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加速腎臟惡化,慢性腎臟病必知6大飲食迷思!

腎臟病友不想面臨洗腎危機?矯正錯誤的飲食迷思非常重要!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儒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病友想要成功養腎、控制病情不惡化,並不是什麼都不能吃。而是應該「打破」過去既有的健康和養生食物觀念,謹記「1足、1優、3低」原則,學會如何吃對食物、補對營養與熱量!

避免加速腎臟惡化,慢性腎臟病必知6大飲食迷思!

害怕要「洗腰子」什麼都不敢吃 7旬婆婆熱量攝取不足反釀禍

吳明儒醫師表示,日前在門診有1名72歲的婆婆,有慢性腎臟病病史,尚未到需洗腎的地步,平常走路速度不快,但過去就醫時,多無需親友攙扶就能自己進入診間。但是在最近一次回診時卻發現,婆婆是被孩子用輪椅推進診間,本來懷疑婆婆可能不小心跌倒了。沒想到在仔細詢問下卻得到意外的答案!

原來婆婆因為害怕自己可能要「洗腰子」,而聽信傳言,幾乎天天都清淡飲食,在心理作用下還有胃口不佳的問題。結果在每天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下,短短2個月不到就瘦了6公斤之多,而且這段時間不但天天全身無力、提不起勁、走不動,近來更是飽受反覆感冒所苦,就醫檢查時更發現,原來婆婆已經合併有肺炎問題,於是緊急安排住院治療。

避免加速腎臟惡化,慢性腎臟病必知6大飲食迷思!

吳明儒醫師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斷捨離」、翻轉過去既知的健康飲食及養生食物的觀念。

避免加速腎臟惡化,先「打破」舊觀念 6大飲食迷思非知不可

吳明儒醫師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斷捨離」、翻轉過去既知的健康飲食及養生食物的觀念,會比較有保障!以下特別列出幾項臨床門診中,常會碰到腎臟病友發生的6大NG飲食迷思:

迷思1/濫吃補品:

若民眾還在迷信腎功能不佳一定要「補腎」的說法,自行濫服來路不明的補腎藥物、補品,恐怕會在無形中損害腎了功能。建議病友、家屬諮詢腎臟科醫師、營養師,選擇合適自身的未洗腎慢性腎臟病營養補充品,來補充所需的營養及熱量。

迷思2/迷信煲湯療效:

腎病患者過度飲用以蔬果、大骨熬煮的煲湯,恐容易使磷、鉀離子攝取過量,使高血鉀問題找上門,造成心臟不適。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建議腎臟病患者還是少喝煲湯,避免增加腎臟代謝負擔。

若腎友們真的想享受一下火鍋的美味,建議應謹記以白開水當湯底、不喝湯,少吃加工火鍋料,選擇當季、新鮮的原態食物入菜,避免過度沾醬等飲食。

迷思3/過食堅果穀類食物:

堅果穀類食物往往在鉀、鈉、磷等電解質含量上偏高。而且一旦儲存不當,更有產生黃麴毒素、影響腎臟健康的疑慮,食用時切勿過量。

迷思4/嗜喝高纖蔬果汁:

蔬果汁除了容易有糖分、甜度過高的疑慮,也容易有鉀離子含量偏高的問題,易影響腎臟病病友鉀離子的代謝功能,增加其引發心律不整症狀的可能性。

迷思5/用錯調味料:

市售低鈉鹽、健康醬油等調味料,對於一般人來說,雖有低鈉高鉀的好處,但對於腎臟病病友而言,這些經過「調整」的調味料,因在製作過程中,常以鉀離子取代鈉離子的方式來處理,往往有鉀離子含量過多的問題,對於飲食需限鉀的腎臟病友來說,並不是好選擇。

迷思6/料理零調味:

常有不少患者誤認為,患有腎臟病之後,料理食物時就都不能調味了。結果造成病友喪失食慾,造成營養、熱量攝取不足,反而使患者體能更為衰弱。其實日常飲食利用少許的一般鹽巴,以及一般醬油簡單調味,對於腎臟病友來說並無大礙。

避免加速腎臟惡化,慢性腎臟病必知6大飲食迷思!

