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避開幾個NG習慣 隔夜菜也能吃得美味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避開幾個NG習慣 隔夜菜也能吃得美味安全

藝人錦雯的媽媽因節儉常吃隔夜菜,結果食物中毒送醫。惜食吃隔夜菜錯了嗎?剩菜隔天吃或帶便當是許多家庭的習慣,也是惜食的表現,但如果保存或復熱不當,可能滋生細菌造成食物中毒,在歷年的食品中毒事件中排名前三的有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針對常見的隔夜菜疑問一一解答,讓民眾吃得更安心。 

1.剩菜放入冰箱就萬無一失?
張瑄筠也會在前一晚做好料理,幫家人準備便當。煮好晚飯後,她會先分裝到餐盒內,而不是餐後才把剩菜裝入。她建議煮大份量時,如滷肉、燉雞等,可先行分裝,避免菜肴沾染到口水而增加細菌污染風險。冰箱的冷藏只能抑菌,並無法滅菌,料理過的食材冷藏最多1至2天,不要超過3天,冷凍期限也頂多一個月,過期就要處理掉。

2.熱食不能放冰箱?
細菌滋生風險和溫度、時間控制有關,所謂「危險溫度帶」意指介於7℃~60℃,此區間適合細菌快速生長繁殖。因此,料理好菜肴放於室溫,降溫到不燙手就可放進冰箱,快速降溫到7℃以下才能有效抑制細菌滋長。食物中毒通常夏天是高峰期,建議食物沒吃完一小時內要放進冰箱,以免變質。

此外,有些民眾為了方便,把食物放在電鍋中保溫,其實這樣不太好,因電鍋在保溫狀態下溫度低於60℃,如同在培養細菌,建議還是要冷藏,食用前再復熱。 

3.剩菜復熱到底要多熱?
剩菜或隔夜菜再復熱時,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可消滅大部分病菌。如果使用微波爐可分段加熱,中途稍微翻攪,讓受熱程度均勻。無論用何種方式,復熱以一次為宜,不宜反覆加熱,才能兼顧食材美味與食的安全。

4.哪些食物不宜帶便當?蔬菜含亞硝酸鹽會致癌?
海鮮類最好當餐食用完畢,富含組織胺的魚種(如鮪魚、鯖魚、鰹魚等),隔天吃可能引發食物過敏。而葉菜類含亞硝酸鹽,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明會提升致癌率,在蔬菜清洗時就可清洗掉表面上的亞硝酸鹽,且葉菜類富含植化素、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衡量得失,倒可不必太擔心亞硝酸鹽的問題。但綠色蔬菜復熱後顏色變灰黃色,口感較軟爛,不建議帶便當,可用茭白筍、玉米筍、高麗菜、蘿蔔、菇類或冷凍花椰菜等來替代。

5.吃隔夜菜有吃進營養?
食物中醣類、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都不會因為復熱而過度流失。先前研究指出,維生素C的確會在烹調加熱甚至保存時減少,流失的部分可由新鮮水果補足,毋需太擔心吃隔夜菜會營養不足的風險。

張瑄筠提醒,保存剩菜的容器也要注意衛生,不鏽鋼與玻璃材質較安全,塑膠蓋或容器如已有刮痕,可能藏污納垢,應立即汰換;另外,盒蓋內側矽膠條環記得要清洗,若消潔不當也容易滋生黴菌和細菌,進而污染食物,對於免疫力差的人、老人或小孩,都可能引起身體不適。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開學已經3周了,你家孩子是否已經調整好作息?董氏基金會引用國外最新研究結果提醒家長,孩子維持充足與良好的睡眠品質十分重要,如果孩子常常晚上睡不好、睡不飽,當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原來這一份2020年6月發表於《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期刊...

閱讀詳情 »

男人興奮時,陰莖勃起是自然反應。然而,陰莖勃起時的角度大小與性功能有關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表示,陰莖勃起角度與性功能強弱無關,只要能順利完成性交就算正常喔!  男人受到刺激會有陰莖勃起的反應,但有人發現怎麼年紀越大,雄風卻有點「抬不起頭」的樣子,難道這跟不舉有關?還是不舉的...

閱讀詳情 »

▲(照/亞東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小時候胖不是好事!一名國小六年級小男生,被爸媽注意到最近體重有如吹汽球般,越來越胖,且脖子和腋下總有洗不乾淨的深咖啡色紋路,擔心之餘帶往兒童腸胃科減重門診就醫,沒想到卻被醫師一眼診斷為「黑色棘皮症」,成因就是過重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同時確診為第二...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日前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癌症連續蟬聯榜首長達38年,可見癌症為國人健康最大殺手,而癌症治療期間常出現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疲倦等「食體倦」症狀都是體內發炎的警訊。此外,癌友的預後表現也與「炎值」息息相關!「炎值」高恐提升營養不良、併發症等發生機率,進而影響存活率與存活時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