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癌者多發生於50歲以後 若要預防有無這習慣是關鍵

罹癌者多發生於50歲以後 若要預防有無這習慣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運動對於健康好處很多,尤其還能降低20%罹患癌症的風險!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許多癌症雖因老化、性別、基因等先天因素埋下危險因子,但後天包括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缺乏運動、肥胖等危險因子卻是能夠靠你我去改變,只要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就能幫助降低包括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1/3的癌症可預防 養成規律運動是關鍵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調查,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且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王英偉署長表示,癌症是老化的疾病,106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82%罹癌者多發生於50歲以後,因此想要增強免疫力,關鍵就在於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養成規律運動 研究:有助降低癌症發生

王英偉署長解釋,美國運動醫學學會2018年的統合研究指出,如爬山、有氧活動、重量訓練等休閒活動可降低12%至28%罹癌風險,且目前已有證據證實,運動可有效對抗的癌症分別為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等癌症,主要因身體在運動時,呼吸頻率變快,吸氧量也提升,這時藉由大量流汗,提升新陳代謝,達到降低癌症的發生。

癌患運動適量即可 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師

即使為正在接受治療的癌患,也可藉由運動降低癌症治療前後的不適感,尤其能有助於遠離疲憊感、焦慮等情緒,且幫助強化身體機能。王英偉署長強調,每週3至5次30分鐘有氧或阻力訓練的中強度運動,能減少治療期間對身體的影響,若太虛弱無法長時間運動者,也可改成每次10分鐘,以少量多次進行,但要注意癌症病人在運動時仍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運動期間租線不正常情況,則應停止運動,並盡快諮詢專業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

卵巢癌不要come back 標靶藥物助降低復發風險

正宗綠蜂膠完勝蜂膠?加葉黃素可護眼? 權威爆料缺五大關鍵沒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隨著運動的風氣日盛,對現代人越來越樂於跑步,但你可能不知道,比起跑步,健走更為溫和安全,同樣也能達到瘦身的效果。只是走路人人都會,要怎麼走才能有效果呢?在《神奇健走力》一書中,提到健走其實是一種十分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運動,從健康層面而言,健走分為以舒心和愉悅情緒為主要目的,速度在每分鐘九十步以內...

閱讀詳情 »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煩惱:食量不大,運動量也不小,可是體重怎麼都減不下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知道身體在什麼時候開始燃燒脂肪,且是靠什麼運動燃燒脂肪!《神奇健走力》一書中強調,健走是一種比起跑步更為簡單實用的運動,不僅裝備簡單,只需要一雙舒適合腳的運動鞋就能執行,同時也不易受到運動傷害,無論年齡大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從統計數據發現,臺南市的青少年肥胖率遠高於全國,包括12到17歲、18到64歲等族群,肥胖比率都超過全國平均。臺南市100年至103年「行動醫院、全民健檢」的資料顯示,40歲以上肥胖或過重比率為53.5%,代表40歲以上民眾,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是肥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若是問「誰最需要植牙?」答案一定是老人。但老人能不能植牙?答案常常就會變得不肯定。人出生時是沒牙齒的,半歲時就漸漸長出乳牙,在10歲之前,都是用這副乳牙來過日子。10歲之後漸漸汰換為恆牙,而這一副牙,卻要用到你人生中的最後一天,才能功成身退。一名年約90歲的李老太太,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