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洗腎病人每周得3次進出醫院 武漢肺炎威脅下醫師建議這樣做

▲血液透析洗腎病人,每周得3次進出醫療院所。(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血液透析洗腎病人,每周得3次進出醫療院所,在這武漢肺炎威脅之下的特殊時期,不少人都擔心自己成為染疫高風險族群,台中慈濟醫院腎臟科主任陳一心建議,其實只要經醫師評估可以選擇「腹膜透析」居家洗腎,不止能有效防疫,還能減少舟車勞頓。

原來一般洗腎分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兩種,其中,腹膜透析可以在家自行操作,又稱為居家透析;血液透析洗腎病人則需每周3次進出醫院,無法減少或中斷治療。

陳一心表示,在流感與武漢肺炎都在流行的當下,多數人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是最好的防護措施,因此,他認為居家透析才是洗腎病人更好的選擇。洗腎病人如果在家操作腹膜透析,只需每月回醫院追蹤檢查一次即可,能大幅減少病人往返醫院次數,降低交通負荷與家人陪伴的負擔。

居家透析又分為「手動洗」與「自動洗」兩種,陳一心說,所謂手動洗每天需執行3到4次更換透析液,每次約20至30分鐘;自動洗則是透過健保給付的腹膜透析機進行透析,睡前打開機器,自行連接後透過機器進行洗腎,一覺醒來即完成洗腎。

陳一心指出,目前也可以搭配腹膜透析雲端管理系統,病人每次洗腎狀況都能自動上傳,一旦出現問題,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就能協助處理,讓病人安心在家洗腎。

照片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居家檢疫、隔離卻趴趴走 全台這縣市開罰38人最多

口罩荒連日趕工傳意外 女員工慘遭機台夾斷右手中指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孩子的想像力如何培養?雲門教室研發長謝明霏表示,說故事就是一個好方式。透過爸媽溫暖的口吻、詞彙的運用、邏輯的推演,就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豐富的情節,並共創美好的親子互動時光。  身為家長都希望孩子擁有豐富的想像力,但是想像力該如何培養呢?謝明霏說明,其實說故事就是刺激孩子想像力的好方法之一!透過故事的...

閱讀詳情 »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在寶寶出生後一小時內儘早開始母乳哺育,純母乳哺育六個月,其後添加營養適當及安全的副食品,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 國民健康署依此推動母乳哺育政策,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提供孕產婦產前至出院完整的哺餵支持資訊,並推動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營造友善哺乳環境;而根...

閱讀詳情 »

衛教單張再進化,臺北榮民總醫院推出「延展實境疾病決策及衛教輔助工具(XR Aids)」,讓病人、家屬在高擬真情境的互動遊戲體驗環境中,了解各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及後續照護重點,作為最後決定前的重要參考依據。 55歲林小姐日前抽血報告發現腫瘤標記CA125數值異常,轉診至北榮接受腹部電腦斷層,發現1顆...

閱讀詳情 »

乳癌嚴重威脅台灣女性建康,但許多女性仍因害羞、害怕而未定期接受篩檢,愈年輕的女性篩檢意願愈低,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國人乳癌篩檢3大迷思,呼籲女性應積極參與篩檢。 2016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國人罹癌人數增加,每4分58秒就有1人罹癌,其中乳癌高居女性癌症發生首位,2016年新發病例高達1萬267...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