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沒五十歲就有五十肩?復健科醫師淺談五十肩治療

 

一名婦女被告知罹患了五十肩,驚訝的說:「我以為只有五十歲的人才會有這種症狀!」其實五十肩不是五十歲的專利,適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說明,五十肩是指肩關節發生沾黏,導致整個肩膀活動的角度受限、疼痛產生,好發的年齡層雖然多在五十歲左右,但並非只有中年才有,其中又以女性族群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五十肩又稱「冰凍肩」,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沾黏性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形成原因是由於關節囊沾黏,沾黏分成兩部份,一是肩關節內「關節囊」萎縮、一是關節外「肌肉與肌腱」緊繃,內外加乘的結果導致肩關節可以活動的角度愈來愈小。

 

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由肱骨的圓頭頂住肩胛骨的凹槽,外有關節囊包覆,分泌滑液潤滑,其上還有四條旋轉肌腱帶動肩關節活動。藉著骨頭、肌肉、神經通力合作,肩關節得以活動,再由神經支配肌肉,肌肉收縮帶動骨頭活動,任何一個環節出錯,手臂就動彈不得。

 

至於要如何確定自己是罹患五十肩呢?陳建宏醫師說明,目前的臨床上多以身體理學檢查為主,再輔以X光、電腦斷層等精細檢查,診斷有無骨骼或關節方面的異常,而常見的超音波、磁振造影及關節攝影則是用來檢查有無「旋轉肌群破裂」或其他軟組織方面的異常。

 

目前針對五十肩尚未出現有效的口服藥治療,頂多能夠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想要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臨床上多以分開沾黏的方式來處理:症狀輕微者可透過復健,自行將沾黏的關節囊慢慢拉開,或由骨科、徒手方式等外力拉開;若是沾黏情況較嚴重的患者,可進行「肩關節囊擴張術」,利用超音波導引注入玻尿酸,讓沾黏的地方和緩分次撐開;若是沾黏非常嚴重的患者,可能就要經由開刀方式直接分離了。

 

預防重於治療,肩膀稍有不適就要注意,倘若時間一久,病況就易惡化,從一開始的不敢動,到後來的不能動了,民眾若感覺肩膀疼痛越來越嚴重、休息也無法緩解時,就應盡快尋求醫療協助。陳建宏醫師提醒,不管任何治療,都要慎選醫師,避免對關節造成二次傷害,且治療後續建議要持續復健,避免關節囊再度沾黏回去。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罹患乳癌對於女性而言是一大恐懼,如果確診為病情進展快速的乳癌類型,更令患者驚慌,以往治療在復發後、快速轉移的乳癌患者,醫界大都採取保守治療,但越來越多臨床實證資料顯示,醫師必須改變治療原則,對於快速惡化乳癌患者來說,須與時間賽跑,應擬定更積極的治療策略,就有機會提高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今天水喝的夠嗎?寒冷的冬天不容易流汗,不少人會忘記喝水,尤其老年人有頻尿問題更不愛喝水。醫師提醒,水喝的不夠多,容易引起尿路感染、膀胱炎,建議每日喝水量最好大約是1500至2000cc。 女性容易有膀胱炎 家醫科醫師王宏育指出,據統計,約有20%的女性,一生中會得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羅珮琳中醫師表示,台灣有約八成民眾於生活或工作中出現過疲勞症狀,如倦怠感、食慾不振、失眠及無精打采等,其實疲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人體經過日常活動、腦力激盪或劇烈運動時,就會有暫時性的疲勞感出現,通常在適當休息調養後即可恢復,但如果睡眠超過10小時,還是感覺強烈疲勞感,並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全台有5萬人罹患巴金森病,65歲以上老年人中,每100名就有1人患病;不過,年輕人也可能罹病。醫師提醒,當出現肢體顫抖、關節僵硬、行動緩慢、步態不穩,常見徵兆中只要符合2項,就應儘速就醫檢查。 積極治療與病共處25年 53歲的曾國修,28歲那年突然感到肩膀疼痛及僵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