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過完年7天內「這種病」門急診最爆量 快看高危險族有你嗎?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年免不了大魚大肉才有氣氛,更別提各種應景零嘴了,不過,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至翔警告,「老人家消化要多花2倍時間」,腸胃功能不如年輕人,若年節飲食不忌口,不僅可能使慢性病失控,也會造成腸胃負擔,導致「胃糟糟」不適。

事實上,每年春節假期就是年長者最易發生胃腸問題的高峰,不少人總在年節時抱怨「胃糟糟」、腹脹、便秘、胃痛等腸胃不適,更嚴重甚至引發膽囊、胰臟發炎。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春節期間急診十大疾病中,腸胃炎排行第一;而春節後7天內,腸胃炎的門急診量更高達28萬多人次。

陳至翔指出,每年春節連假過後,門診總會增加許多胃腸不適就診的案例,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這是因為隨著老化,腸胃系統也跟著退化,不只腸胃蠕動速度變慢,胃酸分泌量也跟著降低,食物進到胃中到排空,所需的時間約是青壯年的2倍。

美食當前,再加上家人團聚、氣氛歡樂,陳至翔說,老人家多會有「難得」、「久久一次無妨」的僥倖心態;然而,突然混亂的作息及飲食習慣,容易引起各種腸胃疾病,如果牙口又不好,影響咀嚼能力,食物常未完全咬碎就進到胃中,一旦吃入過多油膩、粗纖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消化不良只會更加重。

陳至翔指出,過年民眾常一次購入大量食材、煮一大桌菜,有時候一餐吃不完就隔餐、甚或隔天再加熱食用,若食材不新鮮或食物保存不當易孳生細菌,長者們的抵抗力及免疫力較差,很可能因此而食物中毒或罹患急性腸胃炎,嚴重者,亦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感染。

陳至翔提醒,長者們用餐時應少量多餐,並避免暴飲暴食,使胃塞入大量食物而過度膨脹,影響消化;衛生方面,需注意食材新鮮及菜餚保鮮;烹調方式,可以清蒸、水煮,代替油炸;年糕、發糕等不易消化,淺嘗即可,不宜過量。長者們也要多起身活動筋骨,攝取蔬菜水果等含纖維質食物,幫助腸胃蠕動及排便。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要「盧小小」!台灣人最恨勸酒行為第1名出爐 逼玩遊戲划酒拳

愛穿「厚毛襪」保暖? 這類人易害雙腳沒感覺埋截肢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老住持困擾了20年的「心事」,積極治療手術才終結心房撲動。(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南投一名70歲寺廟住持,20年來心跳常高達100多下,經常感到心臟腫脹,吃藥也不見效,雖然嚐試以唸佛、禪修等方式,希望可減輕症狀,但仍覺得十分不舒服,只好一路忍了下來,直到日前被信眾建議...

閱讀詳情 »

▲重訓過度,越來越多人練出肩頸部肌筋膜疼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瘋健身,用力不當,竟練出滿滿「肌肉硬塊」疼痛又手不舉!一名24歲碩士生為了追求健美身形,即使課業繁重,每天下課之後仍往健身房跑,幾乎天天在做重訓,沒想到訓練過重又用錯力量,還以為痠痛才代表在...

閱讀詳情 »

痛風發作就像老虎扯關節! 緯來《醫次搞定》日前討論「痛風」主題,蔣偉文分享自己的痛風經驗:「當時為了追在pub當調酒師的老婆,我天天跑去喝調酒,結果某天夜裡竟被痛醒,腳大姆指的下面痛到無法踩地板,醫生告訴我罹患痛風,我自己超不能接受,印象中痛風是老人才會有的。」 醫生提醒,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常常營...

閱讀詳情 »

《好醫師會客室》振興醫院蔡昇翰醫師:男性工作狂攝護腺易發炎。(影/優傳媒影音製) 優傳媒記者溫建鈞/台北報導「事業有成」的男人容易攝護腺發炎?!振興醫院微創手術科蔡昇翰主任表示,中年男人如果長期作息顛倒、憋尿或是水份攝取不足,攝護腺很容易發炎,出現疼痛及發燒等症狀,要立刻接受醫師診療。 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