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適康復健科診所:疼痛治療新選擇「體外震波治療」遠離肌腱炎

 

肌腱炎是一般民眾常見的骨骼肌肉疾病,發生原因是由於肌肉受到不當外力負荷,經過一次或反覆發炎反應,產生紅、腫、熱、痛的症狀。適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說明,肌腱炎很難說停就停,這是治療困難的地方,不過如今透過非侵入式「體外震波治療」,針對肌腱炎等慢性疼痛問題,患者在治療上有了更好的選擇。

 

傳統治療肌腱炎以一般口服止痛藥物、類固醇消炎及物理治療為主,但保守治療時常效果有限,外科手術又讓患者擔心後遺症問題,所幸科技進步,現代人除了傳統治療與開刀兩種方式外,可以選擇進行體外震波治療。

 

體外震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免打針、免吃藥、免麻醉、免開刀、無放射性的治療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機器產生的高能量震波,透過身體皮膚及淺部組織等沒有損傷的部分,將能量送到受傷的組織,破壞軟組織的病理鈣化現象,並促使組織代謝循環、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功能,同時緩解疼痛症狀。

 

體外震波治療有效關鍵:正確診斷、精準施打

陳建宏醫師指出,體外震波治療若要有效果,最基本的條件有二:正確的診斷、震波施打的位置要夠精準。

 

由於體外震波療法並非所有疼痛症狀皆適用,並且要考量患者本身條件是否適合,例如:懷孕、凝血問題、關節換置、局部腫瘤、局部感染、骨質疏鬆、類風濕關節炎、開放式傷口、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在使用震波治療前務必經過醫師審慎評估,另外,施打能量強度與次數,也需視病人的年齡、症狀發生期長短,再搭配診斷筋膜及骨骼狀況,治療上才能更加完整精確。

 

施打方面,體外震波治療因為是在發炎組織上產生破壞且打出許多微小空隙,以提供後續新生的微血管順利生長、組織重新再生,因此醫師施打的位置要對,治療效果才會好,而定位精準的技術與否,便考驗醫師對解剖學了解的程度以及操作震波儀的功力了。

 

適用對象則包含足底筋膜炎、網球肘、鈣化性肌腱炎、五十肩、肩夾擠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梨狀肌症候群、阿基里斯肌腱炎等症狀,相較於紅外線、超音波、短波、電療等,體外震波的治療效果較為明顯而迅速。

 

體外震波治療後,疼痛感並不會立刻消失,但會逐漸改善,陳建宏醫師提醒,患者平時也應建立自我良好生活習慣,透過適當伸展與放鬆,減少患處使用,避免增加肌腱壓力,為受傷的肌腱多一些保護。

相關推薦

伊波拉病毒已經在西非一些國家失去控制,自今年2月首次確診以來,該病毒已使826人喪生,是歷史上最嚴重的伊波拉疫情。各國民眾對伊波拉的恐懼卻迅猛增加。 近日,有人聲稱感染上該種病毒的患者會成為〝殭屍〞。那麼,事實真的像傳聞說的那般可怕嗎?雖然各國民眾對伊波拉談虎色變,但真正瞭解這個病毒的人卻少之又少...

閱讀詳情 »

備妥文件 行前連絡目的地洗腎室台灣桃園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治醫師 簡竹君張小姐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旅遊,一年至少會參加幾次旅遊行程。她同時也是紅斑性狼瘡患者,28歲那年因腎衰竭必須開始定期洗腎(血液透析)。當時她固定在在台北的醫療院所進行血液透析,即使如此她的玩興依舊不減。為了參加四天三夜的旅遊行程...

閱讀詳情 »

各位朋友,看完本文,以後不要再隨便去打針吃藥了! 下列每個過程都有身體的深層意義! 1 、打噴嚏:當病原菌、灰塵、花粉等進入鼻腔後,身體的防禦系統開始啟動,通過打噴嚏把它們打出來。 2 、咳嗽:如果病原菌沒有被打出去,就會進入上呼吸道與支氣管,於是身體啟動第二道防線“咳嗽”...

閱讀詳情 »

指紋上的圈圈代表什麼暗示你的健康和一生運勢。指紋由不同長短、形狀、粗細、結構的紋線組成,分鬥、箕、弓三種基本類型。從指紋可看出遺傳規律和某些疾病的跡象。如有一種先​​天性癡愚病,這種病人的指紋便不同尋常。所以,科學家正不斷探索研究利用指紋以及掌紋和足底紋等診斷疾病。 拇指反應我們大腦前額葉區的功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