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癌者多發生於50歲以後 若要預防有無這習慣是關鍵

罹癌者多發生於50歲以後 若要預防有無這習慣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運動對於健康好處很多,尤其還能降低20%罹患癌症的風險!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許多癌症雖因老化、性別、基因等先天因素埋下危險因子,但後天包括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缺乏運動、肥胖等危險因子卻是能夠靠你我去改變,只要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就能幫助降低包括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1/3的癌症可預防 養成規律運動是關鍵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調查,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且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王英偉署長表示,癌症是老化的疾病,106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82%罹癌者多發生於50歲以後,因此想要增強免疫力,關鍵就在於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養成規律運動 研究:有助降低癌症發生

王英偉署長解釋,美國運動醫學學會2018年的統合研究指出,如爬山、有氧活動、重量訓練等休閒活動可降低12%至28%罹癌風險,且目前已有證據證實,運動可有效對抗的癌症分別為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等癌症,主要因身體在運動時,呼吸頻率變快,吸氧量也提升,這時藉由大量流汗,提升新陳代謝,達到降低癌症的發生。

癌患運動適量即可 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師

即使為正在接受治療的癌患,也可藉由運動降低癌症治療前後的不適感,尤其能有助於遠離疲憊感、焦慮等情緒,且幫助強化身體機能。王英偉署長強調,每週3至5次30分鐘有氧或阻力訓練的中強度運動,能減少治療期間對身體的影響,若太虛弱無法長時間運動者,也可改成每次10分鐘,以少量多次進行,但要注意癌症病人在運動時仍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運動期間租線不正常情況,則應停止運動,並盡快諮詢專業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

卵巢癌不要come back 標靶藥物助降低復發風險

正宗綠蜂膠完勝蜂膠?加葉黃素可護眼? 權威爆料缺五大關鍵沒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腸病毒是一群60幾種病毒的總稱,每年的4至9月是腸病毒的流行高峰季節,即使得過一種腸病毒,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腸病毒主要是經由糞口、飛沫、接觸病患的口鼻分泌物而傳染,小孩和大人都可能被感染。建議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才能徹底預防腸病毒來襲。小孩沒出門也會得腸病毒腸病毒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45歲黃媽媽,平時不菸不酒,每日將家務打理得整然有序,平時有快走運動的習慣,常自豪是「女版鋼鐵人」,直到日前因胸悶赴醫檢查,發現三條冠狀動脈全阻塞,經心導管手術打通後,又檢查出罹患直腸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表示,黃媽媽過去沒有定期健檢的習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有些家庭或車行業者等為了洗車時方便,會購買攜帶式的清潔用氣體噴槍,但使用不當恐潛藏危機。一名36歲劉姓女子是遊覽車隨車小姐,與司機在清潔車內座位時因為嬉戲,不小心讓高壓氣體噴入口腔內,當下女子立即感到胸痛與喘不過氣,趕緊到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童綜合醫院重症醫學部張宇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人都有耳鳴困擾,看遍耳鼻喉科卻又無法改善,索性放棄治療。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賴仁淙指出,焦慮、偏頭痛、睡眠障礙和更年期,都可能引發持續性耳鳴,可以用非傳統療法改善。台灣耳鳴學會學理事長劉殿禎提醒,若長期耳鳴持續超過5分鐘,可能是疾病警訊,應求助醫師。耳鳴多為良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