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遇到坐骨神經痛別怕復健科醫師教你這樣做

 

現代人由於長時間不當姿勢、肥胖、高齡甚至是糖尿病,都有可能會造成坐骨神經痛。康禾復健科診所院長蔡定達醫師表示,遇到坐骨神經痛也別驚慌,一般來說透過保守治療配合耐心復健、觀察,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根治的。

 

蔡定達醫師說明,坐骨神經痛是由於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症、脊椎滑脫症,以及臀部梨狀肌受到壓迫等,一般多發生在年紀大的人,不過近年來,年輕人罹患坐骨神經痛也越來越多,易發生族群為粗重工作者、老年人、久坐學生或上班族、司機,或是常蹲坐著洗衣服、做家務事的家庭主婦等。

 

坐骨神經源於脊髓,當脊椎受到壓迫時,椎間軟骨可能就會突出並壓迫到坐骨神經,接著導致發炎而坐骨神經痛。同時坐骨神經也是全身最長的神經,因此疼痛的部分可能從背部、臀部、大腿、小腿後側甚至到腳底,椎間盤突出壓住腰椎的神經根是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病因,另外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原因,例如脊髓內出現腫瘤、脊椎骨的腫瘤性病變,甚至一些新陳代謝的毛病,如糖尿病及酗酒等都可能引發坐骨神經痛。

 

治療上,蔡定達醫師說明,患者若是首次發作,醫師通常會採用保守方法來治療,包括臥床休息、服用止痛藥或做骨盆牽引復健,治療時間約持續四週,症狀通常皆可獲得改善;有些坐骨神經痛患者會自然痊癒,需要治療的患者在醫生確定病因後,通常會以一段時間的休息、矯正出現問題的脊椎關節,還有抗炎藥物治療。必要時可採用電療、針灸和適當的運動訓鍊來幫助改善。若是疼痛十分嚴重,而且有客觀依據證明疼痛的原因是椎間盤脫垂,或已發生肌肉萎縮或大小便困難,則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除了上述治療外,平時也要調整生活習慣,保持足夠的休息、適時做溫和的運動,例如:走路、皮拉提斯等都是不錯的運動。蔡定達醫師也建議大家,平時少出點蠻力、不要固定同一姿勢過久、不要久坐久蹲和翹腳、盡量避免坐矮板凳,只要多注意自己的姿勢,就可避免坐骨神經痛發生。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案536至案540),其中2例自菲律賓入境,其餘分別自法國、印尼及俄羅斯入境。新增5例境外移入病例 分自法國、菲律賓、印尼、俄羅斯入境指揮中心表示,案536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長期於法國工作(前次自台灣出境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乾眼症的常見症狀有眼睛乾澀、燒灼感、眼白泛紅、吹到風會更不舒服,有時也會出現畏光、短暫視力模糊、分泌物或單純眼睛疲勞。乾眼症最大的主因是年紀老化,因此40、50歲以上的人、停經女性是好發族群。除此之外,有些免疫疾病、皮膚疾病或長期使用隱形眼鏡、3C產品、眼藥水、服用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橫膈膜裂孔疝氣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嚴重時不僅會造成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因胃壓迫至胸腔器官,造成心悸、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指出,若發現胃食道逆流症狀接受藥物治療後,仍無法改善,這時就可評估是否因橫膈膜裂孔疝氣所引起,目前治療上可藉由微創手術,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運動對於健康好處很多,尤其還能降低20%罹患癌症的風險!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許多癌症雖因老化、性別、基因等先天因素埋下危險因子,但後天包括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缺乏運動、肥胖等危險因子卻是能夠靠你我去改變,只要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就能幫助降低包括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