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生,我怎麼那麼倒楣,一根骨頭斷兩次!

醫生,我怎麼那麼倒楣,一根骨頭斷兩次!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先生,出門逛街時不慎跌倒,頓時左側髖關節劇烈疼痛,路人見狀立刻呼叫救護車,協助他就醫。急診醫師馬上安排X光檢查,發現他左側股骨頸移位性骨折,後續會診骨科醫師為這位老先生作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經過約三個月的助行器保護後,老先生恢復到可以不靠輔具就能獨立行走的生活能力。

過沒半年這位老先生又在自家臥室跌倒了,左側大腿又腫又痛,家人急忙將他送到急診,X光檢查發現他左側股骨在人工關節周圍有移位性骨折。因為是二度骨折且是人工關節周圍骨折,再加上病患年邁,手術風險高。為求慎重,醫師先仔細地和病患及家屬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及可能發生的併發症。考慮到不開刀會讓這位老先生長期臥床,進而造成其他併發症,甚至死亡。病患及家屬經過一番天人交戰後決定一搏,因此醫師為這位老先生左側股骨骨折處手術,打上骨板螺絲固定起來。

老年人骨質疏鬆症 小心跌倒就骨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楊瑞成說明,這位老先生術後回診時,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醫生,我怎麼那麼倒楣,一根骨頭斷兩次!」。其實仔細回顧他兩次骨折的原因就是「跌倒」,銀髮族是骨質疏鬆的好發族群,一旦不慎跌倒,經常會在髖部、手腕、脊椎、肩膀等處發生骨折。骨質疏鬆以現代醫學治療可回復的程度有限,因此如何避免跌倒是預防銀髮族骨折的一大課題。

預防老年人骨折 醫師這樣建議

楊瑞成說,老年人常見有下肢關節退化、肌肉萎縮無力、中樞神經系統或內耳病灶等原因導致容易跌倒,楊瑞成醫師以下建議,可以幫助老年人減少跌倒以致骨折的機會:

一、在體力能負荷的範圍內,保持適度的規律運動。運動可以使下肢關節不僵硬,減少下肢肌無力,運動時若有適度的陽光曝曬,就更會有減緩骨質疏鬆的益處。適合銀髮族的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騎單車等,運動前務必有足夠的熱身以避免運動傷害。

二、積極保養開始退化的關節。平常可以多做伸展操以保持關節的軟Q,出門時要習慣戴護膝以維護膝關節的穩定度,在家多做熱敷則可以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如果症狀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千萬不要諱疾忌醫,藥物治療包含口服消炎藥、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或玻尿酸,復健治療也可以提供不錯的療效。

三、手杖、拐杖、助行器都是您的好朋友。在門診常常可以看見已經跌倒很多次的老人家,不管醫師怎麼勸就是不肯拿拐杖或助行器,陪伴來的家屬會小聲地說「爸爸(媽媽)不好意思拿拐杖,怕被人家笑」,聽了不禁啞然失笑,難道就只為了怕被人家笑,寧可冒著跌倒再骨折導致往後終生失能的風險。

楊瑞成提醒,每個人都會變老,也應該適度地服老。不強逼自己從事超出體力負荷範圍的運動,像愛惜自己的老愛車一樣地積極保養開始退化的關節。該拿拐杖的時候,不要為了面子而不拿。一但不小心跌倒造成髖部骨折,倘若沒能完全復原,造成終生失能,除了自己痛苦,親愛的家人也跟著受罪,何苦來哉。

【延伸閱讀】

運動打球越來越力不從心 爸爸老了還是進入男性更年期?

骨盆脫垂術後一身輕 八旬老婦揮別輪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子宮癌包含子宮頸癌與子宮體癌,為台灣女性十大好發癌症之一,除了傳統治療的手術、化療、放療外,新興的免疫療法在近幾年也有不錯表現。據研究顯示,治療後復發或疾病惡化但生物表現量佳的病人,採用免疫療法或免疫搭配標靶都有不錯的成效。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周宏學提醒,子宮癌初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青少年面臨矯正的原因多為戽斗或暴牙,若能利用骨頭仍在生長的階段就進行矯正治療,絕對比發育完成且骨骼已經定型後再改善的效果更好。資深牙醫師吳碧礽提醒,成長過程中上下顎骨發育異常,形成下排牙齒在前、上排牙齒在後的「真戽斗」,或是因牙齒錯咬,但骨骼發育正常導致的「假戽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COVID-19疫情升溫,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更該關注生物製劑、免疫調節劑用藥問題。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鐘文宏表示,若有感染疑慮會調整用藥,至於打疫苗後,多數生物製劑、免疫調節劑不用停藥。另外,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吳南霖指出,針對嚴重膿疱型乾癬病人,健保署在今年五月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西非幾內亞共和國近期出現首例的馬爾堡病毒(Marburg virus)感染死亡病例,馬堡病毒是一種與伊波拉病毒(Ebolavirus virus)極度相似病毒,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馬堡病毒以高度致命及高傳染性著稱,會引起出血熱症狀(hemorrhagic fever)...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