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配合體質 對「症」進補才養生

配合體質 對「症」進補才養生

立冬過後,天氣開始變冷,許多民眾投入進補的行列,中醫師陳彥仁表示,
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是生長發育的季節,秋冬則是精氣內蘊因冬季精氣內藏於體內,所以冬季是滋補養生的最佳時機。但是,在選擇食療及藥膳時,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體質屬性,對症下食,才能達到保健養生之功效。
感冒應避免進補 消化不良者應先顧脾胃
陳彥仁主任指出,有感冒或明顯發炎症狀的患者避免進補,另外腸胃功能衰弱或容易消化不良的人,應該先養護脾胃再進行。本身有脾胃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大腸激躁症)的民眾,若食補湯汁中含酒精成分,就容易刺激潰瘍造成出血,加上肉類及補劑較膩滯不易消化,以及酒與肥肉的油脂,會引起血脂肪上升。
心血管疾病忌溫補 罹癌病患忌吃紅肉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最忌溫補(如十全大補、麻油雞),該以平補或涼補為主。而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因為食用雞、鴨、豬、羊、魚等肉類時,會使血中肌酸酐、尿素氮上升,所以食用時以一塊肉的份量即可;另外因為進補湯汁含有高濃度普林、鉀離子與磷離子,易造成水份的囤積,所以不建議喝湯,適合平補或涼補為主。

罹癌病患,忌吃紅肉、脂肪類食物,以一塊巴掌大的肉的份量為宜;另外癌症初期的患者,禁食補氣補血藥(黃耆、當歸、人參),最好的抗癌食材為紅色蔬果與菇菌類。罹患婦科病(如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乳癌)的民眾,禁忌食用四物湯類。陳彥仁主任呼籲,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卻不如運動補」。除了適度的食補及藥膳之外,良好飲食習慣,及搭配適度的運動也非常重要。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073

相關推薦

  「媽!我回來了!」對著廚房大喊,聲音隨即被鍋鏟揮動的聲響淹沒;「回來啦!去洗洗手吃飯了!」老媽端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青椒炒肉絲上桌,我趁勢偷嚐了一口翠綠的青椒,爽脆甘甜,用老媽手工肉燥拌炒過健康不油膩,這是老媽堅持我一定要回家吃飯的原因。   上了大學之後,...

閱讀詳情 »

番茄炒雞蛋,是許多百姓家庭中一道普通的大眾菜肴。它的烹調方法簡單易學,營養搭配合理,也符合大眾口味。     番茄,又名番茄、洋柿子。相傳番茄最早生長在南美洲,因色彩嬌艷,人們對它十分警惕,視為“狐狸的果實”,又稱狼桃,只供觀賞,不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