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傷害 骨震波治療可改善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運動是身心靈最好的調節劑!但職業選手或是常運動的業餘愛好者,發生運動傷害在所難免。物理治療師指出,除了注重姿勢,加強鍛鍊核心肌群與心肺功能,運用屬於再生醫學的「骨震波」治療方式,可改善疼痛困擾,同時達到立即緩解的效果。

開業醫復健科診所主治物理治療師林訓正表示,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排球、籃球、鉛球等投擲性運動易發生的旋轉肌袖損傷、肩峰下滑囊炎,以及慢跑、跳躍性運動易得的足底筋膜炎;另外,因肌肉反覆受傷或固定的運動模式,甚至3C產品重度使用者、司機等長期過度使用肌肉,都易造成「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對於這些運動傷害的治療,傳統主要有超音波、電療、雷射等方式,但往往進度較緩慢,無法有效降低疼痛感;目前新興的「骨震波」治療方式,運用非侵入性高能量震波,促進傷害部位的血液循環,使血管新生、局部組織修復再生,可立即性緩解疼痛症狀。

「骨震波」治療適用對象包括: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肌腱炎、足跟痛症候群、五十肩、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關節炎、鈣化性肌腱炎、韌帶扭傷、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患者;每星期接受一次10-15分鐘的治療,多數患者約3-5次療程後可明顯改善。

林訓正建議,骨震波治療可搭配徒手治療;若平日在家,可自行以核心肌群訓練手臂與腹部肌力,若傷害位置在足部,可以熱水軟化下肢及足部肌肉,同時進行伸展運動,並建議穿著醫療訂製鞋墊,幫助回復足踝關節正確位置。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71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糖尿病病友血糖、BMI雙超標,屬於「糖胖症」一族。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若同時有肥胖問題,更容易加速血管病變風險,而糖友控制體重往往比一般人更困難。營養師程涵宇建議,糖胖族減重可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多纖」與「多乳清蛋白」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一般人認為,每天日曬10到15分鐘,身體便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這種想法不見得正確!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鄭碧華表示,維生素D是一種「必需營養素」,人體必需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然後在體內自動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才能維持健康生理機能。要獲得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油品,無論是花生還是大豆,或是橄欖還是芝麻,每種油都各有不同的好處,千萬別將油品視為洪水猛獸,因為想要維持身體健康,每天所攝取的六大類食物中,就有油脂類,至於要如何健康吃油呢?營養師建議,最好是用植物油,而且用油要看發煙點。 單元與多元不飽和脂肪搭配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年47歲的吳小姐,兩年前出現易疲憊、食慾不振等症狀,起初並不在意,此症狀持續一年。直到去年四月初發現腳、腹部莫名水腫,伴隨肚子痛、體重下降等症狀,才就醫檢查。經確診為膽管癌第四期,且腫瘤幾乎已布滿整個肝臟,情況甚不樂觀。 積極治療樂天面對! 癌症末期變中期 負責收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