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產後憂鬱症 產婦該如何坐月子?

避免產後憂鬱症 產婦該如何坐月子?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產後照護:坐月子期-月子做得好 美麗免煩惱

『坐月子期』指的是術後一週至一個月的時間,屬產後照護第二階段。

傷口照護須知

「坐月子期」的階段,是傷口癒合的關鍵期。這時傷口的表皮已開始修復,外表看起來似乎癒合了,實際上,下層的皮膚還是很脆弱。因此仍建議媽咪們持續使用濕式水凝膠敷料。

於此階段使用有以下好處:

.避免衣服與傷口產生摩擦,破壞新生表皮細胞。

.可以讓覆蓋住的傷口降低疼痛丶搔癢丶攣縮等感受。

.可給皮膚—個下壓力道,使表皮細胞生長時排列得更整齊,傷口更為平整。

原則上,在使用濕式敷料時,建議術後第1-3天,每日更換,之後隔3天換—次。使用過程中,也需注意滲液量,並由醫師評估後使用。

如遇以下情形,便建議盡快更換敷料:

.當敷料中間水膠,因吸收滲液而膨脹,敷料變白色或碎裂結成小塊狀膠體時。

.當外層薄膜邊緣捲翹起時。

提醒媽咪們避免產後憂鬱症 產婦該如何坐月子?

在黏貼敷料前,建議將皮膚上毛髮去除,增加敷料服貼度;同時,也須避免使用乳液類產品於皮膚上,以免黏貼不牢。

產後健康叮嚀

在「坐月子期」,對於大多數媽咪們來說,可謂是脫離學生時代後,最像放長假的—段日子0除了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照護傷口、適應全新育兒生活,也可養成好習慣,每日做做運動,加速身體的恢復!以下推薦兩種簡單的運動方式:

「抬腿運動」:促進腹肌骨盆肌肉收縮,幫助子宮復原

.平躺仰臥,雙手輕鬆平放兩旁。

.—腳稍稍彎曲減輕腰部壓力,另—腳向上抬起約45度(切勿勉強舉至90度),再輕輕放下。

.每次左右腿各輪流5次。

「膝胸運動」:利於恢復子宮位置、避免腰酸背痛

.雙膝跪立分開,與肩膀同寬。

.上身俯臥,胸部盡量貼近地面,雙手交叉放在頭的兩側。(每次持續時間可由1分鐘慢慢增加至10分鐘)

當然除了運動以外,均衡飲食也是不可或缺的。對於剖腹產媽咪來說,飲食中應多加攝取「鐵質」、「蛋白質」等營養,以補充生產過程以及子宮內膜脫落所流失的血量。此外為幫助傷口癒合,也需多加補充維他命A維他命C;在坐月子的階段,也可用適量麻油丶米酒水來調理補湯。

在傳統習俗中,產後媽咪不能吃水果,但只要避開過寒類水果改D:蘋果丶芭樂、葡萄丶櫻桃等,都還是可以適量食用。在蔬菜的部分,料理時可加入麻油丶薑絲料理,改變食材特屈使之較溫和適合食用。

媽咪打氣小站

相信媽咪們都聽過所謂的「產後憂鬱症」。雖說產後的情緒低落,是孕婦們普遍常見的 產後經歷,但若不加以重視這些情緒變化,嚴重時就可能演變成產後憂鬱症。

簡單自我檢測

產後憂鬱症多半好發於產後4週內,通常症狀可能持續到數個月。以下提供五個面向清襄媽咪們可簡單自我檢測:

(1)生理面:莫名威到頭痛、胸悶、暈眩等,或在飲食上有障礙,食量大增或大減。睡眠品質不佳,常被嗜睡丶失眠、做惡夢等困擾

(2)情緒面:憂鬱、情緒低落丶脾氣暴躁。

(3)想法面:常透露負面丶消極的想法,對自己有罪惡咸或無價值咸。

(4)動機面:缺乏活力,連對原本喜歡的事物也失去興趣。

(5)行為面:因注意力、記憶力減退,行動變得拖泥帶水,顯得懶散而不想動。

若以上症狀持續超過2週,建議媽咪們應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與診斷

同時建議媽咪們在「坐月子期」這段時間,多多出外運動或活動,可以有效提升正面情緒,讓產後憂鬱得到緩解。

(本文摘自健康醫療網剖婦產衛教手冊 

諮詢醫師/專家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郭安妮醫師

中山醫院營養組組長 林素貞營養師

聯合心理諮商所資深心理師 林芯伃醫師

臺大醫院娟產部主治醫師 陳舒儀心理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0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全球有 3,500 萬人罹患阿滋海默症,這種老年性失智症目前只能以藥物緩解病情,無法痊癒,對於許多正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而言,是一大隱憂。但最新的研究指出,在一些富裕國家如美國或歐洲,罹患此疾病的人口有下降的趨勢,研究人員將此歸因於整體教育與健康的改善。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一名52歲男性因消化性潰瘍穿孔,接受縫合手術後,幾個月來出現食慾減退、厭食狀況,體重下降近30公斤;進一步就醫治療後發現,罹患少見的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胃和十二指腸嚴重擴張,阻塞位置在十二指腸第三部分,同時伴有急性腎衰竭及休克現象。成大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勝勛表示,無預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男性常見的攝護腺肥大,目前的手術治療,主要以電刀刮除和雷射兩種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連啟舜表示,傳統電刀開放健保給付,相對節省費用,但有宿疾的年邁老人家,則需要特別留意術後併發症,若以安全性考量,建議採用雷射手術較安全。年過50歲的男子常見到攝護腺肥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位於亞熱帶的台灣,多汗症的病患比例高於歐美,目前針對多汗症的治療,除了透過施打肉毒桿菌外,還有交感神經阻斷治療,但仍有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代償性出汗問題。台南市立醫院胸腔暨食道外科吳星賢醫師表示,多汗症手術後約有3至5%患者會出現嚴重的代償性出汗問題,目前透過微創手術,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