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停經後缺少荷爾蒙保護 更年期婦女眩暈症難熬

  眩暈是個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疾病,發作起來輕則短暫頭暈,重則可能天旋地轉無法站立,病症發作常因為壓力或是外傷引起,但除此之外,女性也會因為更年期身體機能下降而引發眩暈。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更年期女性若因為眩暈影響生活,應尋求專科醫師緩解症狀,切勿勉強忍受,以免日後症狀惡化難以收拾。

  李宏信說明,眩暈的發生,與內耳的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有關。如果內耳老化、血管不通,導致淋巴液分泌太多,造成內耳淋巴積水腫脹,當頭部稍微轉動或晃動,就會覺得天旋地轉。若只是單純感到頭搖晃不適,沒有伴隨耳鳴、耳漲、重聽等內耳問題,可能多與腦幹血液循環不良有關,有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最好盡早做進一步的診斷。

  眩暈好發年齡層為30到70歲,其中女性所占比例約為男性的2倍,主要與更年期有關。更年期女性由於停經缺少荷爾蒙保護的關係,原本運作順暢的內分泌系統開始紊亂,有時造成交感神經機能亢進,血管過度收縮,使得血流不暢,進而導致眩暈,嚴重者還會伴隨失眠。一旦發生眩暈,日後復發率高,因此要相當注意。

  又女性也常罹患缺鐵及B12所引起的貧血症,而引發頭暈或眩暈症,因此女性必須注重貧血及荷爾蒙等因素,建議前往婦科就診以排除上述可能,除此之外引起的眩暈症原因也不少,建議詳細檢查才能徹底治療而痊癒。

  李宏信指出,治療上若屬急性發作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的鹽份和水份,來降低內耳壓力,而長期治療方面則會給予患者神經營養、血管擴張以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等藥物,才能防治細胞老化,讓內耳生理功能改善恢復正常而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

  此外,內耳神經活化與神經細胞再生的藥物,則可促使血管通暢,增加內耳循環以增進氧氣及養分之輸送,重建內耳功能,才能根本治療,降低日後復發機會,對於嚴重且常易復發的案例雖可考慮以手術方式治療,但因為接近腦部必須謹慎考量,且常有復發可能,因此不建議作為首要選擇,術前應謹慎評估很重要。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建議,眩暈發作時,可靜止平躺於平坦的地面或床上,雙眼凝視一個固定目標避免移動。發病的當下,不要吃東西以免促使嘔吐的現象加重。待症狀慢慢消退之後,便可緩緩起身。眩暈患者也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除了耐心用藥,平日應試著讓心情保持放鬆,同時飲食均衡並配合規律運動,對於暈眩的情況可以得到減緩改善。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短短一個月,武漢肺炎疫情在中國乃至全球急速蔓延,幾近失控,在台灣,一時之間,人人聞新型冠狀病毒色變,恐慌造成的流言四起、搶口罩排起長長人龍,但這一切陌生嗎?猶記2003年SARS來襲,也有著相同的恐慌,相同一窩蜂爭搶囤積防疫物資或號...

閱讀詳情 »

▲台大醫院開設「疫病門診」獨立收治具風險的病人。(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各大醫院在過完年之後防疫無不升級,台大醫院就啟動病人三級分流,除了去過湖北、武漢的高風險病人直送隔離病房之外,具中國暴露史的中風險病人更直接開設「疫病門診」獨立收治;...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食不下嚥,已經是「癌」!一名35歲男子,近兩個禮拜以來,吃東西時老是感覺吞嚥困難,不但固體食物需要咀嚼到很小塊才能夠吞下去,甚至漸漸只能喝一些液體食物,驚覺不對勁求診,一照胃鏡,竟在下3分之1食道處發現鱗狀上皮惡性腫瘤,而每天抽一包半的...

閱讀詳情 »

接受靜脈曲張治療後,日常生活該注意哪些重點事項呢?琳安聯合診所院長王志軒醫師表示,治療後除了患處的傷口照護外,建議還要適度活動、避免刺激性飲食,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唷!  靜脈曲張是因為靜脈瓣膜功能受損,導致血液回流不暢而出現靜脈管徑變粗、蜿蜒、甚至突出於皮膚表面的狀況,雖然目前可選擇以雷射或硬化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