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還在搶酒精? 醫:「溼」洗手比「乾」洗手減少皮膚傷害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勤洗手是防範武漢肺炎的重要關鍵之一,但與其瘋搶酒精或乾洗手,皮膚科醫師強調,「溼」洗手比「乾」洗手更能減少皮膚傷害!因為很多過敏性肌膚或者頻繁使用酒精洗手的民眾,容易引發俗稱「富貴手」的手部溼疹或接觸性皮膚炎,導致皮膚紅腫、脫皮、搔癢、粗糙等。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指出,乾洗手的成分多含有酒精,會使肌膚更加乾燥,並帶有刺激性,在乾洗手後由於酒精揮發,同時也會一併帶走肌膚上的水分,且使用太過於頻繁可能會傷害肌膚。

醫師建議,民眾應盡量以「溼洗手」來代替乾洗手或酒精消毒,尤其是針對手部皮膚敏感及容易有手部溼疹的病人。

鄭百珊強調,乾洗手或酒精消毒容易使皮膚狀況惡化,所以能夠「溼洗手」時盡量還是以一般洗手的方式來同時達到防疫與皮膚保護的作用;洗手後要記得勤擦乳液做好保溼的工作,只要勤擦乳液做好手部保溼,不僅可以減少對皮膚的傷害與刺激、更能增加皮膚保護力。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陳曉逵說,如非狀況需要,一般人不必經常使用酒精洗手,可以使用油品成份單純並加入消炎止癢及抗敏舒緩中藥製成的手工皂來洗手,如黃芩、黃柏、地膚子、蒲公英、紫草、苦參、百部等;洗完手擦乾之後,可塗抹溫和無添加的乳液或配合辨證使用中藥青黛膏或黃連膏等膏劑鎖住水份,避免皮膚乾燥龜裂。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洗腎病人每周得3次進出醫院 武漢肺炎威脅下醫師建議這樣做

居家檢疫、隔離卻趴趴走 全台這縣市開罰38人最多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健署提供放暑假,孩子的視力保健不能放假。(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想孩子從小戴眼鏡,成長過程這兩個「危險時期」家長務必要留心!國健署最新調查發現,幼兒園大班升小一、小二暑假,這兩個時期堪稱是國內幼兒罹患近視的高峰,近視盛行率皆呈現恐怖的倍數成長,且年紀越...

閱讀詳情 »

跌倒擦傷、刀片割傷、甚至是手術過後,儘管傷口早已癒合,皮膚表面卻總是會留下疤痕,到底是為什麼呢?聖仁皮膚科鄭嘉琪醫師表示,疤痕是皮膚新生膠原蛋白以癒合創傷所留下的痕跡,皮膚會留下明顯疤通常是因為傷及真皮層以下或是傷口反覆發炎所致;若想減少疤痕問題,建議可視傷口類型使用人工皮以減少皮膚表面的水分散失、...

閱讀詳情 »

▲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適度運動及飲食調整也有助改善過敏體質。(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過敏族群眾多,國內最新一項相關調查更發現,近3年常見引起民眾過敏的主要原因就是「吸入型敏感」,醫師評估前3大主要過敏原就是塵蟎、家塵以及空氣懸浮粒子,除此之外,氣溫劇烈...

閱讀詳情 »

衛生福利部公布107年國人兩性十大癌症死因,肺癌、肝癌、大腸癌穩居前三,提醒民眾勿忘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期能及早發現病灶!  107年女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序為:1. 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29.3 人)2. 肝和肝內膽管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22.3 人)3. 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