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在用「氣管擴張劑」治療氣喘?小心死神來敲門

還在用「氣管擴張劑」治療氣喘?小心死神來敲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47歲的氣喘患者,平常到藥局自行添購「緩解用吸入劑(急救)」,有短效氣管擴張功能,一有不舒服就吸一下,某日天氣轉涼氣喘急性發作,結果送醫插管治療,最後宣告不治;另一名婦女,則是長期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不僅氣喘症狀沒再發生,還能跟朋友一起「爬玉山」,同樣是氣喘患者,後果卻是兩樣情,關鍵在於正確的用藥觀念。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鄭世隆表示,「每年使用3支以上緩解用吸入劑,將提高氣喘急性惡化及死亡風險,民眾要有正確用藥觀念。」

規律服用吸入型類固醇 讓氣喘不再找上門 

鄭世隆表示,「不少患者很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而不敢使用,並且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時,大概3-5分鐘氣喘症狀就會緩解,因此開始過度依賴。」殊不知,更危險的反而是緩解用吸入劑。氣喘是「慢性發炎」的疾病,發炎會導致氣管收縮,所以病患通常認為「氣喘等同於氣管收縮,習慣使用緩解用吸入劑,使氣管擴張就能治癒。這是錯誤觀念,應當要使用抗發炎藥物的治療才能治本」。一旦氣管發炎更嚴重時,氣管越來越縮小,氣管壁越來越厚、硬化,導致病患無法順暢呼吸,就會引起急性惡化發作的風險。

「民眾常常會有錯覺,用吸入型類固醇的藥效發揮時間比較長,以為沒感覺就是沒有用。」鄭世隆說明,若規則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藥物,其實根本不需要使用緩解急救型藥物。但如果真的要使用緩解藥物,1個月不超過2次,都不要使用最佳。而吸入型類固醇大部分是長效型藥物,患者可以是早晚各吸一次,或甚至一天吸一次就可以了,用藥的頻率不高,但效果很好,通常三個月會感到緩解,甚至未來肺功能經審慎評估後達到穩定健康,也可以不需要繼續服藥。

不過也有民眾擔心「類固醇」會造成月亮臉、肥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吸入型的類固醇和口服的類固醇藥物,兩者差了25倍的濃度,吸入性類固醇劑量很低,不會造成太大的副作用,民眾可以放心。

高達8成患者仍使用緩解用吸入劑 風險很大

一般門診一定會給患者,開立吸入型類固醇,這是真正治本的重要藥物,若擔心病患突然急性發作,還是會開立緩解用吸入劑,但只限於緊急備用,台灣人常常未經醫師開立處方、到藥局自行購買藥物使用,目前仍有8成的氣喘患者購買短效型的緩解用吸入劑,只有區區2成病患遵醫囑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這是個大警訊。鄭世隆強調,氣喘就像肺部「失火了」,用滅火器(緩解用吸入劑)只能短效阻止火災,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最重要的是「防火」,建立防火牆,避免引起發炎、過敏症狀,藉由吸入型類固醇才能根本解決。

【延伸閱讀】

過敏氣喘病時代來臨 做好日常照護「四大原則」

氣喘患者過度依賴緩解吸入劑 竟急性發作送醫不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吉爾克里斯特共用好友的這樣東西後染病,餘生要在輪椅上度過。 你有與好友共用物品習慣嗎?英國27歲婦人吉爾克里斯特(Jo Gilchrist)就因為用過一位染上金黃葡萄球菌的好友的"化妝刷具",結果同告染病。吉爾克里斯特目前仍在留醫,醫生需使用大量抗生素進行治療,可惜她的餘生均要在輪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乳對嬰兒室最營養的食物,透過母乳哺育不但能增進親子關係也能幫助提升嬰兒的抵抗力;國民健康署表示,為提倡醫療院提供母嬰親善的哺乳環境,特別表揚103年認證績優前20名以及10名個人貢獻獎。包括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莊婦產科診所等都榜上有名,其實為了提升良好的母乳哺育...

閱讀詳情 »

台灣青少年鈣質攝取嚴重不足!根據102年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歲以下幼兒的鈣攝取不足率約6成,其他年齡層更達9成以上,尤其是13-18歲國中及高中生的鈣攝取近100%未達建議量。哪一種食物為補充鈣質的首選?國健署分析,加工櫻花蝦每一百公克,就含有2859毫克含鈣量,可說是所有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近日來工業用碳酸鎂混入藥品鬧得沸沸揚揚,有新聞報導,許多藥廠也向誼興公司購買工業用的碳酸鎂,進而製作成胃散與科學化的中藥流入市面上,如知名的張國周強胃散、鄭杏泰胃達樂等藥品,民眾可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進了重金屬。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表示,領有中藥藥品許可證的藥製劑之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