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這些疾病都與壓力有關 釋放壓力6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這些疾病都與壓力有關 釋放壓力6招

壓力可以是個人內在或外在環境的刺激,也可以是接受刺激後無法解決時的反應,或者是一段心理調適的過程。總結來說,壓力可以視為「刺激」、「反應」、「過程」三個面向的綜合體。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健康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安全舒適狀態;除了生理層面,還有心理與社會問題需要關注,才能獲致真正的身心健康,另外一個重要觀念是;預防保健更重於疾病的治療。

常見的壓力來源
社會因素、經濟、工作任務繁重、工時過長、工作環境惡劣、同事間相處不佳、失業、擁擠、解決問題能力不佳、人際關係溝通不良、制度不合理、無法完成的理想與抱負、失戀、久病未癒…等。

觀察自已所承受的壓力是否過大
壓力大時容易出現的症狀:易怒、易哭、易沮喪、易暴躁、大量酗酒、菸癮大增、易恐慌焦慮、有自殺念頭、常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食慾降低、暴飲暴食、肌肉緊繃、血壓上升、疲勞、頭痛…等。

這些疾病都與長期壓力有關
研究證實「壓力」透過內分泌與免疫系統,干擾生理的正常運作,增加身心致病的脆弱度,導致功能的失調或臨床的身心問題。這些疾病都與壓力有關。
1)腦中風、高血壓、心肌梗塞、糖尿病
情緒壓力可能使血壓起伏不定,使血管內硬化的斑塊破裂或脫落,在血管中產生急性血栓,使腎上腺素過量分泌,引發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肌梗塞。
2)腸胃道疾病
長期壓力促使胃酸過度分泌而造成胃潰瘍、腹脹或腹瀉,甚至引發腸躁症。
3)精神疾病
壓力長期累積可能引發憂鬱症、恐懼症、焦慮症、強迫症等精神官能症。甚至產生飲食疾患、酒癮、藥癮。
4)免疫功能失調
壓力使腎上腺皮質會使分泌「皮質醇(又稱壓力荷爾蒙)」分泌過多,導致免疫系統長時間受到壓抑造成失調。

如何正確釋放壓力?
1)腹部呼吸法
腹式呼吸的重點在吐氣,吐氣時要很慢、吐得多,提供大腦及全身細胞足夠的氧氣,如此副交感神經才會產生作用,讓情緒不會過度亢奮緊張。
2)多與正向思考的人相處
面臨壓力可多跟「正向思考」的人聊聊或尋求心理諮商協助。
3)時間管理
避免在倉促忙碌中累積壓力,做好時間規劃能從容面對繁瑣事務。
4)規律的生活作息
正常均衡的飲食、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維持良好的體能及生理狀態可減輕壓力。
5)適時的安排放鬆時間
為自己安排休閒活動如運動、聽音樂、旅遊、靜坐、大睡一場、參加藝文活動。
6)面對壓力
認清壓力來源,改變對壓力事件的看法。

現代社會是個充滿壓力的環境,每個人承受壓力的能力因人而異,如果無法調適,過度的壓力累積可能會導致身心疾病。所以面對壓力,認清壓力來源,轉變認知和情緒,尋求解決的辦法。壓力的管理與適應,是現代人必修的健康學分!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隨著天氣轉冷,除了季節性流感需多加防範外,病毒性腸胃炎也需注意,近日嘔吐、腹瀉就醫的民眾大增,南投醫院提醒,病毒性腸胃炎傳染性極高,應注意飲食衛生,並且落實勤洗手。 依疾管署統計,腹瀉就醫民眾上升,也比去年同期要高。病毒性腸胃炎,尤以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感染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年節期間民眾總會採買各式各樣年節食品,看電視或聊天,零食越吃越「刷嘴」,但是當心六天年假,可別多了2~3公斤的油脂在身上,造成健康負擔。因此營養師提醒,年節期間,吃入許多高脂肪高醣類食物,體重過重患者易造成三酸甘油脂飆高,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故應要特別控制飲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年底尾牙多,大吃大喝小心傷身!台中一名39歲的陳先生,連續三天當中,有尾牙、聚餐、吃火鍋,沒想到第三天火鍋吃到吐,還連吐六次,吐到出血,嚇得趕緊掛急診,原來他吃太撐吃到吐,吐得太激烈造成食道裂傷。  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何明印醫師表示,陳先生說自己平時健康...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放眼街道,觸目所及,均是體內膽固早已超標的正港固醇哥與固醇姊,因國人飲食偏好高油高脂,不吃油炸不罷休,一天無肉生活無味,導致國人體內膽固醇普遍偏高,不過,要降低這引起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禍首,從肉類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又不可偏廢,也因此,魚肉,是許多人減少體內膽固醇持續累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