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藥費如巨石!失眠和焦慮相伴 貸款專家教您善用金融貸款度難關

醫藥費如巨石!失眠和焦慮相伴 貸款專家教您善用金融貸款度難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小慈(化名)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靠著每月薪水支付日常開銷及房貸,生活雖然平凡卻也過得安然自得。但好景不常,媽媽竟罹患癌症,百萬醫藥費如巨石壓迫,導致失眠、焦慮跟著來,所幸在貸款專家王俐喬的協助下申辦貸款度過難關,不只能降低每個月的貸款月付金,還有額外一筆錢可以幫媽媽買補品,如同擁有兩筆救命錢。

貸款專家王俐喬提醒,民眾因經濟壓力出現身心不適,應尋求醫師治療,或諮詢金融貸款相關專家解決財務上的難關/危機。

「睡不好百病生!」 精神科名醫楊聰財提醒勿輕忽

知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上述案例在門診中,因為醫療費所引起的精神壓力,不勝枚舉,可能會引起壓力適應症障礙、焦慮、慢性睡眠障礙、憂鬱症等問題,較嚴重者甚至精神異常,有被害妄想症或輕生念頭。

「睡不好百病生!」楊聰財醫師說,一旦產生睡眠障礙,易形成高血壓、糖尿病、失智症等風險。在生活中,不只記憶力、注意力變差,思考及表達能力也會有問題,無法專心工作、人際關係出狀況,從生理、心理到環境,影響甚鉅。

維持身心健康四大支柱 「能睡、能吃、能動、能笑」

楊聰財醫師建議,維持身心健康,需要有四大支柱:「能睡、能吃、能動、能笑」。

「能睡」:一天至少睡6-8小時,黃金睡眠時間:晚上11點至隔天早上6點。

「能吃」:即使壓力大也要穩定進食,身體如同一部機器,需補充能源。

「能動」:保持運動習慣,以333為原則,一個星期3次,一次至少30分鐘,心跳一分鐘達130下;另外採用腹式呼吸法,鼻子慢慢吸氣、嘴巴慢慢吐氣,早、中、晚及睡前各做20次。

「能笑」:對著鏡子咬筆或筷子,使嘴巴呈現U字型曲線,根據神經心理學研究顯示,這樣能刺激腦部形成腦內啡,使人心情愉悅,至少提升20%的作用。

醫藥負擔大、有資金需求怎麼辦? 貸款專家王俐喬教您善用貸款

針對醫藥費負擔大,或有資金需求者,貸款專家王俐喬建議,可先透過「有擔保貸款」向銀行申辦,例如房屋或土地貸款。

因為擔保品貸款可借到較高的金額,且利息是所有貸款項目中最低,一般房屋貸款利率最低1.38%、信用貸款則是1.68%,但實際利率還是得提出申請辦理後才知道。

至於無擔保品的民眾,則可申請信用貸款,須年滿20歲且平時信用良好,才符合信用貸款的條件。貸款專家王俐喬 提醒,若有信用瑕疵或辦理貸款被拒,千萬別到處亂送件申請,以免「聯徵多查」最後無法辦理任何貸款。


醫藥費如巨石!失眠和焦慮相伴 貸款專家教您善用金融貸款度難關

▲貸款專家陣容堅強,對於客戶的委託慎重看待,極力解決客戶的燃眉之急。

搞不清各銀行利率 善用貸款專家諮詢 

貸款專家王俐喬說,台灣民眾有貸款需求都會上銀行,而國外很多人會先尋求「貸款經紀人」協助,也就是貸款專家,比較各間銀行的利率、貸款準則、額度,並規劃適合的方案,協助客戶有較高機率取得貸款。

貸款專家王俐喬還說,在幫客戶辦貸款的時候,必須秉持著助人的精神出發,雖然我們不是醫生,但同樣都在救人,希望能讓更多人度過金錢關。

貸款專家王俐喬分享:

「曾幫助在工廠上班的阿傑(化名),每月僅5萬元薪資,老婆是家庭主婦,育有3子,最小的孩子日前發燒送醫,被診斷為罕見疾病需要龐大費用,想向銀行申貸,卻因工廠沒有薪轉勞保證明,遭到申貸拒絕,於是阿傑在一家之主的責任下,承受著龐大的經濟壓力,卻因無能力解決,進而產生憂鬱症狀。阿傑在萬般無奈之下,迫不得已只好向地下錢莊借錢,還好有貴人推薦王俐喬協助,經過諮詢後,成功幫阿傑申請一筆救命錢,不只小孩醫療費獲得解救,阿傑的精神狀況也逐漸恢復正常。」

不過,貸款專家王俐喬提醒,民眾必須小心網路詐騙,像是拿身分證或存摺提款卡就能借款的詐騙手法,來欺騙有急迫資金需求的借款人,尤其是不能等的醫藥費會更容易受騙;建議尋求正當管道,透過專業的貸款經紀人來協助解決財務危機。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根據《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1項新研究指出,飲食上攝取較低的鈉含量以及較高的鉀含量,與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有關,這個研究結果同時於美國心臟協會年度在線會議發表。 減少飲食中鹽分攝取量 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第一研究作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1名54歲上班族男性高階主管,幾年前就發現有高血壓,由於不覺得有任何不舒服,所以一直都不太在意,也不曾服藥控制。有一天上班時突然變得很多話,不停地抓著同事說話,但說了一大串話卻沒有人聽得懂,同事驚訝之餘將他送到本院神經科門診就醫。 門診檢查發現這個病人四肢活動正常,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6歲的高先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在標準治療下,即使以三種不同的吸入性藥物控制,生活品質仍然不佳。因此,醫師建議高先生接受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術後隔天即順利出院,期間也未有不適,因肺氣腫造成的生活品質不佳也在術後一個月開始明顯改善;高先生表示,現在可以深呼深吸,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便祕」向來是不少人的難言之隱,特別是對於年事已高的人,因為腸道神經反應較遲鈍,「嗯嗯」情況不如過去順暢,是正常的;不過有高血壓等慢性病,或是曾患有冠心病、腦梗塞,就必須格外重視。有位60幾歲的病患就曾在上廁所時出現頭暈、胸悶等緊急狀況,多次就醫。 67歲的阿華伯被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