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些細菌、病毒讓你上吐下瀉 防止食物中毒這樣做

這些細菌 病毒讓你上吐下瀉 防止食物中毒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民眾吃東西後,出現腹瀉、嘔吐症狀,當心是細菌及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曾有民眾飲用未經充分消毒及煮沸的山泉水,導致諾羅病毒食品中毒案例。此外,也曾發生誤食綠褶菇、姑婆芋、大花曼陀羅及蟾蜍等動植物後,造成食品中毒的情形發生。

酒精無法消滅諾羅病毒 需以肥皂洗手

107年造成臺灣食品中毒的前三名病原性微生物,分別為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仙人掌桿菌。其中最常被發現造成食品中毒病因的諾羅病毒,只需要少量的病毒就可導致上吐下瀉,諾羅病毒不耐熱,因此,餐點都要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70℃以上再食用,即可避免中毒。但要注意的是,酒精無法消滅諾羅病毒,所以在如廁後、製作及食用餐點前,一定要用肥皂等清潔產品徹底清洗雙手。至於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貝類水產品,應避免生食,在烹煮蛤蜊或牡蠣時,當貝類的殼張開後,也要再多煮一會兒再吃。

調理食品留意手部傷口 避免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微量存在人體表皮的微生物,若調理食品的人手部有傷口化膿時,就容易孳生金黃色葡萄球菌,食品製備過程一不慎,就可能污染食品,食入後造成上吐下瀉等不適症狀。調理食品的人應注意個人衛生及應穿著整潔,並注重手部清潔及消毒,若手部有傷口,則需妥適包紮處理,並戴上不透水手套。

仙人掌桿菌易污染食品 吃了導致腹瀉或嘔吐

在仙人掌桿菌方面,容易透過環境中的灰塵或病媒污染食品,菌體不耐熱,但可能形成耐熱性芽胞,因此便當或餐點製備後,又在室溫下貯存過久,就可能使仙人掌桿菌芽孢萌芽增生,並產生毒素,吃了導致腹瀉或嘔吐等症狀。食藥署建議,應注意衛生管理,避免食品受到灰塵及病媒等污染;食品食用前也要徹底加熱,烹調後也應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C以上,或儘速冷藏(7°C以下)或冷凍(-18°C以下)保存。

防止食物中毒 須謹守「5要2不」原則

若計劃出外郊遊,請遵守「不要飲用山泉水、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原則,想遠離食品中毒,預防食品中毒的5要:「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及要注意保存溫度」,可常保飲食安康。

【延伸閱讀】

腹瀉反覆未好轉 應懷疑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

自體免疫病難察覺 儘早治療抗病有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6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 桃園市一名30歲男子,精神狀況不良,長期無業在家休養,日前疑似和父親口角,父親斥責「你都這麼好命,還有什麼好抱怨?還心情不好、吃不下飯,真是浪費!」,男子受不了打擊,從高處一躍而下,造成全身骨折送醫急救;經照顧治療,該名男子病情穩定,目前已出院返家休息。 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炎炎夏日,防曬成為重要課題,除了防曬乳之外,現今更流行防曬保濕霜,標榜可讓女性朋友的肌膚更年輕,不僅可以防止紫外線,還有保濕功用。然而,許多民眾恐怕都擦錯方式了。英國利物浦大學針對84名大學生的測試顯示,民眾使用防曬保濕霜時,較多皮膚沒有塗到,尤其是眼皮。安特里大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32歲,懷孕18周左右的張姓孕婦,日前右下側牙齦突然出現紅腫情況,刷牙時還會流血,擔心治療會影響胎兒,便自行使用鹽水漱口,沒想到情況越來越糟,不僅紅腫甚至開始化膿,經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妊娠齒齦瘤;醫師提醒,當孕婦罹患嚴重牙周病時,也可能因為細菌從口腔內跑進血液循環系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早上睡醒腰痠下背痛,許多人都被僵直性脊椎炎所苦,這是因為患者體內產生抗體侵犯組織器官,引起長期慢性發炎,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3倍。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最主要症狀就是下背痛,通常早上起來時會覺得腰痛超過30分鐘以上,有些人甚至整天都在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