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在用「氣管擴張劑」治療氣喘?小心死神來敲門

還在用「氣管擴張劑」治療氣喘?小心死神來敲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47歲的氣喘患者,平常到藥局自行添購「緩解用吸入劑(急救)」,有短效氣管擴張功能,一有不舒服就吸一下,某日天氣轉涼氣喘急性發作,結果送醫插管治療,最後宣告不治;另一名婦女,則是長期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不僅氣喘症狀沒再發生,還能跟朋友一起「爬玉山」,同樣是氣喘患者,後果卻是兩樣情,關鍵在於正確的用藥觀念。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鄭世隆表示,「每年使用3支以上緩解用吸入劑,將提高氣喘急性惡化及死亡風險,民眾要有正確用藥觀念。」

規律服用吸入型類固醇 讓氣喘不再找上門 

鄭世隆表示,「不少患者很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而不敢使用,並且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時,大概3-5分鐘氣喘症狀就會緩解,因此開始過度依賴。」殊不知,更危險的反而是緩解用吸入劑。氣喘是「慢性發炎」的疾病,發炎會導致氣管收縮,所以病患通常認為「氣喘等同於氣管收縮,習慣使用緩解用吸入劑,使氣管擴張就能治癒。這是錯誤觀念,應當要使用抗發炎藥物的治療才能治本」。一旦氣管發炎更嚴重時,氣管越來越縮小,氣管壁越來越厚、硬化,導致病患無法順暢呼吸,就會引起急性惡化發作的風險。

「民眾常常會有錯覺,用吸入型類固醇的藥效發揮時間比較長,以為沒感覺就是沒有用。」鄭世隆說明,若規則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藥物,其實根本不需要使用緩解急救型藥物。但如果真的要使用緩解藥物,1個月不超過2次,都不要使用最佳。而吸入型類固醇大部分是長效型藥物,患者可以是早晚各吸一次,或甚至一天吸一次就可以了,用藥的頻率不高,但效果很好,通常三個月會感到緩解,甚至未來肺功能經審慎評估後達到穩定健康,也可以不需要繼續服藥。

不過也有民眾擔心「類固醇」會造成月亮臉、肥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吸入型的類固醇和口服的類固醇藥物,兩者差了25倍的濃度,吸入性類固醇劑量很低,不會造成太大的副作用,民眾可以放心。

高達8成患者仍使用緩解用吸入劑 風險很大

一般門診一定會給患者,開立吸入型類固醇,這是真正治本的重要藥物,若擔心病患突然急性發作,還是會開立緩解用吸入劑,但只限於緊急備用,台灣人常常未經醫師開立處方、到藥局自行購買藥物使用,目前仍有8成的氣喘患者購買短效型的緩解用吸入劑,只有區區2成病患遵醫囑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這是個大警訊。鄭世隆強調,氣喘就像肺部「失火了」,用滅火器(緩解用吸入劑)只能短效阻止火災,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最重要的是「防火」,建立防火牆,避免引起發炎、過敏症狀,藉由吸入型類固醇才能根本解決。

【延伸閱讀】

過敏氣喘病時代來臨 做好日常照護「四大原則」

氣喘患者過度依賴緩解吸入劑 竟急性發作送醫不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民健康署今日下午舉辦「2014癌症防治論壇」,論壇主題為「癌症防治化實證為影響」,邀請來自美、歐、日、韓、新加坡等國專家,針對癌症防治議題進行討論、意見交流,共同探討具實證基礎的癌症防治工作。署長邱淑媞也宣布,新一期的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將以新興致癌因子肥胖為防治重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今天是世界睡眠日,你每天都很好睡嗎?還是被枕邊人的打鼾聲搞得睡不好?三更半夜,枕邊人在一旁大聲打鼾,可別以為這只是擾你清夢!根據研究顯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將會導致罹患慢性病機率提升,而且恐短命近20年;醫師特別提出呼籲,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只要透過適當的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山藥黏滑清脆,好入口,不論涼拌或搭配排骨熬煮成湯,都是可口美味的佳餚;營養師指出,生食山藥,可攝取黏質多醣體、薯蕷皂苷等抗氧化營養素,具消炎止痛、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不過,山藥含鉀量高,腎臟病患應適量食用。(圖片來源/取自網路)南基醫院營養師周孟穎表示,山藥營養成分豐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