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避開所有過敏原還大過敏?怎麼了? 營養師指點這3類食物恐藏陷阱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過敏兒為數不少,不少人從小就習慣避開過敏原,但如果都不接觸過敏原了還發作,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營養師提醒,有可能是「組織胺」在搞鬼,組織胺含量高的食物,包括紅白酒、啤酒、火腿、香腸甚至可可與巧克力、帶殼海鮮等,也過易導致過敏反應。

在外貿公司上班的蔡小姐就是一例,一向過敏體質控制良好,近期卻總是無來由的出現過敏反應,搔癢感由裡而外、渾身極度不舒服,完全無法正常工作,必要服用抗組織胺。

聯青診所營養師莊譓馨表示,門診進一步分析可能原因時,這才發現她因為看到相關研究指可可的黃酮類能刺激大腦、預防失智,開始嘗試在每天早上的咖啡中加一匙可可粉,添加口感之餘,還希望能幫健康加分,沒想到引爆過敏。

其實可可粉是容易誘發組織胺的食物,易導致過敏反應。莊譓馨表示,組織胺是一種身體的保護機制物質,會參與免疫反應、調節腸道功能、也是神經傳導物質的一種。可若組織胺代謝失衡,會導致過敏,還會影響食慾、造成頭痛的不適症狀,在建議停止吃可可粉後,蔡小姐嚴重過敏的問題也就不藥而癒了。

莊譓馨說,每個人的過敏症狀不一定相同,如果發現自己有2、3周以上都出現特定慢性症狀,像是頭痛、頭暈、疲倦、脹氣還有皮膚發炎等,就有可能是過敏,可透過抽血方式做過敏原檢測,找出導致過敏的原因或食物,並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改善周遭不良環境,藉以避免過敏情形加劇。

莊譓馨提醒,飲食方面主要有3個原因,會導致體內組織胺居高不下,分別是直接吃下高組織胺食物,或食物間接誘發身體釋出組織胺,又或者是影響組織胺的代謝。

一、組織胺含量高的食物
發酵飲品(紅白酒、香檳酒、啤酒)、發酵食物(酸菜、醋、優格、醬油)、煙燻肉品(義大利臘腸、火腿、香腸)、乾果(葡萄乾、甜杏乾)、大部分的柑橘類水果、熟成乳酪、某些堅果類(核桃、腰果、花生)、某些蔬菜類(酪梨、茄子、菠菜、番茄)、某些魚類(沙丁魚、鯖魚、鮪魚)。

二、誘發體內釋放組織胺的食物
柑橘類、奇異果、檸檬、萊姆、鳳梨、木瓜、番茄、草莓、香蕉、小麥胚芽、可可與巧克力、帶殼海鮮、人工添加物(苯甲酸鹽、亞硫酸鹽、亞硝酸鹽、味精、人工色素等)

三、抑制DAO的食物(影響組織胺代謝)
DAO是分解組織胺的酵素,維持體內平衡。因此,如果吃太多抑制DAO的食物,會影響組織胺的代謝。這一類的食物包括了:酒精、紅茶、提神飲料、綠茶、馬黛茶。

莊譓馨建議,若想要避免過敏情形發生,除了檢驗過敏原,還可以抽血檢查體內的組織胺濃度,若是過高則需要排除誘發出組織胺的原因,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避免過敏問題發作。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必看!清明連假掃墓出遊「防疫規定」是這樣 亂摘口罩最重罰1.5萬

搶救「血癌」配對不到骨髓不再絕望 半相合技術讓家人救急捐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新北市幼兒園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群聚疫情擴大,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上午在廣播節目受訪時表示,此波疫情還要再觀察1、2週,如果群聚都在「單一個點」的話,疫情就比較能控制,要防止「多點爆發」。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

閱讀詳情 »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在確診後住院率是完全接種後民眾的17倍;若感染Delta病毒,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的住院率則是完成接種疫苗民眾的10倍。美國貝勒醫學院教授霍泰茲(Peter Hotez)指出,Delta傳染性高,打疫苗能有效降低住院、死亡風險,讓國內疫苗覆蓋率提...

閱讀詳情 »

新北板橋幼兒園群聚擴大,擴大匡列疫調後,發現此次確診個案大多集中在板橋某社區大樓,因此在PCR結果出來以前,學校會做預防性停課。針對新北停課狀況,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今增加13所學校、3170人預防性停課;這兩日已有16所學校、7369人停課。此外,在新北40萬名學生中,有2386位學生申請自主防疫...

閱讀詳情 »

新北幼兒園爆發Delta變異株群聚,新北市長侯友宜8日宣布禁止餐廳內用、不開放運動與藝文等場館至15日,不過常喊雙北是共同生活圈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並無跟進暫緩內用,但鼓勵多外帶、少聚餐。毒物專家招名威對此質疑,「雙北一日生活圈」不是口號,雙北市根本沒資格防疫步調不同步,「真的以為台北沒有案例?只是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