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過年「少吃多動」知道卻做不到? 醫師教你5個容易執行的小技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假期即將展開,連假期間總有吃不完的聚餐、享不盡的美食,讓不少人擔心體重破表,大多數人都知道要「少吃多動」才能維持體重,但往往是知道卻做不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瀞方就提供一個容易執行的小技巧,可幫助從心態及行為上輕鬆控制好飲食。

飲食得用「心」吃!張瀞方表示,結合現在流行的「正念」技巧,只要注意幾個重點,便能從心態及行為上輕鬆控制好飲食。而所謂正念,簡單說便是「有意識的察覺當下的狀態」。

一般人大多時候都將吃東西變成一種機械式行為,邊吃邊滑手機、看電視,張瀞方說,等回過神來,才發現已經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因此,如果能提醒自己時時用「心」飲食,便能避開多餘的熱量、也更能享受美食的滋味。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專心的吃,不要一心多用!醫師建議,在進食當下,專注於眼前的食物,避開3C產品,放慢速度品嚐每一口食物;如果很難專心,可以播放喜愛的音樂搭配用餐,或是與家人朋友共同進食、談天,與人一起進食、談天可以自然的放慢進食速度,也更能享受這段時光。

第二點,開動前花一點時間感受當下的狀態。欣賞一下眼前的食物,用你的眼睛,而非相機欣賞,聞一下食物的香氣,可以幫助我們更充分享受當前美食。

此外,張瀞方強調,要感受自己目前的狀態,我有多餓?需要吃多少食物對我應該是剛好的份量?眼前的食物可以滿足我的胃口以外,也能滿足我的慾望嗎?如果可以的話,花個幾秒鐘幫自己的飢餓程度打分數,可以協助接下來的判斷。

第三點,續盤前,先等一等。最好的做法是先緩一緩,起身走動一下、喝一些水,說不定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飽了,根本不需要再續盤;第四點,定額定量的零食,讓你滿足又不罪惡。正餐之間難免有時感到飢餓,又或者朋友相聚出遊總有誘人的零食出現,選擇小包裝、固定份量的零食,或準備小碗事先取好自己預期的份量,可以幫助你適時喊卡。

張瀞方說,第五點,也是最想提醒大多數民眾的,不論你是否後悔你吃下的食物,放下對自己的批判,用正向的方法調適心情,否則過度的自我批判,責怪自己、批評自己,甚至出現懲罰自己的念頭,都是讓飲食開始失衡的關鍵,過度的自責往往引起極端行為,不論是激烈的節食或運動,最後總會導致自制力潰堤、惡性循環或自暴自棄的開始。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在台灣猝死不再是老年專利! 年輕人有三高就冒危機

過年「最肥零嘴」!重鹹牛肉乾讓你更餓 15顆腰果=喝1匙油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水佔了人體組成的60%到70%,但每十年人體內會喪失3升以上的水,身體缺水時,除了口渴的明顯表徵,缺水嚴重還會讓身體從頭到腳都出狀況,產生變笨、關節痛、甚至腦中風等症狀! 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除邀請健康專家分享多喝水的好處外,也建議平時多補充健腦食物,不但可快速改善疲勞,還能愈來愈...

閱讀詳情 »

雨季來臨,許多人會因為潮濕悶熱的天氣而感染香港腳。惱人的香港腳到底該如何治療才好呢?成大醫院皮膚科廖怡貞醫師表示,香港腳正式的名稱是「足癬」,是足部受到黴菌感染的疾病,若想根治則需要耐心用藥、配合治療,即便症狀緩解後也建議持續用藥1至2週,方能達到根治的目的。  香港腳總是反覆發作,讓人不勝其擾,到...

閱讀詳情 »

換季正是濕疹好發的季節,當濕疹發作時,皮膚常見會出現小水泡、脫屑、搔癢等症狀,長期下來也容易出現角質增厚、乾燥等狀況,且若未善加控制,將可能反覆發作、極為惱人!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濕疹的皮膚特別敏感、脆弱,因此更需要小心照料;日常建議做足保濕工作、減少皮膚刺激,症狀加劇時應積極就診,對症下...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如果你是一名16歲的高中生,聽到同學跟你說「要去開白內障?」你的反應會是什麼?應該是搖搖頭、弄不懂的表情:「白內障是什麼?你怎麼會要開刀?」如果你是一名56歲的中年人,聽到這位年輕同學要開白障,反應一定會很驚訝:「這麼年輕就開白內障,這是5、60歲的人才會有的眼睛疾病,這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