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配合體質 對「症」進補才養生

配合體質 對「症」進補才養生

立冬過後,天氣開始變冷,許多民眾投入進補的行列,中醫師陳彥仁表示,
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是生長發育的季節,秋冬則是精氣內蘊因冬季精氣內藏於體內,所以冬季是滋補養生的最佳時機。但是,在選擇食療及藥膳時,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體質屬性,對症下食,才能達到保健養生之功效。
感冒應避免進補 消化不良者應先顧脾胃
陳彥仁主任指出,有感冒或明顯發炎症狀的患者避免進補,另外腸胃功能衰弱或容易消化不良的人,應該先養護脾胃再進行。本身有脾胃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大腸激躁症)的民眾,若食補湯汁中含酒精成分,就容易刺激潰瘍造成出血,加上肉類及補劑較膩滯不易消化,以及酒與肥肉的油脂,會引起血脂肪上升。
心血管疾病忌溫補 罹癌病患忌吃紅肉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最忌溫補(如十全大補、麻油雞),該以平補或涼補為主。而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因為食用雞、鴨、豬、羊、魚等肉類時,會使血中肌酸酐、尿素氮上升,所以食用時以一塊肉的份量即可;另外因為進補湯汁含有高濃度普林、鉀離子與磷離子,易造成水份的囤積,所以不建議喝湯,適合平補或涼補為主。

罹癌病患,忌吃紅肉、脂肪類食物,以一塊巴掌大的肉的份量為宜;另外癌症初期的患者,禁食補氣補血藥(黃耆、當歸、人參),最好的抗癌食材為紅色蔬果與菇菌類。罹患婦科病(如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乳癌)的民眾,禁忌食用四物湯類。陳彥仁主任呼籲,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卻不如運動補」。除了適度的食補及藥膳之外,良好飲食習慣,及搭配適度的運動也非常重要。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07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如何建構心理防疫網,將成為下一波防疫重點。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諶立中司長指出,疫情對民眾產生很多壓力,以及對社會、經濟造成全面影響。希望媒體能傳達正確的資訊、謹慎用字,並對自殺防範法給予建議,以降低民眾焦慮,避免產生自殺仿效,引起不良影響。媒體正向報導 避免仿效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禿髮問題困擾著不少男性,但女性千萬也別大意!新時代的女性往往必須同時兼顧家庭與事業,導致壓力與日俱增,尤其是本來就有生理痛、頭痛、產後掉髮問題及體質虛冷者,掉髮風險也隨之提升,女性禿頭的年齡層更有逐漸下滑的趨勢。中醫師陳瑞聲指出,女性掉髮原因多,透過中藥調整體質,可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預防新冠肺炎,控糖超重要!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慢性病等糖友族群做好保護,因為這類患者感染後死亡風險較高。美國糖尿病協會也指出,控制好血糖,有助於降低感染後併發症風險。家醫科醫師、開業診所院長洪國泰提醒,糖友建議都要有血糖機,方便監控血糖,並注意「精準性」 (ISO認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變除了白內障,還常見黃斑部病變,而當中有7%屬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看東西會變形、像哈哈鏡,特別是直線扭曲,若沒有妥善治療,嚴重起來除了視力驟降,還可能讓黃斑萎縮,透過螢光眼底檢查或眼底光學同調電腦斷層掃描就能確診。亞東紀念醫院王嘉康主治醫師解釋,患者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