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遏制冠狀病毒爆發的諸多挑戰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陝紅宇

上個月中國出現了新的冠狀病毒2019-nCoV,從那以後它一直在全球傳播。最近中國官員將數百萬人隔離, 同時全球各地的機場已開始對國際旅客進行篩查。 但是隨著科學家們對這種新病毒的瞭解,他們懷疑這些策略的作用。該病毒可能會引起發燒,咳嗽,肺炎(一種肺部炎症)和呼吸急促。

2003年在中國通過隔離手段結束了另一例冠狀病毒SARS的爆發,但研究人員不確定這種策略是否適用於2019-nCoV124日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導了該病毒在醫院和家庭中會進行人對人傳播的信息,結論指出醫生應該隔離患者,它還建議盡快瞭解感染者最近接觸過的每個人的姓名和健康狀況。

124日《柳葉刀》上的另一篇論文指出,2019-nCoV會引起類似於SARS的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和疲倦, 但這種病毒的受害者沒有流鼻涕和SARS所見的一些腸道症狀(例如腹瀉)。

126日,中國官員報告說,處在潛伏期也即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傳播2019-nCoV病毒。

接下來的問題是:新病毒傳播到底有多快?研究人員試圖弄清楚,平均一個新感染的人可以傳播多少病毒,該數字稱為R0。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9-nCoVR01.42.5之間。但是,127日在名為SSRN的研究網絡上發佈的報告顯示,新病毒的R0可能高達6.5。還有其他新論文估計,每個感染者可能會將病毒傳播到其他1.43.8之間,但這些都需要研究更多的案例才能得出最準確的數字。

遏制冠狀病毒爆發的諸多挑戰

可以控制爆發嗎?

自從疫情爆發後,中國採取了大規模隔離措施,如停止城市活動,取消農曆慶新年活動,關閉旅遊景點,甚至推遲開學時間,預計此次超過5000萬人受到影響。

加拿大多倫多西奈山醫院的一名傳染病專家Allison McGeer說:中國的主要檢疫工作正在設法降低病毒的傳播速度,目標是降低R0小於1。這意味著任何感染者都不能感染多於一個人。發生這種情況時,病毒很有可能會消失,但我們不知道這些隔離措施是否會起作用。隔離可能無法阻止感染的全球性傳播。我們可能必須學習如何與這種新病毒一起生活,就像我們面對冬季流行的流感一樣。

目前,大多數傳染情況是溫和的,每5個受感染的人中只有約1人患有嚴重疾病。

病毒會改變多少?

所有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時都會發生變化,因為這種複製病毒的「機器」會經常犯錯誤,此類病毒還容易與其他病毒交換部分,它們會改變很多。另外,冠狀病毒具有校對機制,這往往使它們比其他RNA病毒更容易出錯,它們直到建立起可以正常工作的病毒後就會穩定下來。

研究人員貝德福德追蹤它們的來源發現,該病毒似乎與蝙蝠中發現的SARS樣冠狀病毒密切相關,但這並不意味著蝙蝠會將這種病毒直接傳播給人類,另一隻動物可能是中間宿主。蛇可能是該病毒的儲存庫中的一種,但不是它。

另外專家Perlman指出:病毒的目標不是殺死人,是為了製造更多的病毒,它需要一個活的機體來做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可能會想,它會更好地適應人類。2019-nCoV可能以其更具危害性的方式發生突變,但也有可能會過一段時間消失。

資料來源:https://www.sciencenewsforstudents.org/

相關推薦

  女性感染連五年上升  篩檢意識不足恐是主因 台灣推動愛滋防治成效顯著,已連續3年出現確診個案下降現象,然而女性愛滋感染HIV卻仍每年以3%比例增長,截至110年9月一共累積2,152位女性,占總感染數的5.13%。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發佈最新調查發現,近8成女性個案在確診前從...

閱讀詳情 »

  久坐不動加基因遺傳  糖尿病年輕人口漸增? 久坐不動不只易胖,連糖尿病也會提早上門?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不良生活習慣是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之主因,諸如少動多吃、攝取過量含糖飲料等,都會讓體重增加,造成肥胖和胰島素阻抗。另外,多基因遺傳...

閱讀詳情 »

少動多吃愛喝含糖飲  變胖恐引起糖尿病脂肪肝 上班族平日少動多吃,放假只想窩在家耍廢追劇?當心體重上升,不但可能造成肥胖,還會引起「胰島素阻抗」,導致糖尿病發生。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表示,外送、聚餐、飲酒、含糖飲料等飲食習慣,易使熱量攝取過多,導致高血糖與脂肪堆積,也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15期今(23)日開放預約,11月25日起開打,而為了更便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也宣布,開放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安排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增加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接種間隔至少8周以上民眾,第二劑接種BNT或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