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在因衝動下的錯誤悔恨嗎? 讓一次性健身運動加強你的抑制能力 外部投稿

還在因衝動下的錯誤悔恨嗎? 讓一次性健身運動加強你的抑制能力 外部投稿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人最重要的價值在於能克制自己的本能衝動 (Man's chief merit consists in resisting the impulses of his nature)”--- 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

抑制功能的重要性

您是否有因抑制不住一時衝動,脫口說出後悔一輩子的話?儘管手頭上有需完成的工作卻沉迷於追劇或網路?內心想著減少攝取過多的熱量,卻無法控制食物深深的慾望,帶者罪惡感一口一口將蛋糕甜點麵包塞入已經在痛苦吶喊的腸胃道中?或因無法抗拒網路、酒精甚至是藥物的誘惑,導致正常生活嚴重受影響,過著生不如死日子的情況?如有你有以上例子的經驗,可能即反應出塞繆爾·約翰遜所言,人最重要的價值—抑制功能(inhibition)損害或失調之現象。其實,除了降低衝動的所導致的負面影響,過去研究指出,抑制能力好壞更與學習與學業表現間有密切之關連。

何謂行為抑制功能

行為抑制能力乃為高階認知功能之一,反映出個體是否能排除與目標不相干資訊的干擾,並抑制、延遲進行中動作或中斷強勢反應(prepotent response)之能力。Logan 等學者在專門檢測抑制能力的停止信號作業(Stop-signal task)中進一步提出賽馬模型理論(horse-race model),將是否能成功抑制住當下進行之動作,比喻成「動作(Go)」與「停止動作(Stop)」兩匹賽馬彼此爭競表現之結果。

在這賽馬比賽中,因開始訊號(Go signal)總是早於停止訊號(Stop signal)出現,「動作」賽馬總可較「停止動作」賽馬優先起跑。故此,「停止動作」賽馬奔跑速度如何,則決定是否能成功抑制將執行的動作。具體而言,如「停止動作」賽馬腳力(如,停止反應時間,Stop response time)快於「動作」賽馬腳力(如,動作反應時間,Go response time),並提前抵達終點,則可成功抑制住當下的衝動。值得注意的是,越慢起跑(如,較長開始訊號與停止訊號間的延遲時間,stop-signal delay)但卻依舊可成功率先抵達終點的「停止動作」賽馬,代表較佳的抑制能力(較短的停止信號反應時間,stop-signal response time)。

而如何可提升抑制能力呢?尤其是提升「停止動作」賽馬的腳力,使它更能後發而先至終點?結合腦波與認知測驗的健身運動研究,提供令人興奮之研究發現。

一次性有氧健身運動對抑制功能之益處

國立體育大學張育愷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講座教授)與祝堅恆研究員之研究團隊,針對一次性有氧健身運動對年輕人抑制功能之影響進行探討,並發表在目前排名運動科學領域前10%的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期刊中。該研究招募平均年齡21歲的健康年輕人,利用停止信號作業以及非侵入性腦波記錄大腦神經活化程度,探討在30分鐘中等強度(如,目標心跳(65~75%)´(220-年齡))有氧運動與30分鐘安靜閱讀後,抑制功能的改變。

該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安靜閱讀後,年輕人在一次性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後有較短的停止信號反應時間,但動作反應時間則不受運動之影響,顯示出對抑制能力選擇性之助益。此外,腦波訊號中處理所得到之分析事件關連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更進一步顯示年輕人在運動後神經層面表現較佳多意力資源(如,較大的P3b事件關連電位振幅),與能更長的維持抑制處理過程(如,較長的P3b事件關連電位潛伏期)。

綜合行為與腦波資料顯示,一次性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能改善神經層面抑制能力,促使大學生在偵測到停止的訊號後,僅需較短的停止反應時間便可抑制住當下的行動。

 

還在因衝動下的錯誤悔恨嗎? 讓一次性健身運動加強你的抑制能力 外部投稿

a) 停止信號作業行為結果顯示,相較於閱讀後,運動後年輕人停止訊號反應時間顯著較短; b) 運動與閱讀後,大腦偵測停止訊號後225~450毫秒區間之活化程度。(圖片出自 Chu, C. H., Alderman, B. L., Wei, G. X., & Chang, Y. K., 2015).

研究發現之應用

根據此篇研究行為與腦神經科學層面之證據顯示,一次性中等強度之有氧運動對抑制能力之正面效果。故如想避免在生命中因衝動而犯下不該犯的錯誤、因無法抑制不良事物吸引而做出遺憾終生的事情,或甚至想藉由提升抑制能力來達到塞繆爾·約翰遜所定義一個人最重要的價值,一次性中等強度運動或許可提供一個簡單、便宜、有效又對心肺健康有益的方案。 

參考文獻

Chu, C. H., Alderman, B. L., Wei, G. X., & Chang, Y. K. (2015). Effects of acute aerobic exercise on motor response inhibition: An ERP study using the stop-signal task.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4(1), 73-81.

(文章授權提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原文作者祝堅恆、張育愷)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不用「燒」的 冷凍消融導管新選擇!

求職季到來 打造人見人愛好外型

晚期卵巢癌做基因檢測 找對藥拚存活

深耕彰化,彰基心臟外科主任陳映澄 10年用「心管」好您的健康 !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1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桃園縣一名五十多歲的翁姓男子,在自家菜園除草之際,當手撥動草叢時,卻遭到蛇吻,隨後經由家人送往署立桃園醫院急診後已無大礙。署立桃園醫院急診室簡榎岑護理師表示,當時這名患者食指留有兩個如針孔的印記,接著漸漸頭暈、嗜睡、嘔吐、口齒不清、呼吸困難,醫師除了立即清洗傷口,並且詳細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生署所發佈2012年青年十大死因數據顯示,愛滋病首度進入榜內,計有7位15至24歲間的青年死於愛滋病;有鑑於此,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特別深入校園進行愛滋防治宣導,以期使青年學子能及早認識愛滋,做好防護措施,才能避免感染。年輕人不安全性行為極易導致愛滋病感染;根據衛生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長期吸菸不只增加肺癌發生機會,也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危及生命!49歲的陳先生本身有氣喘、氣胸病史,並長期有抽菸習慣,平時體力好的他,一天早上突然背部有觸電感,開始右腳冰冷,腳麻到抽筋、無力,掛急診經多項檢查都無異狀,後轉至別院心臟外科檢察,才發現是「胸主動脈剝離」,幸好即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想戒菸?除了堅定意念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依照不同的戒菸階段攝取營養,並遵守四大原則「少量多餐、多喝水、細嚼慢嚥、睡前不食」,能讓戒菸者分散注意力,同時滿足口慾與手慾,順利渡過每1-2小時因體內缺少尼古丁而產生的「斷癮症狀」。董氏基金會表示,戒菸過程中,斷癮症狀大多持續2-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