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過年「少吃多動」知道卻做不到? 醫師教你5個容易執行的小技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假期即將展開,連假期間總有吃不完的聚餐、享不盡的美食,讓不少人擔心體重破表,大多數人都知道要「少吃多動」才能維持體重,但往往是知道卻做不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瀞方就提供一個容易執行的小技巧,可幫助從心態及行為上輕鬆控制好飲食。

飲食得用「心」吃!張瀞方表示,結合現在流行的「正念」技巧,只要注意幾個重點,便能從心態及行為上輕鬆控制好飲食。而所謂正念,簡單說便是「有意識的察覺當下的狀態」。

一般人大多時候都將吃東西變成一種機械式行為,邊吃邊滑手機、看電視,張瀞方說,等回過神來,才發現已經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因此,如果能提醒自己時時用「心」飲食,便能避開多餘的熱量、也更能享受美食的滋味。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專心的吃,不要一心多用!醫師建議,在進食當下,專注於眼前的食物,避開3C產品,放慢速度品嚐每一口食物;如果很難專心,可以播放喜愛的音樂搭配用餐,或是與家人朋友共同進食、談天,與人一起進食、談天可以自然的放慢進食速度,也更能享受這段時光。

第二點,開動前花一點時間感受當下的狀態。欣賞一下眼前的食物,用你的眼睛,而非相機欣賞,聞一下食物的香氣,可以幫助我們更充分享受當前美食。

此外,張瀞方強調,要感受自己目前的狀態,我有多餓?需要吃多少食物對我應該是剛好的份量?眼前的食物可以滿足我的胃口以外,也能滿足我的慾望嗎?如果可以的話,花個幾秒鐘幫自己的飢餓程度打分數,可以協助接下來的判斷。

第三點,續盤前,先等一等。最好的做法是先緩一緩,起身走動一下、喝一些水,說不定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飽了,根本不需要再續盤;第四點,定額定量的零食,讓你滿足又不罪惡。正餐之間難免有時感到飢餓,又或者朋友相聚出遊總有誘人的零食出現,選擇小包裝、固定份量的零食,或準備小碗事先取好自己預期的份量,可以幫助你適時喊卡。

張瀞方說,第五點,也是最想提醒大多數民眾的,不論你是否後悔你吃下的食物,放下對自己的批判,用正向的方法調適心情,否則過度的自我批判,責怪自己、批評自己,甚至出現懲罰自己的念頭,都是讓飲食開始失衡的關鍵,過度的自責往往引起極端行為,不論是激烈的節食或運動,最後總會導致自制力潰堤、惡性循環或自暴自棄的開始。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在台灣猝死不再是老年專利! 年輕人有三高就冒危機

過年「最肥零嘴」!重鹹牛肉乾讓你更餓 15顆腰果=喝1匙油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趨緩,解封措施一一浮上檯面,下一步輪到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5)日證實,目前包括文化部、交通部等各單位都有提出方案,大方向指揮中心都同意,只剩小細節需進一步溝通;陳時中也主動拋出關於營業場所解封後的「實...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從中國武漢市爆發,席捲全球,但中國官方疫情數字始終遭疑,國際最新消息又傳出,北京對外公布的數字恐怕是被高度低估了。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5)日直言,「一向把中國隱匿疫情當作是常態」,都有列入考量。 根據媒體報導,美...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到了台灣的荔枝蜜、龍眼蜜產季,不少人都偏愛這一味天然甜蜜滋味,但網路上卻出現「蜂蜜加熱超過40度C會有毒」的說法,嚇壞不少人,事實真是如此嗎?食藥署就特地在食藥闢謠專區澄清,這種說法沒有確切的科學論述基礎,不要隨便輕易相信。 食藥...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陳鈞凱/資深醫藥記者 相愛容易,相處難,相信是每一個曾身處戀愛關係當中的男男女女都有過的深刻體會,但台灣男人、台灣女人的「戀愛腦」明顯大不同,國內最新調查就發現,最容易造成感情裂痕的地雷,女性最在意前任、異性友人的議題,男性則最煩惱經濟問題。 這一項「2019情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