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避免血管硬化⋯營養師教你用「5原則」吃地中海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避免血管硬化⋯營養師教你用「5原則」吃地中海飲食

以往多數人的認知,總覺得心血管疾病好發於高齡者。事實上,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此類疾病已年輕化,而如何從飲食改變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現代人重要課題。

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表示,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與血管的疾病,可能因血管的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血流不順,產生各種不適症狀。想預防這類疾病,建議可選擇「地中海飲食」,這是一種著重吃「好的食物」,來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模式,相較於其他注重「食物份量」的模式,是更容易執行的健康飲食方式。

預防心血管疾病,靠地中海飲食5原則
林昱蓁進一步說明,地中海飲食將「好的食物」分成「每餐要吃」、「每天要吃」、「每週要吃」以及「偶爾吃」,建議參考原則如下:

1. 「每餐要吃」的食物: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
相較於精緻穀類,未精緻全榖雜糧類含有較多的礦物質與維生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微量營養素,不同顏色的蔬菜與水果,所含的植物素不同,可以增加身體抗氧化、抗發炎能力。豆類,如鷹嘴豆、毛豆、黃豆等植物性蛋白質,都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2. 「每天要吃」的食物: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天然香料、乳類
可使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苦茶油等作為烹調用油,並將無調味堅果當作點心選擇,使用蔥、薑、蒜、洋蔥等天然香料,減少鹽分的使用。奶類可選擇發酵奶類如無糖優格、優酪乳等有助於補充腸道好菌。

3. 「每週要吃」的食物:魚貝類、白肉類、雞蛋
大部分民眾的肉類選擇以紅肉類居多,如豬肉、牛肉,地中海飲食原則建議,每週選擇低脂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貝類等海鮮食物、白肉類(如禽肉)、雞蛋,以上食物每週都至少2次,取代紅肉類,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

4. 「偶爾吃」的食物:紅肉類、加工肉類、甜點、適量飲酒
紅肉類建議每週少於2次,而加工肉類(如香腸、熱狗)每週應少於1次,甜點與精緻糖類食物建議不要太常吃,一次最多1份。適量飲酒指的是選擇紅酒,女性一天最多攝取110毫升酒精,男性一天最多則是220毫升。

5. 需持續維持的好習慣:每日飲水1500~2000c.c.,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與充足的休息的習慣,地中海飲食中鼓勵大家要一起用餐,維持好心情,才能常保心血管的健康。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茲卡疫情在中南美洲蔓延,各國當局忙著除滅病媒蚊,阿根廷官員坦承,蚊蟲可能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有民眾轉而尋求另類滅蚊幫手,專吃蚊蟲的青蛙、蟾蜍因而大賣... 目前阿根廷網站,販賣活生生的青蛙與蟾蜍正夯,賣家聲稱青蛙能滅蚊,是對抗茲卡病毒的利器,價格已經上漲到每隻100披索(約230元台幣);原因是因...

閱讀詳情 »

沒錯,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猜到這一塊塊的白布底下就是屍體!但這不是電影廠景、或是恐怖實驗室,更不是吸血鬼的傳說墳場,「屍體農場」是世界上專門研究屍體腐爛的實驗場所,但以下圖片可能會造成您的不適,請慎重點選!光是在美國就有三所大學的校園裡擁有屍體農場。分別是西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和...

閱讀詳情 »

有這樣一種食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降血壓、血糖、防癌等保健功效。愛它的人怎麼吃都喜歡,討厭它的人,聞到味道都避之不及。其實它的另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身份:「血管清道伕」,但它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身份,小道先告訴你: 翻拍infachgesund補鈣、抗癌要吃它!   降脂、...

閱讀詳情 »

  在這次的南台灣大地震中,有許多救援跟醫療的人員都付出了相當多的心力,努力在瓦礫堆中尋找生還者;但在他們之中,卻還有一群默默的救難英雄,鮮少被人提及,牠們就是同樣辛苦的搜救犬。為了能夠發現在倒塌大樓中的生還者,搜救犬在地震後很快就到了現場,並深入其中救人,就連自己受傷了都默不吭聲,只希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