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邊境管制將滾動式調控 250人以下婚宴陳時中鬆口准了

邊境管制將滾動式調控 250人以下婚宴陳時中鬆口准了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社區新冠疫情保持安全穩定,連續29日沒有本土新增病例,繼中職開放球迷入場看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再宣布,開放250人以下能保持安全距離集會聚餐(婚宴等),安排妥善餐廳,將會給予認證,讓民眾能有依循憑據。另外,面對邊境何時陸續鬆綁,現在要有答案恐怕太早。


250人以下宴席場合開放 桌與桌要有1.5安全距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原計畫100人以下,可開放餐飲業者承接宴席生意,由於台灣疫情相當穩定,因此增加到250人,但仍然必須維持社交距離,每桌走道保持1.5公尺,每8人1桌。陳時中同時強調,相關規範採用指引性質,不希望強制限定,能夠按照指引業者,將會給予相關認證讓民眾判斷。


同時陳時中說,在無法維持社交距離場合,仍然會要求民眾戴上口罩,至於是否制訂罰則,由相關主管單位決定,例如捷運、客運、公車等,能夠維持社交距離,就可以不刻意戴上口罩,商家或賣場也是,如果現場人潮較少,民眾能相互保持距離,進入時不一定要戴口罩,但業者判斷人潮較多,就可規勸消費者戴口罩。


邊境管制如何規劃 陳時中:須平衡人道與公共利益


另外,國內疫情穩定,但國外疫情仍在延燒,邊境管制到何時轉鬆?指揮中心仍不願說明判斷依據,陳時中解釋,邊境管制不論開和關都很難,可能大家覺得關很簡單,但3月14日決定管制歐洲入境,確實程序上比較粗糙。歐洲疫情也比想像中快,如果疫情不像預測那樣的爆發,恐怕造成大量批評。


陳時中也說,開放邊境也相當困難,經常要平衡人道與公共利益,也沒有一定標準,例如武漢封城,對武漢台灣人管制,指揮中心也很痛苦,後來又面對許多突發狀況,例如寶瓶星號與鑽石公主號,後來雖然有居家檢疫或集中檢疫政策,但也開放了特殊狀況可以探視親人最後一面,都是在希望能在兩端保持平衡。


未來邊境一定會朝向滾動式管制,根據疫情變或與社會需要判斷,要把資料蒐集完全,詳細擬定細則才實施不太可能,而是要不斷面對國際疫情與國內需求,不斷滾動討論政策擬定,到底要關還是要開,程度又要做到怎樣程度。而也是因邊境管制反應算是即時,才讓本土病例連續29天沒有新確診。


新冠肺炎難捉摸 長期抗戰難避免


然而新冠肺炎影響還會多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說,新冠肺炎相較SARS與H1N1疫情相當不一樣,SARS當年感染患者大部分都是重症,出現發燒才會傳染,因此很快就能圍堵,同樣是冠狀病毒的MERS,比較不會人傳人,所以要對付也不是那麼辛苦。


張上淳持續說,N1N1是流感病毒,基本上剛出現時會有一大波流行,雖然能夠預測有第二波,但疫苗研發比較快,也有相關藥物可以治療,第二波出現時,就變成季節流感的防制模式,基本上就是施打預防疫苗。


各地區接著流行 防疫最終仍需疫苗


張上淳強調,但新冠肺炎相當不同,不但有輕症也有引發重症的情況,死亡個案也持續出現,因此大家都非常警戒;並且世界各地疫情相當嚴重,疾病封城與居家管制,疫情也沒有完全受到控制,加上不同國家與不同洲,疫情分別開始流行,北美洲與歐洲疫情雖然平緩,但也沒完全消退,但中南美洲與南亞卻同時疫情拉起來。


張上淳也說,台灣不可能獨善其身,無法避免長時間防疫作戰,在沒有大規模的感染下,要有群體抵抗力,就只能依靠疫苗出現,讓人不發病產生抵抗力,但目前疫苗各國仍在努力研發,很難預測時間點,面對現況只能用現有的防疫方式。


更多NOW健康報導
身陷火場如何逃出「生」路? 打火哥教你火災求生術
【死亡累計7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節氣交替溼疹易復發 排除體內溼氣中醫這樣調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A型肝炎是感染A肝病毒造成的急性肝臟發炎,雖然多數人感染後會自行痊癒且產生抗體,但仍有極少數病例會導致猛爆性肝炎,甚至死亡。過去台灣受限於疫苗基金財源有限,未將A肝疫苗列入公費補助疫苗項目,今年疾管署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簽訂為期10年的A肝疫苗捐贈計畫,將陸續捐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醫療資訊無遠弗屆!為控制不必要的檢驗檢查及用藥,健保署近年來積極把「健保雲端藥歷系統」升級為「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擴充內涵與功能,讓醫師在為病人診療時,即可查詢病人近期在各家院所做過的檢驗檢查、手術等11項整合資訊,避免資源浪費。跨院就醫不麻煩 醫療資訊雲端就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關將屆,除舊佈新迎接新年度到來的同時,愛美民眾多期盼能夠擁有一張美麗細緻的「幸福臉」過好年,希望嶄新的一年在財富、事業或是人際關係、桃花等運勢上收穫滿滿,為自己在交際及財運上加分。整形外科醫師指出,門診中,已有不少民眾趁著新年度即將開始進廠「微修」,以期能打造一個令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在未來,心臟科醫師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挽救患者生命時,或許可以運用先進3D列印技術做輔助,減少併發症風險,患者預後情況,也會大為改善。3D列印技術輔助 提升心臟瓣膜置換術成功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皮爾蒙特心臟研究院團隊使用醫療影像檢查,輔助新型3D列印科技,以模擬真正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