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在吃避孕藥嗎? 當心罹癌風險高出五成

還在吃避孕藥嗎? 當心罹癌風險高出五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10月是乳癌月,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研究認為,規律性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比一般女性高出五成!
研究表示,含有較多雌激素的藥物可能會使罹患乳癌的風險提高兩成(與從未服用雌激素藥物的女性相比),但含有較少雌激素的藥物,並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此研究由美國西雅圖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畢博(Elisabeth Beaber)博士主導,他指出,研究顯示,使用口服避孕藥的患者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但隨著藥品的成分不同,機率也會有所不同。博士強調,使用口服避孕藥是有風險的,因此女性更應該謹慎。但研究也發現,一旦停止服藥,罹患癌症的風險旋即下降。
研究結果顯示,含有大劑量雌激素的藥物,會使女性罹患乳癌提高170%,含一般劑量的雌激素藥物,則提高60%,而含少量雌激素的藥物不會提高機率。與從不服用避孕藥或已停藥的女性相比,服用避孕藥女性罹患乳癌機率則是提高50%。
這項研究亦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月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此研究調查了2.3萬名正在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研究並指出,這些女性所服用的藥物是近20年來最新的避孕藥,但其中已有1102名婦女已確定罹癌,年齡落在20-49歲。博士強調,希望藉由此研究喚醒女性服藥的安全性,不論服用的是雌激素還是避孕藥,在服用前都應知道其副作用與後果,透過研究,希望讓女性懂得珍惜自己,愛惜自己。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71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醫學人文關懷理念的興起,「無痛醫療」已正式成為各醫院所追求、提倡的目標。為了解決普遍病患畏懼的「術後疼痛」,目前臨床除了使用傳統的嗎啡藥品外,還多了一款「長效止痛藥」作為新選擇。新型長效止痛劑 副作用相較嗎啡低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陳福民表示,傳統止痛方式是使用嗎啡,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最近各地門診多了許多上呼吸道症狀與鼻子過敏的病人,很多人都認為是氣溫下降的原因。其實,東北季風的來襲,同時會帶來大批揚塵與汙染物,讓全台灣的空氣品質嚴重惡化,導致呼吸道與過敏等症狀惡化。尤其是中南部地區的空氣品質指標數度超標,達到橘色警戒燈號;因此,政府呼籲有呼吸道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白內障是眼球表面水晶體混濁,導致視線模糊的眼疾,主要成因與老化、高度近視、糖尿病或遺傳等有關。然而,根據眼科醫師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白內障,且多與現代人不良生活方式、用眼過度等導致晶狀體提前老化有關。根據眼科診所張正忠院長近十年在臨床上診治白內障患者的結果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台北馬拉松即將開跑,不少跑者為迎接這一年一度盛大的路跑賽事,卯足心力在做準備。但看似簡單的跑步,卻可能潛藏罹患髂脛束症候群的危機,也就是俗稱的ITBS運動傷害,千萬不可小覷!跑者、單車族膝蓋疼痛 恐是罹患ITBS漢銘醫院復健科吳順堯醫師指出,髂脛束是從臀大肌連結到小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