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每日1包半菸、每周乾掉1瓶威士忌 35歲的他食不下嚥已是「癌」

▲(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食不下嚥,已經是「癌」!一名35歲男子,近兩個禮拜以來,吃東西時老是感覺吞嚥困難,不但固體食物需要咀嚼到很小塊才能夠吞下去,甚至漸漸只能喝一些液體食物,驚覺不對勁求診,一照胃鏡,竟在下3分之1食道處發現鱗狀上皮惡性腫瘤,而每天抽一包半的菸、平均一個禮拜喝一瓶威士忌的壞習慣被認為正是禍首。

年紀輕輕怎麼就有食道癌?醫師問診後發現,原來男子從國中時期就已經開始每天抽一包半的菸,就讀大學時更因經常流連夜店,養成了平均一個禮拜喝一瓶威士忌的習慣,種種不良作息被認為是最相關原因。

根據衛福部統計,食道癌是2018年國人癌症死亡原因的第9位,也是國人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5位,2018年共造成1929人死亡,相較於2017年增加了7.9%。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魏亦伸提醒,食道癌好發年紀為50至70歲,發生年齡高峰在60歲,而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必須等到腫瘤侵犯至食道管腔,才會開始出現異物感、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

魏亦伸指出,食道癌可分為「鱗狀上皮惡性腫瘤」和「腺狀上皮惡性腫瘤」兩大類,其中又以鱗狀上皮惡性腫瘤為主(約占90%),這兩類疾病除了病理組織分化上的差異之外,促成這兩種疾病的危險因子也不盡相同,食道鱗狀上皮惡性腫瘤較流行於中亞國家、中國華中華北地區,主要危險因子有喝酒、抽菸、吃檳榔、含亞硝酸的食物、過熱食物(攝氏65度以上)和食道疾病病史。

食道腺狀上皮惡性腫瘤則較流行於歐美地區,危險因子有肥胖(BMI>25)、胃食道逆流、巴雷斯特食道(Barrett’s esophagus)和抽菸。

醫師強調,遠離癌症威脅,務必要下定決心戒掉抽菸和喝酒的壞習慣;倘若不幸罹癌更要接受醫師的後續檢查和治療,積極對抗病魔,才能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領完年終想換工作跑道嗎? 5大條件幫你釐清該不該轉職

天冷皮膚乾癢?他全身突發水疱潰瘍爛一片 竟是罕病「天疱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駐美國代表處日前再有1新增確診,駐處安排3名有接觸史人員居家隔離。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天證實,駐美代表蕭美琴因為與確診雇員有接觸史,因此依防疫規定實施居家隔離、遠距辦公,但她個人健康狀況良好。外交部24日指出,駐美代表處一名雇員在20日出現發燒症狀,經採...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進口食品又傳「出包」消息!食藥署今(26)日上午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赫見有大賣場在榜上,好市多從澳洲進口的一批「TIBALDITibaldi燻烤去骨火腿片」被檢出亞硝酸鹽類保色劑超標;另一口氣還有多達5批、由不分公司自越南進口的「生蚵肉」通通驗出暗藏諾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短短20天,腫了20公斤!今年54歲的郭先生是自行車運動好手,3個多小時騎上100公里是家常便飯,還曾經多次成功挑戰武嶺,日前卻明顯水腫,體重從75公斤暴增到95公斤,由於自己不覺得不舒服,不以為意,以為靠加強運動就能消腫,直到感覺心跳變快不對勁,就醫一檢查竟是有生命...

閱讀詳情 »

▲體重減輕,對癌症病人是一大警訊!馮盈勳主任指出,可能帶來直接的死亡威脅。(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南報導 歲未年終正是團圓聚餐的好日子,正在抗癌的病人,也想把握時間,與家人團聚,共享團圓飯。但因生病胃口不好、吃不下,人消瘦,怕上飯桌帶給家人壓力,而逃避這類的聚餐機會。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