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造成胃部不舒服的五大元兇

罪狀一:飲食自倍 暴飲暴食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這句話不是我們說的,而是前賢對我們的愛護,提醒人們不要過食傷及我們。因我們的功能特殊一一胃納和脾化。所謂“胃納”,即胃主受納,以攝取水穀食物之意;脾化,即脾主運化。正是我們這種特殊的功能,將飲食消化吸收,化生氣血精微物質,輸送到臟腑、組織、器官,以供它們活動之需。然而,有些人就是不聽,經常暴飲暴食,或吃大量難以消化的食物,甚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過多攝入肥甘厚味,長此以往,使我們喘不過氣來,不僅功能喪失,不能運化水穀精微,而且會生痰、生濕、生水,將營養物質變成有害廢物,傷及人體,發生肥胖、水腫、痰飲、泄瀉、心悸、出血等種種病症。

罪狀二:寒涼冷飲 過度食納

我們深深體會到,一到夏季,工作量就明顯增加。為什麼呢?因為盛夏炎熱,人們只注意防暑降溫,全然不考慮我們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小孩,對冰糕、霜淇淋等各種冷飲,好像“家常便飯”一樣;大人們也常常將冰鎮啤酒、冰鎮西瓜等當作“美味佳餚”,這些過多的生冷食品,都由我們來處理,也就難免力不從心了。雖然我們有“運化水濕”的功能,但時間一長,加班加點的工作,即使是鐵是鋼,也會累倒的。須知,寒涼不僅傷脾,也能敗胃。脾胃一敗,飲食得不到消化,不僅發生胃寒噁心、脘腹脹滿、納食不香,而且水穀精微之營養物質得不到輸送,於是會出現貧血、頭暈、心悸、失眠、水腫、腹瀉、咳嗽、痰白等諸多病症。只要你照照鏡子,就會發現舌苔又白又膩。

罪狀三:偏食偏嗜 任其胡為

俗話有“食不厭雜,飲食以養胃氣”之說。五味偏嗜過度,亦可損傷脾胃。誠如《內經》早就說過:“五味入胃,各歸其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可時下,多是獨生子女,家長溺愛,飲食任其隨意,烤肉串,酸牛奶,早也吃,晚也吃,肉不離口,飲料不離手,小小年紀,就形體肥胖,或骨瘦如柴,或貧血發生。還有些小孩,飲食特別怪異,專吃速食麵,或果凍,或炸雞塊,或燒烤,吃來吃去,營養失衡了,發育減緩了,脾胃也弱了,個子不高了。不僅小孩是這樣,有些成年人也是今天麻辣燙,明天火鍋城,早晚都吃,天天如此,豈有不傷害我們之理。

造成胃部不舒服的五大元兇

罪狀四:勞役過度 起居不時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過度勞累也可耗傷脾胃之氣。觀今時之人,全然不顧我們,鬥地主、打麻將、玩金花,這些活動不是不可以,而有的人毫無節制,通宵達旦,勞神耗氣,神疲乏力,四肢困倦,味口特差,口淡無味,這就是勞倦過度所致。其實,前賢早就提醒過:“勞則耗氣”、“勞倦傷脾”、“勞役過度,則耗損元氣。”與勞相反,過“逸”也可損傷脾胃之氣。過度安逸,完全不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可使氣血運行不暢,脾胃功能呆滯,食少乏力,精神萎靡。所謂“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若注意勞逸結合,脾胃之氣自然充旺,又何有疾病發生。

罪狀五:飲食不潔 憂思太過

飲食不潔,誤食毒物,尤易傷害脾胃。許多腸道疾病,如“菌痢”、“腸炎”、“腹瀉”、“食物中毒”等,多因飲食不潔,傷害脾胃所致。因此,早在漢代張仲景著《金匱要略》一書,就專設“禽獸魚蟲禁忌”、“果實菜穀禁忌”等篇以警之,並明確指出:“飲食之咪以養生,食時有妨,反能為害。情志太過或不及,也能傷害脾胃。有的人稍遇挫折,或工作不順,就想不通,你可知道,“思則氣結”、“思傷脾”、“苦思難解則傷脾胃”。脾胃一傷,氣血功能紊亂,氣機升降失司,常常發生腹脹納呆、食少嘔泄等病。

 造成胃部不舒服的五大元兇

奉勸你們: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 為了我們的健康工作,也為了你能健康地生活,請不要再傷害我們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愛我們就等於愛你自己。

預防措施 一是飲食有節:

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起碼應該做到食宜清淡,烹調有方,葷素搭配,符合營養。切忌肥甘厚味,暴飲暴食,偏食偏嗜,寒涼過度,饑飽不勻。儘量避免“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二是飲食清潔:不吃腐敗變質不潔食物,不吃有毒食物,以免傷害脾胃。三是勞逸適度:做到起居有規律,勞逸要適度,以免耗氣傷神。四是精神調攝:保持精神愉快,心胸開朗,避免憂思鬱怒,傷害脾胃。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67 歲的賴女士,曾任國道收費員,長期處在交通工具廢氣之中,也常處於二手菸環境中,約 40 歲時出現嚴重咳嗽、喘症狀,一開始以為只是感冒,但嚴重時竟爬不到2樓就喘不過氣、甚至有快窒息的感覺。初期以為自己是氣喘,至胸腔內科檢查後才發現是肺阻塞,在遵循醫師的建議用藥及肺復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目前為止仍有許多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自8月下旬起,放無薪假的民眾更是突破2萬人口,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有民眾因為連續輪放了好幾周的無薪假,擔心被公司資遣,壓力大到耳鳴嗡嗡作響,前來鼻喉科門診求診治療。 李宏信表示,以往耳鳴易發生於中老年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爬樓梯喘到差點暈倒! 竟是肺動脈高壓 52歲的張小姐,平時常跑各地傳福音,雖然是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患者,但上下三、五樓樓梯從不是問題。後來她發現自己行動力不如從前,爬一層樓就喘呼呼,有一次為了趕時間甚至爬樓梯爬到差點暈倒,就醫檢查後發現她肺動脈平均壓力竟然高達44mm...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胰島素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必要治療!針對第一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是以速效胰島素控制飯後血糖及長效胰島素控制空腹血糖,但如果長效胰島素劑型不夠平穩與長效,會造成患者血糖高低起伏過大的狀況;現在已有第二代長效胰島素可以選擇,具有穩定與長時間的療效,醫師認為,這類劑型可以讓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