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病關係再升級 全人醫療與靈性關懷成趨勢

醫病關係再升級 全人醫療與靈性關懷成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台灣醫療體系憑藉高水準技術、人才及先進設備,一直以來位居全球醫療前段班,對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提出反思,「當醫療發揮到極致,接下來什麼才是真正對病人有幫助?」

醫界助「善終」 重要性不亞於治癒

邱仲峯院長分享,曾有一名癌末患者病危,因過去家庭關係使然家人並沒有陪同在旁,聯絡家人前往醫院進行病情解釋後,患者兒子直言:「我們又幫不上忙,過來也沒有用吧」,當時邱仲峯院長回答:「你能做的我們做不到,那就是『原諒』。」

患者家人經過一段時間討論後決定盡釋前嫌,並伴其走最後一段路。最後患者臨終前留了字條給邱院長,字裡行間充滿感激,表示自己人生最後幾個小時卻是最快樂的時光。

「我從此體悟到,最高的醫療品質就是『善終』」,邱院長說。

「全人醫療」意識抬頭 以患者為中心全方位照護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早在西元1948年就寫下「健康」定義,為個人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

「全人醫療」主旨即在體現從疾病治療到安定患者內心等,以患者為中心的全面性照護,其中對癌末病友的靈性關懷陪伴也相當重要。

邱仲峯院長表示,全人醫療概念在歐美國家施行已久,但過去台灣較著重發展醫療技術,加上全民健保雖可幫助國人快速在醫院得到醫療協助,但同時也帶來高度醫療量能負荷,平均一位病患看診時間只能分配到五分鐘,也沖淡了醫病之間的關係。

為改善此困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站在最前端推動全人醫療,不僅利用假日時間舉辦工作坊,讓院內醫師分組並提出案例、實際演練,將患者心靈層面的狀況一併加入例行晨會討論,也率先聘請專業靈性關懷師。邱仲峯院長指出,讓全院潛移默化在這樣的文化中,而後積極開放各大醫院觀摩,讓他們把這意識像「種子」一樣散播出去,才是最快普及的方式。

因禍得福 新冠肺炎成「全人醫療」推力

邱仲峯院長回憶,前陣子新冠肺炎爆發時,北醫超過幾十位醫護同仁被隔離,角色瞬間從照護者變成被照護者,心理衝擊及壓力暴增,靠著靈性關懷師積極介入才安然度過漫長的隔離期間。

事後也讓不少醫護同仁省思,過去面對患者是否只重視「身」,而忽略了「心」與「靈」,慶幸的是「角色轉換」反成了最切身的警惕。

靈性關懷專業化 需社、學、醫齊心協力

邱仲峯院長說明,台灣醫界水準本就高,要回頭加入「全人醫療」、「靈性關懷」的概念並不難,真正的困難點是社會及法令未達共識。

以歐美國家為例,醫院會設立靈性關懷部門,而靈性關懷師不僅需考取證照,且須畢業自宗教系、生死學研究所等科所,台灣除了少數宗教學校、宗教醫院外,則較無相關資源可支持。

邱院長期許未來除了學會及醫界推動之外,也能出現指標性人物帶領,將「全人醫療」意識滲入社會各階層,把醫病關係從表面到心靈全面升級。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不少孕媽咪都曾在夜晚入睡後因小腿抽筋而痛到醒來,使睡眠品質不佳,該怎麼減少抽筋的發生機率?首先,要先釐清抽筋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預防惱人的抽筋現象,讓孕媽咪一夜好眠!   孕期抽筋的常見原因   許多準媽媽在懷孕後,晚上經常出現抽筋的狀況,甚至疼痛到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8萬人,為幫助失智症家庭,衛生福利部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提供上班日1天12小時的失智症關懷專線服務(0800-474-580 失智時,我幫您),由失智友善大使謝祖武代言此專線。   根據失智症關懷專線統計,近年來關於年輕型失智症的諮詢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18歲的小明(化名)愛打籃球,但近視度數很深的他一定得戴上隱形眼鏡,否則上了球場也看不到籃框,但之前帶球上籃時,對手想來一記蓋火鍋,卻不偏不倚打在他臉上,當場一陣疼痛,就醫發現隱形眼鏡在眼球破裂,傷害角膜。   資料顯示,台灣每10人就有9人近視,教育部1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對於在心臟病發作中倖存下來的人來說,有一些令人擔憂的消息。1項新的研究表示,與心臟健康的人相比,曾經有過心臟病發作、心力衰竭或心律不整等疾病的人,罹癌風險增加了7倍以上,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年會。   這些發現基於1項長達數10年的研究,持續追蹤居住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