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療M型化!大醫院塞爆 地區醫院倒了兩百家

撰文/今周刊 賴若函

衛福部為了落實分級醫療,4月中旬調漲未經轉診就跑大醫院的民眾部分負擔金額;然而轉診制度與醫療分級制度其實已推動14年,宣導及相關配套卻仍不足,淪為口號。

「M型醫療時代來臨!」健保實施22年來,地區醫院減少200家,基層診所和醫學中心數量卻為之增加。根據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統計,照這樣下去,到2020年,醫學中心的每日門診量會增加逾3萬人,從2006年的8.4%升至11.5%,落實轉診制度、分級醫療刻不容緩。

癥結一:制度傾斜

健保給付,對大醫院較有利

醫療M型化!大醫院塞爆 地區醫院倒了兩百家

目前國內醫療院所依規模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與基層診所4個等級,6月底,監察院公布的調查指出,「台灣的健保給付制度對大醫院較有利,使地區醫院經營困難,日趨萎縮。」過去台灣診所醫師、地區醫院醫師曾多次呼籲,健保制度向財團和醫學中心傾斜,扼殺了地區醫院和診所的生存權。

報告顯示,健保給付給醫學中心的每人平均費用是地區醫院的2.2倍。推估至2020年,醫學中心將成長至3成4、區域醫院3成3;但地區醫院將萎縮至1成2、診所為2成1,這樣的趨勢,「顯示台灣醫療體系嚴重失衡」。

台灣人的就醫習慣有別於歐美的家庭醫師制度,總喜歡大病、小病都往醫學中心跑,長年浪費健保醫療資源。政府和醫界雖然不斷呼籲「小病至基層院所就醫」,也鼓勵至少5家基層院所可組成一個「社區醫療群」,也就是俗稱的家醫制度,然而至今只有近4成基層院所加入計畫,成效相當有限。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說,社區醫療群的目的是使全民都有各自的「健康守門人」,平時可以得到預防保健、衛教資訊;生病時則有24小時諮詢電話可用,即使半夜不舒服,不用直接衝急診室,可以先諮詢醫療群的醫護人員。

「目前只有1/10的民眾加入社區醫療群,主因在政府沒有更積極的作為!」朱顯光強調,公部門宣導不足,使得許多民眾並不知道政府有家醫群,然而即使知道,也因社區醫療群太少,每一個醫療群也有容納會員的限制,導致有些民眾雖想加入,卻被擋在門外。

癥結二:推動不力

宣導不夠、轉診平台不便利

今年4月中,健保署為了推動分級醫療、轉診制度,有了兩項新措施,一是針對未經轉診就跑到醫學中心的病人,增加部分負擔金額,門診加收60元、急診加收100元。另外也同步啟動線上轉診平台,供各醫院的資訊互通。立意雖佳,但兩者的執行力道均不足,被評為沒有效果。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79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發現已是末期!肺癌已成新國病 不抽菸也會得

長庚急診1年虧2億 卻3個月花14億買家族股

大醫院才可靠?熱血醫師用27年翻轉觀念

 

閱讀全文;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人們常常只會哀嘆猝死輕易就奪取一個人的生命,卻很少留意心髒病突襲前的“信號”,從而避免猝死悲劇的不斷上演。 其實,心臟有問題,除了會反映在心臟上,人的臉和下肢(腳)都會出現一些信號。 猝死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心血管的毛病引起,腦血管出問題還來得急救命,心臟出完問題瞬間就斃命了。...

閱讀詳情 »

別被騙了!原來這些都是偽健康食品!1、全麥麵包≠全麥食品大家都知道全麥麵包更利於健康,因為它富含纖維,能幫助人體打掃腸道垃圾,延緩消化吸收,有利於預防肥胖。去超市、麵包房不難找到全麥麵包,但如果一看配料表會發現,真正的全麥麵包非常少,甚至是很難找。 真正的全麥麵包是用沒有去掉外面麩皮和麥胚的全...

閱讀詳情 »

五官變化與健康 (一)眼睛忽然看不見東西了,這是肝功能衰弱的標誌 (二)嗅覺越來越不靈了,這是肺功能衰弱的標誌。 (三)嘴唇感覺變遲鈍了,這是胰臟功能衰弱的標誌。胃部受到侵害時,嘴唇會變得乾燥甚至破裂。 (四)耳朵聽不清聲音了,這是腎功能衰弱的標誌。腎功能受阻多.是坐著工作的人,所以,久坐不動的人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