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樣喝茶一定會致食道癌 拜託千萬別這樣喝

這樣喝茶一定會致食道癌 拜託千萬別這樣喝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上喝茶,喝茶不僅能防輻射還能抗氧化,還可以疏通心血管。可是喝茶好處那麼多,到底怎麼喝茶才能讓這些效果事半功倍呢?一起來看看吧!

許多人認為多喝茶有益健康,有助於防癌,不過喝茶時如果水溫過高,反而適得其反。

伊朗研究人員在2009年曾發表研究指出,每天喝一杯熱茶,容易增加食道癌風險。而且,當茶水水溫介於65℃~69℃時,食道癌發生風險會翻倍,一旦茶水的水溫超過70℃,食道癌發生率會增加8倍。若茶水倒出後2分鐘內就喝完,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會比等4分鐘後再喝上升5倍左右。而另有研究發現,喝茶時,茶水溫度介於56℃~60℃,對健康較為有利。

除了 ​​茶水溫度過高可能增加患癌風險,台灣營養師張斯蘭提醒,喝茶時若茶葉殘留農藥,也可能不利於健康。如果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可在第一泡時將水倒掉,泡茶時將蓋子打開,不要悶住水蒸氣,這樣有些農藥物質會隨水蒸氣蒸發。選購茶葉時,也要盡量選有機茶葉,較為安全。

這10種情況下千萬不要喝茶

喝茶是很多人的一種習慣了,不知不覺就會泡上一杯茶,但是喝茶雖好,也是要注意時候和情況的,有的情況下是不能喝茶的,校內給你指出這十種情況下是千萬不能喝茶的。

1、發燒忌喝茶 茶葉中咖啡鹼不但能使人體體溫升高,而且還會降低藥效。

2、肝髒病人忌飲茶茶葉中的咖啡鹼等物質絕大部分經肝臟代謝,若肝臟有病,飲茶過多超過肝臟代謝能力,就會有損於肝臟組織。

3、神經衰弱慎飲茶茶葉中的咖啡鹼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神經衰弱飲濃茶,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就會引起失眠,加重病情,可以在白天的上午及午後各飲一次茶,在上午不妨飲花茶,午後飲綠茶,晚上不飲茶。這樣,患者會白天精神振奮,夜間靜氣舒心,可以早點入睡。

4、潰瘍病患者慎飲茶茶是一種胃酸分泌刺激劑,飲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對潰瘍面的刺激,常飲濃茶會促使病情惡化。但對輕微患者,可以在服藥2小時後飲些淡茶,加糖紅茶、加奶紅茶有助於消炎和胃粘膜的保護,對潰瘍也有一定的作用。飲茶也可以阻斷體內的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突變。

5、醉酒慎飲茶

茶葉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醉酒後喝濃茶會加重心臟負擔。飲茶還會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從腎臟排出,對腎臟有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因此,對心腎生病或功能較差的人來說,不要飲茶,尤其不能飲大量的濃茶;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可以飲少量的濃茶,待清醒後,可採用進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飲醋等方法,以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使酒醉緩解。

6、慎用茶水服藥藥物的種類繁多,性質各異,能否用茶水服藥,不能一概而論。 茶葉中的鞣質、茶鹼,可以和某些藥物發生化學變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鎮靜等藥物和服用含鐵補血藥、酶製劑藥,含蛋白質等藥物時,因茶多酚易與鐵劑發生作用而產生沉澱,不宜用茶水送藥,以防影響藥效。有些中草藥如麻黃、鉤藤、黃連等也不宜與茶水混飲,一般認為,服藥2小時內不宜飲茶。而服用某些維生素類的藥物時,茶水對藥效毫無影響,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可以促進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積累和吸收,同時,茶葉本身含有多種維生素,茶葉本身也有興奮、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對人體可增進藥效,恢復健康也是有利的。另外,在民間常認為服用參茸之類的補藥時,也不宜喝茶,也有一定的道理。

7、忌空腹飲茶空腹飲茶會沖淡胃酸,還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甚至會引起心悸、頭痛、胃部不適、眼花、心煩等“茶醉”現象,並影響對蛋白質的吸收,還會引起胃粘膜炎。若發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緩解。

8、老年人不宜飲生茶所謂生茶是指殺青後不經揉捻而直接烘乾的烘青綠茶。這種茶的外形自然綠翠,內含成分與鮮葉所含的化合物基本相同,低沸點的醛醇化合物轉化與揮發不多,香味帶嚴重的生青氣。老年人飲了這種綠茶,對胃粘膜的刺激性很強,飲後易產生胃痛;青年人飲後也會覺得胃部不適,即通常所說的“刮胃”。誤購買了這種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飲,可放在無油膩的鐵鍋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氣,待產生輕度栗香後即可飲用。

9、忌飲隔夜茶飲茶以泡現飲為好,茶水放久了,不僅會失去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而且易發餿變質,飲了易生病。

10、高血壓患者不宜飲濃茶頭泡茶每克用沸水量少於50毫升的為“濃茶”。高血壓患者若飲過多過濃的茶,由於咖啡鹼的興奮作用會引發血壓升高,不利於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肥胖不是病?胖起來要人命」,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6年,已將肥胖列為慢性疾病。一名55歲171公分王女士,長年受體重92kg苦惱,擔心市售減肥成藥安全問題,因此,至安南醫院中醫部尋求廖殷梓醫師治瘦,經廖醫師9個月中藥和針灸治療下共瘦11.8公斤來到80.2kg...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下簡稱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擴散從去年底起(2019年12月)爆發至今仍未有緩和趨勢,歐美國家至今也持續不斷傳出確診人數,我國確診人數也在近日已超過百人。   新冠肺炎目前已知的傳染方式為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糞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日前有媒體質疑,台灣是否透過控制每天的篩檢量不讓確診數增加,營造沒有社區傳播的假象。副總統陳建仁23日表示,在發生率偏高,絕大多數病例無法追溯感染源的國家,才有必要採取普檢,而台灣發生率低,只有零星不明感染,不做普檢,而是加強高風險族群的檢驗是「合宜的、有效的、且符合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目前正在全球大肆流行的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每個人都深怕自己會染上,所以,各國無不使出一些手段來防止疫情的擴大;但根據1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1個人的血型可能會影響其感染COVID-19的風險。   根據《新聞週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