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連日高溫熱到中暑! 必學2招迅速降溫

連日高溫熱到中暑! 必學2招迅速降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進入夏天,連日氣溫都上看36度,戶外高溫狂飆,加上室內冷氣吹不停,造成室內外溫差大,導致不少人因熱傷害就醫。台中醫院腎臟科醫師劉思緯提醒,幼童、長輩及慢性病患者都是「熱急症」的高危險群,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且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或溫差大的環境。

熱急症有輕重  年紀、疾病關聯大

劉思緯表示,「熱急症」依照其症狀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輕微症狀,如熱暈厥、熱筋攣、熱衰竭,以及嚴重症狀,如熱中暑。而嚴重程度雖與外界溫度相關,卻也與患者本身年紀及固有疾病具有極大的關聯性。

熱壓力、熱筋攣、熱暈厥有何不同?

劉思緯醫師解釋,熱壓力症是因外界的高溫使得個體感到不適和疲倦,但是個體本身的中心體溫 (core temperature) 卻極少有上升的情形;熱筋攣症為身體不自主骨骼肌收縮,造成肌肉疼痛,容易發生於大腿與肩部,且其通常在大量流汗後,補充開水或低張溶液未同步補充電解質時發生。

另外,熱暈厥則是個體會出現相對性的體容積下降、週邊血管舒張與血管張力下降,這些因素累積起來就有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

熱衰竭和中暑的共通點都是中心體溫上升。劉思緯醫師點出,傳統型中暑的患者,早期會有明顯且大量的出汗,後來因體液過度流失或汗腺功能異常而不再流汗,相反地,大部分勞動型中暑的患者在診治時,都會流汗。

慎防熱急症  補持涼爽+補充水分是關鍵

劉思緯醫師提醒,民眾若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且補充足夠的水分,並且挑選不熱的時段運動,以及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若不慎中暑,一定要盡速為患者降溫,如往患者身上灑水、用冰毛巾敷在患者的頸部、雙側腋下及鼠蹊部,並迅速就醫。

【延伸閱讀】少婦求子若渴雙管齊下 醫:中西不宜混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夏日瘋減肥,許多年輕上班族美眉習慣以優格或優酪乳來當正餐,既有飽足感又健康,但董氏基金會調查卻發現,標榜「原味」「零熱量」的市售產品,其實可能吃進更多的糖。 仔細看標示,發現添加的東西五花八門。市售優酪乳和優格基於消費者口感之考量,不論調味或原味,都添加很多糖分及香料...

閱讀詳情 »

「人本自然」是我這二十年來一直在推廣的中心思想,「向大自然學習、回歸自然」這個理念,延續了我們的老祖宗經過幾千年生活經驗的累積和耕耘,成為中國人最深厚生命經驗的傳承,從最基礎的「補精、養氣與守神」三大原則為主軸,再不斷的蘊釀出人是離不開空氣、陽光、水、土壤、食物、運 動等元素,並主張「人是吃食物長大...

閱讀詳情 »

◎與自癒力相遇的感動 生命的轉捩點 原本以為自己必須帶著虛弱多病的身體過此一生,當一輩子的藥罐子,但就是不甘願如此,後來才不管家人的反對,獨自浪跡天涯去了美國。回憶那段求學的日子真的很辛苦,在命運的安排下,讓我在因緣際會結識了研究免疫醫學和菌類的專家,也是我的恩師—Dr. Malcolm...

閱讀詳情 »

  啟動體內的神醫-自癒力 長期的壓力、緊張、恐懼、生氣、沮喪……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的毒素會停留在我們的身體裡,如果沒有設法儘快排除,就會擾亂整個自癒系統的運作,成為自癒力的致命傷。很多人早已意識到壓力對身心健康的危害,但往往不知道如何適度減壓。在此我特別提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