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病關係再升級 全人醫療與靈性關懷成趨勢

醫病關係再升級 全人醫療與靈性關懷成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台灣醫療體系憑藉高水準技術、人才及先進設備,一直以來位居全球醫療前段班,對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提出反思,「當醫療發揮到極致,接下來什麼才是真正對病人有幫助?」

醫界助「善終」 重要性不亞於治癒

邱仲峯院長分享,曾有一名癌末患者病危,因過去家庭關係使然家人並沒有陪同在旁,聯絡家人前往醫院進行病情解釋後,患者兒子直言:「我們又幫不上忙,過來也沒有用吧」,當時邱仲峯院長回答:「你能做的我們做不到,那就是『原諒』。」

患者家人經過一段時間討論後決定盡釋前嫌,並伴其走最後一段路。最後患者臨終前留了字條給邱院長,字裡行間充滿感激,表示自己人生最後幾個小時卻是最快樂的時光。

「我從此體悟到,最高的醫療品質就是『善終』」,邱院長說。

「全人醫療」意識抬頭 以患者為中心全方位照護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早在西元1948年就寫下「健康」定義,為個人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

「全人醫療」主旨即在體現從疾病治療到安定患者內心等,以患者為中心的全面性照護,其中對癌末病友的靈性關懷陪伴也相當重要。

邱仲峯院長表示,全人醫療概念在歐美國家施行已久,但過去台灣較著重發展醫療技術,加上全民健保雖可幫助國人快速在醫院得到醫療協助,但同時也帶來高度醫療量能負荷,平均一位病患看診時間只能分配到五分鐘,也沖淡了醫病之間的關係。

為改善此困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站在最前端推動全人醫療,不僅利用假日時間舉辦工作坊,讓院內醫師分組並提出案例、實際演練,將患者心靈層面的狀況一併加入例行晨會討論,也率先聘請專業靈性關懷師。邱仲峯院長指出,讓全院潛移默化在這樣的文化中,而後積極開放各大醫院觀摩,讓他們把這意識像「種子」一樣散播出去,才是最快普及的方式。

因禍得福 新冠肺炎成「全人醫療」推力

邱仲峯院長回憶,前陣子新冠肺炎爆發時,北醫超過幾十位醫護同仁被隔離,角色瞬間從照護者變成被照護者,心理衝擊及壓力暴增,靠著靈性關懷師積極介入才安然度過漫長的隔離期間。

事後也讓不少醫護同仁省思,過去面對患者是否只重視「身」,而忽略了「心」與「靈」,慶幸的是「角色轉換」反成了最切身的警惕。

靈性關懷專業化 需社、學、醫齊心協力

邱仲峯院長說明,台灣醫界水準本就高,要回頭加入「全人醫療」、「靈性關懷」的概念並不難,真正的困難點是社會及法令未達共識。

以歐美國家為例,醫院會設立靈性關懷部門,而靈性關懷師不僅需考取證照,且須畢業自宗教系、生死學研究所等科所,台灣除了少數宗教學校、宗教醫院外,則較無相關資源可支持。

邱院長期許未來除了學會及醫界推動之外,也能出現指標性人物帶領,將「全人醫療」意識滲入社會各階層,把醫病關係從表面到心靈全面升級。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壹電視《我是救星》在總編輯陳雅琳的帶領下,前往印度達蘭薩拉,獨家專訪西藏領袖達賴喇嘛。陳雅琳透露此行前往時差點摔飛機,嚇得她在高空上尖叫到不行,看到飛機上很多人開始緊抱祈福,讓她不禁感嘆:「人生最後,我卻沒人可抱。」自嘲挺悲情的。好不容易見到了達賴喇嘛,尊者居然跟她「give me five」,讓她...

閱讀詳情 »

肋骨骨折是急重症門診中常見的病灶,根據國內臨床統計,多根肋骨骨折患者有1/4機率併發氣胸、1/5機率併發血胸。發生時,需藉由胸管置入引流治療,但情況嚴重時則需緊急手術止血、以避免危及生命。 鍾政錦醫師(右)指出,老年人肋骨骨折是否要開刀,需要仔細評估。(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日...

閱讀詳情 »

太可怕了!1名陳姓未婚OL,3年多前發現左側乳房腫大、兩邊大小不一的情況,但因為工作忙碌和個性內向,自行以偏方調理,沒想到硬塊還是一再長大,到去106年已長到相當1個成人頭那麼大且血流不止,才嚇得趕緊就醫。檢查結果不是癌症,但因腫瘤太大,仍不免接受全乳切除手術,以避免演變成乳癌。 林金瑤醫師以電腦斷...

閱讀詳情 »

提到冬瓜,多數人對於其清熱解暑的作用並不陌生。不過,冬瓜的好處可不只這些!從營養學角度來看,冬瓜高纖低卡的特性,不僅能增加飽足感;其富含的丙醇二酸成分,還有抑制糖類轉化為脂肪的作用,因此被不少網友奉為減肥聖品。但冬瓜瘦身法真的這麼有效?且人人都能輕鬆大啖嗎?中醫又是怎麼看呢? 吃冬瓜有利減肥?致勝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