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這就是為什麼好事發生後你會更焦慮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崔嫻編譯

當你完成了一些令人驚歎的事情——比如升職、完成了一個為期一年的激情專案,或者終於還清了信用卡——你會認為隨之而來的是一陣幸福和解脫。也許甚至是一點點放鬆。對吧?

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事實上,聽到好消息或來之不易的成功後,你會比在撲滅大火或努力工作時更焦慮,這並不罕見。

加州臨床心理學家、《恐懼帶來的快樂》(Joy From Fear)一書的作者Carla Marie Manly說“焦慮可能有點棘手,因為它是一種根植於大腦的原始反應,”她說,“大腦的恐懼回路工作得非常快,它並不總是停下來區分好焦慮和壞焦慮。”
Manly說:“因此,當好事發生時,你所感覺到的身體症狀與你所聯想到的恐慌或恐懼相似。”

但即使你能夠區分成功後的興奮感(好的壓力)和恐慌感(壞的壓力),從欣快感的山上爬下來本身也可能引發焦慮。當你的身體習慣了長期的焦慮狀態,好消息之後發生的積極的生理變化,矛盾地,會觸發一種不對勁的感覺——僅僅是因為你不習慣感覺良好。因此,你的身體從來沒有完全擺脫它的高度警惕狀態,Manly說。

德克薩斯州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我不能治好你——因為你沒有壞》的作者Jo Eckler說,這個反應也可能會被良好的事件緊隨其後的可能會是壞事這一信念加劇,也許是因為你的過去,壞事經常在你做得不錯或相對平靜的時候發生。你沒有享受這一刻,而是花時間等待另一只鞋掉下來。

當好事發生時,焦慮也會增加,原因有很多,比如成長在一個成功會遭遇怨恨的家庭,在你得到東西後很快就失去了它們的持續經歷,或者一旦你失去了什麼東西,你就會覺得自己成了攻擊的目標。

Eckler說:“我們在孩童時期學到很多東西,當時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

幸運的是,這是一種可以管理的學習思維方式。如果你的焦慮似乎沒有意識到它可以在事情進展順利的時候消失,這裡有一些專家推薦的心理練習可以幫助你:

這就是為什麼好事發生後你會更焦慮

承認你的焦慮正在被觸發

管理或消除你對好結果的焦慮的第一步是首先堅定地承認它會發生。
Manly說:“一旦你注意到自己是被好事所激發,驚喜或迴避的成分就會減少,或者被接受的態度所取代。”

你可以通過提醒自己你的感覺和基於恐懼的焦慮是不一樣的來進一步緩解這種情況——這是一種跡象,表明一些令人驚奇的事情正在發生,你應該享受它。不過,請注意:這種思維方式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成為一種自然反應。
Manly說:“人的心理想要回到舊的思維模式是很自然的事,所以這種新的思維模式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融入大腦。”

允許自己感受焦慮

與其與即將到來的厄運作鬥爭,不如投入足夠的時間,制定出在最壞的情況發生時你會做什麼。所以,舉個例子,如果你剛剛得到了一次出色的晉升,而你又擔心別人不會接受你或者不為你感到高興,那麼想想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跟他們說,或者你會怎麼處理。
“當我們讓焦慮成為解決方案的燃料時,它往往會消失,”華盛頓執業臨床心理學家Alicia Clark說。快速制定一個策略可以讓你的擔憂有一個宣洩的出口,讓它們平息下來。

慢下來一會兒

Eckler說,當你身體的警報系統被啟動時,放慢速度可以向你的神經系統發出放鬆的信號。例如,讓你的眼睛慢慢地四處遊蕩,注意周圍環境的超具體細節——想想你所坐的椅子的顏色,以及你聽到的外面的聲音——可以抵消我們在高度警惕時目光定格的傾向。輕柔、緩慢的身體運動和深呼吸也能幫助你做到這一點。

期待並接受好的東西

新澤西臨床心理學家Anna Kress說,對積極的結果持更開放的態度,可以減少好事讓你的大腦感覺像是一個錯誤並引發焦慮的可能性。

要把這一點付諸實踐,每次花幾秒鐘的時間真正享受一次美好的經歷。它不需要是什麼不朽的東西;它可以是漫長的一天後枕頭的柔軟,淋浴的溫暖,或者你最喜歡的雞尾酒的味道。每次你這樣做的時候,你都在訓練你的大腦更容易地體驗積極的情緒。

找個人談談

Kress說,如果你正與憂慮和悲觀作鬥爭,並且發現很難期待好的結果(或者對結果持懷疑態度),那麼治療是有幫助的。治療師不僅能幫助你理解為什麼體驗快樂對你來說是一件苦差事的核心,還能教你提高對所有情緒的容忍度的策略。

資料來源:https://www.huffpost.com

相關推薦

台中1名60歲唐先生長年在外經商應酬,菸齡長達30年,最近2個月出現無痛性血尿,驚覺不對勁,赴醫檢查後發現右側腎盂有腫瘤,確診罹患「泌尿上皮癌」第2期,所幸醫師執行「腹腔鏡腎臟輸尿管全切除手術」,才免於擴散風險,唐先生術後追蹤復原狀況良好,也讓他嚇得不敢再抽菸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

閱讀詳情 »

卵巢癌發生率、死亡率均高居女性罹癌患者前10名。臺北榮總與陽明大學的榮陽團隊歷時2年研究發現,患者化療時,若同時接受「癌因性疲憊症CRF」治療藥,癌症預後明顯獲得改善,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5月的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TJCC)。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6年我國新增1507名卵巢癌患者(不含原位...

閱讀詳情 »

23歲陳姓男大學生,於期末考前1天,突然發生2次右側太陽穴搏動性頭痛,伴隨右側單眼視力喪失,一塊灰白色模糊區塊由右眼中央視覺區逐漸擴大到整個視野,然後分別於15 分鐘及 40分鐘後又突然恢復,差點讓他放棄考試。到門診時視力、眼底檢查及神經學檢查完全正常。 另有個案是39歲李小姐,她在最近數個月內,...

閱讀詳情 »

「我做愛時感覺陰莖不夠硬挺,很難進去,射精也沒快感,我這是陽痿嗎?」你以為說這話的是個上了年紀的中年大叔?其實苦主是剛過28歲的年輕人夫。陽痿早洩已非中老年專利,近年來越來越多未滿30歲的男性,因為在女性面前「抬不起頭來」,擔心自己失去傳宗接代的能力而求醫。 中醫師楊永榮指出,年輕人的陽萎早洩,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