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避開幾個NG習慣 隔夜菜也能吃得美味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避開幾個NG習慣 隔夜菜也能吃得美味安全

藝人錦雯的媽媽因節儉常吃隔夜菜,結果食物中毒送醫。惜食吃隔夜菜錯了嗎?剩菜隔天吃或帶便當是許多家庭的習慣,也是惜食的表現,但如果保存或復熱不當,可能滋生細菌造成食物中毒,在歷年的食品中毒事件中排名前三的有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針對常見的隔夜菜疑問一一解答,讓民眾吃得更安心。 

1.剩菜放入冰箱就萬無一失?
張瑄筠也會在前一晚做好料理,幫家人準備便當。煮好晚飯後,她會先分裝到餐盒內,而不是餐後才把剩菜裝入。她建議煮大份量時,如滷肉、燉雞等,可先行分裝,避免菜肴沾染到口水而增加細菌污染風險。冰箱的冷藏只能抑菌,並無法滅菌,料理過的食材冷藏最多1至2天,不要超過3天,冷凍期限也頂多一個月,過期就要處理掉。

2.熱食不能放冰箱?
細菌滋生風險和溫度、時間控制有關,所謂「危險溫度帶」意指介於7℃~60℃,此區間適合細菌快速生長繁殖。因此,料理好菜肴放於室溫,降溫到不燙手就可放進冰箱,快速降溫到7℃以下才能有效抑制細菌滋長。食物中毒通常夏天是高峰期,建議食物沒吃完一小時內要放進冰箱,以免變質。

此外,有些民眾為了方便,把食物放在電鍋中保溫,其實這樣不太好,因電鍋在保溫狀態下溫度低於60℃,如同在培養細菌,建議還是要冷藏,食用前再復熱。 

3.剩菜復熱到底要多熱?
剩菜或隔夜菜再復熱時,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可消滅大部分病菌。如果使用微波爐可分段加熱,中途稍微翻攪,讓受熱程度均勻。無論用何種方式,復熱以一次為宜,不宜反覆加熱,才能兼顧食材美味與食的安全。

4.哪些食物不宜帶便當?蔬菜含亞硝酸鹽會致癌?
海鮮類最好當餐食用完畢,富含組織胺的魚種(如鮪魚、鯖魚、鰹魚等),隔天吃可能引發食物過敏。而葉菜類含亞硝酸鹽,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明會提升致癌率,在蔬菜清洗時就可清洗掉表面上的亞硝酸鹽,且葉菜類富含植化素、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衡量得失,倒可不必太擔心亞硝酸鹽的問題。但綠色蔬菜復熱後顏色變灰黃色,口感較軟爛,不建議帶便當,可用茭白筍、玉米筍、高麗菜、蘿蔔、菇類或冷凍花椰菜等來替代。

5.吃隔夜菜有吃進營養?
食物中醣類、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都不會因為復熱而過度流失。先前研究指出,維生素C的確會在烹調加熱甚至保存時減少,流失的部分可由新鮮水果補足,毋需太擔心吃隔夜菜會營養不足的風險。

張瑄筠提醒,保存剩菜的容器也要注意衛生,不鏽鋼與玻璃材質較安全,塑膠蓋或容器如已有刮痕,可能藏污納垢,應立即汰換;另外,盒蓋內側矽膠條環記得要清洗,若消潔不當也容易滋生黴菌和細菌,進而污染食物,對於免疫力差的人、老人或小孩,都可能引起身體不適。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 編譯 研究學者訪問了501位想要懷孕但尚未接受任何醫療輔助的夫婦。每對夫婦都要詳細記錄他們每天的飲食內容,還有其他健康與生活習慣,包括多久吃魚一次,還有性行為的頻率與次數。研究學者追蹤這五百多對夫婦將近一年,或追蹤到他們成功受孕為止。 研究者後來發現每週吃兩次以上,每次都超過...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月經量變少,而且每次經期都會延遲,是更年期了嗎?婦產科名醫陳保仁表示,其實更年期在醫學上是有一定的定義,女性排除懷孕因素,月經一年以上沒來才是進入更年期,但月經沒來建議還是要查明原因。 陳保仁醫師說,看診時曾連續碰到3名43歲左右的女性,其中...

閱讀詳情 »

現代人普遍手不離3C,也造成眼睛提早老化的問題。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表示,在臨床上就看到不少年輕族群因3C使用過度而出現黃斑部病變的狀況,且患者主訴以「影像扭曲」、「中心視野缺損」最為常見。  在3C時代,「黃斑部病變」這個名詞已逐漸廣為周知,也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的病症;陳瑩山主任表示,...

閱讀詳情 »

image source:tvmao     每個人從小到大一定都有生病看醫生的經驗,不管是感冒、拉肚子還是牙齒痛,通常只要乖乖遵照醫生的囑咐,多喝水多休息並且按時服用藥物,就可以快快的讓身體好起來。不過很多人的心中依然對「看醫生」這件事存在一種莫名抗拒感,平時若只是小感冒,不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