腎臟病病友想要顧好腰子,又不因此喪失活力,建議日常飲食,以及選擇營養補充品時,應謹記「1足、1優、3低」的飲食原則才是!

腎臟病病友這樣吃 飲食謹記「1足、1優、3低」

就以上述案例中的婆婆來說,誤信坊間謠傳的錯誤論述,便容易出現日常飲食熱量攝取過低,反使患者體能更為衰弱。

病友想要顧好腰子,又不因此喪失活力,建議日常飲食,以及選擇營養補充品時,應謹記「1足、1優、3低」的飲食原則才是!

★ 1足:是指「足夠熱量」,確保熱量攝取足夠,維持良好營養。避免因熱量不足,造成體力衰弱。

★ 1優:則指「優質脂肪」,可適時補充魚油(DHA和EPA),維持身體健康。

★ 3低:分別指「低蛋白、低磷、低鉀」,減少腎臟負擔。

另外,除了矯正錯誤的飲食迷思、學會如何正確進行營養補充外。適度搭配經衛福部核可的專業未洗腎的營養補充品,對於病友來說也是相當不錯的營養、熱量補充方式。例如德國倍速力每瓶能提供400卡的熱量,內含深海魚油(DHA+EPA)幫助病友補充「優質脂肪」;且每瓶僅含6克蛋白質,就是具備低蛋白、低磷、低鉀的慢性腎臟病營養配方,可以滿足慢性腎臟病病友「1足、1優、3低」飲食需求。

避免加速腎臟惡化,慢性腎臟病必知6大飲食迷思!

【醫師小叮嚀】:

由於腎臟是人體沈默的器官之一,往往要進展到嚴重的腎衰竭時才會出現明顯的病症與不適。腎臟病病友切勿輕忽定期檢驗的重要性,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及接受檢查才比較有保障!建議未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要諮詢專業腎臟科醫師和營養師相關的飲食建議。

更多慢性腎臟病營養資訊,請見:https://goo.gl/MDUyQY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0/726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醫美時尚11月號)過敏疾病的盛行率逐年上升,是影響日常生活和課業學習最常見的慢性疾病,而基因遺傳(體質)是產生過敏的關鍵因素。當有過敏的基因,又處在豐富過敏原的環境之下,就容易引發出過敏的表現。過敏的基因遺傳,不一定會表現在同一部位,而是視產生發炎反應的器官:如過敏發炎表現在氣管是氣喘;在鼻子就叫...

閱讀詳情 »

(圖片擷取自wikihow) 親吻是戀人間比較親密的接觸,不過親吻不同的部位感覺也是不同的,你知道女人最希望被吻的部位是哪些地方嗎?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親吻是戀人間比較親密的接觸,不過親吻不同的部位感覺也是不同的,你知道女人最希望被吻的部位是哪些地方嗎?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瞭...

閱讀詳情 »

示意圖 圖片來源 夏天女士們喜歡穿裙子、短褲,可是有些人苦於小腿上像「蚯蚓」似的粗粗細細的生長紋,有專家指,生長紋也是一種皮膚病,不能完全去除,但可以淡化。   有大陸讀者表示,自己是一個很愛美的人,可是小腿上長滿了粗粗細細的生長紋,大腿上也有好些,令她苦惱,要穿上短裙短褲,每次都要在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國人罹患大腸癌人數日漸攀升,許多醫生都呼籲四、五十歲以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要定期做大腸鏡,但一般人一聽到前一晚要喝清腸藥拉乾淨,或是在做檢查時必須忍受儀器穿腸的痛楚,就怯步選擇僅需灌腸,較簡易的乙狀結腸鏡,雖然乙狀結腸是大腸癌變發生率最高的部位,醫師仍建議怕痛的民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