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院成金雞母? 醫改會批公資源變家天下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財團法人醫院到底算不算營利機構?繼去年底揭露8成〈32家〉財團法人醫院有盈餘,卻只有18家繳稅後,醫改會再批財團法人醫院每年與原捐贈財團進行上億元的交易,綿密複雜程度宛如「白色蜘蛛網」,讓外界難以監督。該會呼籲政府,應立法正視「家天下醫院」的問題。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由於財團法人醫院設立時,捐贈者就已經享有抵稅優惠,因此醫院應屬於社會資產。然而,台灣現今法規太過鬆散,加上社會的誤解,讓醫院被視為財團財產,由財團實質掌控、甚至當成集團事業投資經營的籌碼。也難怪愈來愈多財團或教會爭相籌設醫院,財團法人醫院也愈蓋愈大間。

以某家企業型醫院為例,40年前由企業捐助1000萬元成立,如今該院已累計超過100億元資產。但進一步分析醫院財務,竟有33.6億是向原捐助財團借貸的負債,佔總資產33.1%。且醫院每年有3.4億資金以房租、利息或外包等關係人交易,流入該財團口袋,使得當年僅捐1000萬的母企業,每年都可有上億元生意可做,投資報酬率超高!

醫改會根據近三年財報及衛福部網站的財報審查委員意見分析發現,財團法人醫院亂象,主要源自於關係人交易如「白色蜘蛛網」,讓外界難以監督;且負責把關的醫院董事會董事都是財團或相關企業自家人,「公資源變家天下」。

若以5大企業型的財團法人醫院為例,101年度財報所列與原捐助人或董事會的關係交易密集、金額龐大,即使公開財報,也無法監督是否合理或有無不當交易,更別提檯面下的關係人交易。劉梅君舉例,某醫院每年捐出上億元給相關醫學院,導致該院由盈轉虧,但這究竟是利益輸送,還是友情挹注?

現行醫療法雖有明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組與連任規範,更明定「萬年董事更替」條款,要求醫院董事會每屆需更替三分之一;但醫改會認為,這些改革根本無法打中要害。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直言,政府除了應仿照教育部管理私校掏空的稽核機制,由政府派出常住的公益監察人把關外,也應積極修法擴大增列票選基層員工代表、社區或病友代表參與董事會,才是真正切斷「家天下醫院」的改革關鍵。

另外,劉淑瓊也指出,台灣應對照美日等國對非營利醫院的治理制度,要求非營利醫院揭露董事會成員身分、利害關係與關係人交易,並公布醫院的利益迴避政策與條款,並揭露陳報給國稅局的完整財報,才能讓外界放心將財團法人醫院如此重要的社會資產,交由醫院董事會管理。

劉淑瓊強調,多數財團法人醫院的醫務收入有7-9成來自健保補助,而健保的經費來自於納稅人,因此,政府也應將醫院等非營利組織的貪腐列為重要防弊任務,廉政署應建立醫療財團法人防貪的監督機制。才不會讓財團法人醫院成為衛福部管不動、法務機關無心管、其他部會無法可管的三不管地帶,變成健保財務的毒瘤。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030

相關推薦

冬天氣溫低,一般人為了增加熱量,嘴巴像是藏了大食怪,食慾容易失控!尤其愛吃高油脂、重口味的食物,像是愛嗑一鍋熱呼呼的麻辣鴨血鍋、一碗香氣四溢的牛肉麵,或是一份加熱滷味等,嘴巴就是停不住。吃多了這一些高油脂食物,不但會感覺膩口,再好吃的美食也可能食不下嚥!想要解膩該怎麼做呢?來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吃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48歲的老張經營一間貿易公司,成就不錯頗為富裕,因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邁入中年後追求健康,砸下許多錢在保健食品及營養品上,常常白天打一些高額的營養針、維他命補充針、補充高蛋白,前腳神清氣爽地步出診所,後腳馬上去應酬熬夜到半夜才回家,隔天感到頭痛、昏沉,又返回診所找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22歲大學才剛畢業的米米(化名),剛找到第一份工作,某日帶著23歲尚未就業的男友踏入診間,戰戰兢兢地拿出媽媽手冊與滿滿的產檢紀錄,跟醫師要求中止已經21週的妊娠,原因是雙方家長認為他們經濟不穩定,養不起孩子,逼得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因已超過13週,醫師只能安排米米住院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罹患肺阻塞不自知 58 歲老菸槍爬山險送命58 歲的王爺爺,是吸菸將近 40 年的老菸槍,多年來無論是孫兒屢次勸 說,或開始出現「酷酷嗽」的毛病,仍改不了他吞雲吐霧的習慣。直到今年闔家出遊登山,1 分鐘內才走不到 10 幾階,王爺爺就氣喘連連,且咳嗽得比以往厲害,最後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