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食譜★醣量、熱量該注意哪一個呢?老外族如何吃?教你對挑食物,掌握分量!

醣量 熱量該注意哪一個呢?老外族如何吃?教你對挑食物,掌握分量!

預防糖尿病,從減少主食開始

◎吃太多主食,血糖容易飆升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讓血糖值急速上升,成為肥胖及糖尿病的最大主因。因此,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降低血糖,是預防糖尿病的第一步。建議減少白飯、麵包或麵類等高醣主食的攝取量,醣分多的點心零食及使用小麥粉、太白粉的料理或加工食品等,也要避免。其他如地瓜、南瓜等口感鬆軟的根莖類,也含有許多醣分,也要少吃。

◎大腦的能量來源,並非只有葡萄糖

由於大腦的能量來源是葡萄糖,你是否也認為早上不吃白飯會導致低血糖,讓腦袋不靈光呢?其實並不會。在執行減醣飲食的過程中,大腦與肌肉會以「酮體」當作能量來源,至於紅血球需要的葡萄糖,可由中性脂肪或氨基酸來合成出所需的量(即葡萄糖新生作用)。

◎攝取太多醣分時,血糖會升高

你是否也認為「醣分」是必要的營養呢?其實,它是「只能變成能量的營養成分」,且是唯一「會讓血糖上升的營養成分」。當我們吃下大量碳水化合物後,血液中的葡萄糖會增加,血糖就會上升,並從胰臟分泌出胰島素,胰島素雖然會促使葡萄糖作為肌肉的能量,但是,一旦分泌過多胰島素,過剩的葡萄糖會被肌肉吸收,成為異位脂肪被貯存,是讓胰島素功能變差,導致糖尿病的主因。

◎身體變胖的過程

1.攝取醣分

2.血液中的葡萄糖 增加後,血糖就會上升

3.從胰臟分泌出胰島素,葡萄糖成為肌肉的能量來源

4.導致變胖,胰島素的功能也變差

5.過剩的葡萄糖變成 異位脂肪,貯存於脂肪細胞、肝臟、肌肉內

◎1天的醣分攝取量(RDA),建議約 130 公克

日本厚生勞動省(類似台灣的衛生福利部)推薦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約是 260 公克,但這個數值並沒有明確的科學根據。而美國國家科學院從大腦與紅血球消費的卡路里來計算後,其推薦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RDA*)是日本的一半,一天約 130公克。但若攝取太多碳水化合物卻沒消耗,也就是缺少運動,就一定會變胖。

●在外用餐時,這樣點餐最安心

減醣時,最困難的就是選擇餐點了。在一般餐廳或定食屋不知該吃什麼的人, 只要掌握重點,也能吃得安心健康。

1.盡量單點,不吃主食

定食或套餐通常會包含米飯、麵等主食,因此請盡量單點。跟以往相比,最近能單點配菜的餐廳變多了,為了避免大魚大肉,點餐時請別忘了蔬菜。

2.多點小菜及下酒菜

捨棄套餐,盡量選擇前菜、沙拉或下酒菜等單點料理。若想喝酒,可點低醣的葡萄酒、烈性雞尾酒 Highball(高球)或燒酒等。

3.部分配菜的醣分高,要少吃

漢堡、牛排等屬於低醣料理,但配菜常是高醣食物,包括薯條、奶油燉蘿蔔、嫩煎玉米等,含醣量非常高,要避免食用。

4.先吃蔬菜再吃飯、麵

如果真的想吃米飯或麵等主食,建議先吃蔬菜再吃主食,透過膳食纖維,讓身體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度減緩,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醣量 熱量該注意哪一個呢?老外族如何吃?教你對挑食物,掌握分量!

本文摘自《1000種常見食物醣量&熱量速查圖典:列出含醣量‧卡路里‧鹽分‧蛋白質‧膳食纖維,教你對挑食物,掌握分量!
【本文由采實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撰文、攝影/吳美瑤) 青春期是決定骨骼發展是否強健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骨質會達骨質高峰的一半,因此,應特別強化鈣質的攝取。若青春期鈣質攝取不足,可能會提高成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率。 想幫孩子強化骨骼一點都不難,多補充高鈣質的食物就對了!今天微微蔡老師,就推薦一道冷熱皆宜的「香濃芝麻糊」,黑芝麻可提...

閱讀詳情 »

(撰文、攝影/吳美瑤) 「骨質疏鬆症」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據研究統計,國內65歲以上的女性,每4位就有1位罹患骨質疏鬆症,想要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就是趁年輕時多存些骨本,尤其是青春期階段應攝取足夠的鈣質,將有助於年長的骨骼強健。 微微蔡老師表示,從飲食著手是最健康又無負擔的補鈣方法。...

閱讀詳情 »

(撰文/陳詩婷 攝影/吳美瑤) 骨骼若要正常發展肯定需要豐富且適量的鈣質,尤其在孩子的青春期,是骨骼快速發展期,想要高人一等,就得要好好把握這段期間。除了多多運動、不偏食之外,家長們還可以動手做哪些食譜,幫家中的小朋友補一補呢? 微微蔡老師說明,鈣質幫助骨骼和牙齒生長,還能促進其它礦物質的吸收,所以...

閱讀詳情 »

(撰文/陳詩婷 攝影/吳美瑤) 兒童期是骨骼生長的最關鍵。在兒童時期,一些舊的骨骼會不斷的被新的骨骼取代,約在18至20歲時會達到顛峰骨量的90%,若兒童時期沒有發育完成最強壯骨骼,可是會提高他們到晚年罹患骨質疏鬆,及骨折發生的機率喔! 而骨骼發育又一直是一般家長相對較容易忽視的問題,營養師表示,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