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落入無「產」階級 把握30歲前「良娠」時機

避免落入無「產」階級 把握30歲前「良娠」時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38歲的謝太太與老公一同創業,為求經濟穩定,因而推遲求子計畫,直至35歲才意識到自己已成高齡產婦,錯過良娠時機,因而尋求人工生殖機構協助,選擇成功率較高的試管療程並且順利成功懷孕。但大齡生子大不易,謝太太孕程後期不幸發生子癲前症,「老公說當時的我出現子癲症狀,整個人失去意識、全身發白」,緊急送醫後,醫師評估須立即進行剖腹以保住胎兒,當時胎兒尚未足月僅36週屬早產,雖然手術後產下一對雙胞胎,不過也讓謝太太深刻體會到高齡產婦『險』象還『生』,回想起生產時面臨生死交關仍心有餘悸,感嘆如果更早開始求子計畫,或許孕程折磨會少許多,也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30歲是關鍵分水嶺 精卵品質下滑中,想生需趁早

最佳良「娠」時機與年齡大有關係!中華民國不孕症基金會董事長李茂盛醫師表示,以女性來說,最適合懷孕年齡為25至30歲,但現代男女普遍晚婚,平均結婚年齡皆逾30歲,而女性30歲後的平均卵子數量已不到巔峰時期的5%,且排卵數量會逐年降低,「卵」實力恐成求生阻礙之一;此外,男性也可能因為生活壓力大、環境賀爾蒙等影響精蟲品質,即使性功能正常,但精子品質或數量也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大齡生育能力急速弱化是夫妻雙方要一起面臨的問題。

早生晚生求子歷程差很大 掌握時機避免高齡生產風險

李俊逸醫師說明,年齡愈大,自然受孕的機會愈小,就算進行人工生殖治療,據國健署最新人工生殖報告統計,超過七成年齡已逾35歲,即便進行人工生殖療程,懷孕率及活產率仍自35歲後急遽下滑至低於四成,且無論植入新鮮或冷凍胚胎活產率亦隨年紀增加而下跌,「年齡」顯然是求「生」成功的關鍵。李俊逸醫師強調,「生理機能不可逆,一旦年過30,最好立即不拖延時間開始求子計畫,即是掌握自我最佳良『娠』時機!」

不孕≠不能生! 即時把握五查三早,保有最佳孕勢

根據WHO對於不孕的定義,若夫妻有規律未避孕的性行為,在一年內無法懷孕即為不孕。而35歲以上定義更嚴格,半年內無法懷孕,便視為不孕。另外,已知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亦屬不孕症。對此,李茂盛醫師也鄭重強調,「不孕不代表完全不能懷孕,而是『不容易』懷孕」,及早運用醫學技術了解男女不孕原因,經人工生殖機構專業團隊協助,幫助提高懷孕率,仍有機會能一圓家庭夢。但若能早婚早生,就能事半功倍。

李俊逸醫師強調,生育能力的檢查男女一樣重要,若夫妻雙方符合以上任一條件,就應一同至生殖機構進行「孕前五查」,包括家族史檢查、男性精液精蟲檢查(如精蟲穿透力分析)、女性卵巢功能檢查(如AMH檢測)、輸卵管攝影、荷爾蒙及黃體功能檢查等,及早掌握到不孕可能性,儘早尋求生殖機構協助,就能早享人工生殖補助擴大方案,把握「五查三早」讓好孕及早報到。

【延伸閱讀】

冷凍胚胎為指定寶寶星座 醫:不孕夫妻求子什麼都算

長期經痛恐釀不孕!?  醫:治療這病是懷孕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8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人工血管座是每個癌友驕傲的徽章!」這是參加「癌友視角」隨手拍活動的癌友心聲,也道出了他們樂觀的生命力。SNQ品質標章與台灣癌症基金會12月7日將舉行癌友視角得獎作品頒奬典禮,將獎狀及獎金頒發給經二萬網友票選出的九個最高人氣作品,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已故抗癌鬥士美少女Do...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備受國內醫療護理機構重視的認證機制‐「SNQ國家品質標章」,今年的醫護服務認證名單和獲獎結果正式發布!207個團隊日前(12/5)接受表揚,其中17個單位更獲頒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合計2金5銀10銅的獎項,金獎由醫院類的林口長庚口腔癌團隊及護理類的臺北榮總醫材供應團隊奪得。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年近七十的男性,九年前確診為肺癌,起初接受化學治療,4年後因身體產生抗藥性,透過基因檢測確定為ALK陽性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即開始使用第一代ALK抑制劑,雖有穩定控制病況,但在最近的例行檢查時發現腦部有腫瘤轉移,隨即改以日本研發的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使用後3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正值秋冬交替,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腸胃敏感容易有腹痛、腹瀉或脹氣的情形發生,若上述症狀每天持續四週以上都無緩解,甚至伴隨著體重減輕、發燒、血便,就得格外留意,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揪出「腸」出狀況者! 反覆腹痛、腹瀉、血便治不好要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又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