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時變「軟腳蝦」 小心「前十字韌帶」受損

運動時變「軟腳蝦」 小心「前十字韌帶」受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6歲的阮先生平時喜歡踢足球,在一次競賽中意外聽到右膝有「啪」一聲,隨即膝蓋癱軟無法動作。雖然後來膝蓋出現腫脹疼痛,但休息一陣子後就復原了,阮先生也就沒特別在意。只是在後續工作或偶爾踢球時,膝蓋常會出現疼痛與軟腳無力的情況。經醫院檢查評估發現,不僅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連半月板也有損傷,經過膝關節內視鏡手術的重建及術後復健,半年後已恢復可以運動程度。

全民運動普及 韌帶損害增多

衛福部臺中醫院骨科醫師楊祐昇表示,隨著近年運動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民眾開始運動,但也因此出現許多運動創傷的病人,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膝蓋損傷,病症輕重不一,但前十字韌帶的損傷是其中最不容忽視的。

楊祐昇醫師指出,前十字韌帶常因扭傷或外傷而損害,例如籃球、足球、滑雪等運動,症狀十分明顯,大部分患者受傷時都會聽到「啪」一聲,膝關節會出現劇痛或感到關節移位不穩定,讓傷患容易彎膝腳軟,無法運動。

十字韌帶受傷 恐罹患關節炎

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的中央深處,外觀上看不到,也無法按壓摸到。若再細分,前十字韌帶可分為「前外束」與「後外束」,讓膝蓋在彎曲不同角度時,能維持膝關節前後及旋轉的穩定性。

一般走路時膝關節活動並不劇烈,即使沒有前十字韌帶的維持,常人也可能不會覺得有異狀;但在激烈運動時,會需要快跑、急停、煞車及轉身等動作,就會需要前十字韌帶來維持關節穩定度。此時若沒有前十字韌帶,膝關節就會容易扭傷,進而導致軟骨及半月板的損傷,提升日後罹患創傷性關節炎的風險。

及早治療復健 恢復運動步調

楊祐昇醫師表示,及早接受前十字韌帶的重建手術與術後復健,原則上術後6個月就能恢復一般性活動。通常術後第一個月內就會進行踝關節運動、直膝抬腿、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並使用膝關節支架保護約2~3個月;第二個月則會開始進行膝關節活動範圍訓練,在護具保護下執行曲膝並加強肌肉訓練,如上下階梯、全蹲、向前弓箭步等;第三個月起就可以嘗試慢跑等低強度運動了。

楊祐昇醫師呼籲若有膝蓋不舒服、運動傷害的民眾,應早日至骨科門診就醫,讓醫師檢查是否有前十字韌帶損傷或其他問題。

【延伸閱讀】

怕膝蓋磨損不敢動? 「運動」才是膝退化治療第一步

健身膝蓋痛!小心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惹的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曾有餐廳以「油魚」魚目混珠為「鱈魚」之情事,遭衛生局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第28條標示不實之規定處以罰緩,產品並限期回收改正。為透明鱈魚的消費資訊,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彙整鱈魚類資料庫,與地方衛生局一起合作,輔導業者落實鱈魚標示,規劃於106年1月1日起「鱈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夏季高溫讓人油光滿面,皮脂腺的分泌旺盛,使得油脂及角質通通堵塞在毛囊中,開始形成粉刺,在發炎之後就變成了痘痘,痘痘俗稱青春痘、面皰,醫學上稱做痤瘡, 痘痘的發生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是皮脂分泌過盛,例如:青春期時男性賀爾蒙增加、皮脂腺過度分泌。 造成痘痘的原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暑期旅遊旺季,許多民眾打算到東南亞旅遊,但有不少孕婦旅遊團費都繳了,即使醫師勸告仍不聽,寧願冒著風險也不退團,醫師直言這簡直是在玩命。醫師強調,孕婦一旦感染茲卡病毒,胎兒罹患小頭症風險機率達13%,腦部恐神經病變,容易有智能障礙。 孕婦欲前往茲卡疫區 醫師怒了 根據疾...

閱讀詳情 »

  許多生活用品都有意想不到的巧思, 可惜大家都不知道!! 趕快來增加點生活知識吧!! 圖片翻攝自emgn 裝蕃茄醬的這種小盤子, 竟然可以展開來用, 這樣方便多了呢!! 圖片翻攝自emgn 飲料的杯蓋也可以反過當杯墊, 還有為杯子專門設計的凹糟。 圖片翻攝自emgn 聖代杯的正確用法是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