做過胸椎骨...

閱讀詳情 »

1名男子到復健科門診,自述因清明節掃墓,整個下午都在除草,隔天覺得中指下的手掌有點痛,第3天情況更嚴重,抓握東西或手指彎曲伸直時還會發出喀拉的聲音,因此擔心是不是中風。經診斷,上述的症狀其實是「板機指」,正式醫學名稱為「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厲家珍解釋...

閱讀詳情 »

以色列科學家使用患者自身的組織作為材料,3D打印出史上第1顆帶有血管的心臟組織。 以色列科學家使用人體組織,3D打印出人類歷史上第1顆帶有血管的心臟組織。是當代的1項科學突破。這顆3D打印出的小心臟大約2.5釐米,包括細胞、血管、心室和腔室,是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科研成果。 分子細胞生物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