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每日1包半菸、每周乾掉1瓶威士忌 35歲的他食不下嚥已是「癌」

▲(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食不下嚥,已經是「癌」!一名35歲男子,近兩個禮拜以來,吃東西時老是感覺吞嚥困難,不但固體食物需要咀嚼到很小塊才能夠吞下去,甚至漸漸只能喝一些液體食物,驚覺不對勁求診,一照胃鏡,竟在下3分之1食道處發現鱗狀上皮惡性腫瘤,而每天抽一包半的菸、平均一個禮拜喝一瓶威士忌的壞習慣被認為正是禍首。

年紀輕輕怎麼就有食道癌?醫師問診後發現,原來男子從國中時期就已經開始每天抽一包半的菸,就讀大學時更因經常流連夜店,養成了平均一個禮拜喝一瓶威士忌的習慣,種種不良作息被認為是最相關原因。

根據衛福部統計,食道癌是2018年國人癌症死亡原因的第9位,也是國人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5位,2018年共造成1929人死亡,相較於2017年增加了7.9%。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魏亦伸提醒,食道癌好發年紀為50至70歲,發生年齡高峰在60歲,而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必須等到腫瘤侵犯至食道管腔,才會開始出現異物感、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

魏亦伸指出,食道癌可分為「鱗狀上皮惡性腫瘤」和「腺狀上皮惡性腫瘤」兩大類,其中又以鱗狀上皮惡性腫瘤為主(約占90%),這兩類疾病除了病理組織分化上的差異之外,促成這兩種疾病的危險因子也不盡相同,食道鱗狀上皮惡性腫瘤較流行於中亞國家、中國華中華北地區,主要危險因子有喝酒、抽菸、吃檳榔、含亞硝酸的食物、過熱食物(攝氏65度以上)和食道疾病病史。

食道腺狀上皮惡性腫瘤則較流行於歐美地區,危險因子有肥胖(BMI>25)、胃食道逆流、巴雷斯特食道(Barrett’s esophagus)和抽菸。

醫師強調,遠離癌症威脅,務必要下定決心戒掉抽菸和喝酒的壞習慣;倘若不幸罹癌更要接受醫師的後續檢查和治療,積極對抗病魔,才能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領完年終想換工作跑道嗎? 5大條件幫你釐清該不該轉職

天冷皮膚乾癢?他全身突發水疱潰瘍爛一片 竟是罕病「天疱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愛」是為身為人最可貴的價值,我們都希望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愛與被愛,然而對於看起來不太一樣的人,我們是否因為不了解他們,互動上反而變成「礙」?童書是孩子認識環境、學習與人相處的重要媒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在今年兒童節前夕,推出《公雞不見了》繪本以及《無障礙城市大探索遊戲書》,讓孩子從故事與遊戲中...

閱讀詳情 »

露營野炊風潮正夯!在自然環境下野炊煮食,好不愜意,但是要把食材帶到營地烹煮,可能至少需要4小時,為了避免食物存放或烹調不當,導致食品中毒,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露客」們可以遵循以下野炊事項,確保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低溫保鮮 生熟食分開放 各種生肉、海鮮、奶類,以及切好的蔬果或熟食,都需要...

閱讀詳情 »

許多人習慣在睡前還是緊盯手機,玩遊戲、逛社群、看影片,不過,國家衛生研究院1項最新研究發現,睡前滑手機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睡前每多使用手機1小時,將延後入睡時間4.9分鐘,並減少5.5分鐘睡眠時間。 國際眾多研究文獻發現,光照是影響生理睡眠時鐘的重要因子,而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

閱讀詳情 »

研究發現,當狗狗與主人一起工作時,不但可以減輕壓力、提振生產力,還可建立更好的客戶關係。 行為心理學家已經認同,狗和貓對人的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且可以減輕壓力、提高生產力,隨著職場文化的轉變,有愈來愈多企業允許員工把寵物帶到辦公室,還發現讓寵物在公司裡好處更多,不但員工壓力減輕、提振生產力,還可建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