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訓恐造成主動脈剝離? 醫:機率很低

重訓恐造成主動脈剝離? 醫:機率很低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日前藝人小鬼因為主動脈剝離逝世,讓主動脈剝離成為熱門話題之一。但就有網路文章提到,「重量訓練」是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之一,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骨科醫師吳肇基對此表示,健康的人因為重訓而造成主動脈剝離的機率很低,而未妥善控制的高血壓、血管硬化、患有主動脈瘤等高危險群訓練時應循序漸進,不要過度訓練並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可以減少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高 高血壓未控制最危險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指的是主動脈血管的內層產生裂痕,使得血液衝入血管的內、外層之間,可能會造成主動脈破裂大量內出血,或者阻礙血流進入心臟或其他器官,進而造成缺血衰竭,48小時內的死亡率約五成。發生主動脈剝離的機率並不高,根據統計,大約每十萬人中有二至三人會發生,但是因為高死亡率,還是必須要小心看待。

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主要是未控制的高血壓、血管硬化、先天結締組織問題、家族病史、主動脈瘤和主動脈擴大等,而使用古柯鹼、重量訓練、懷孕只算是「可能」的危險因子。吳肇基醫師說,其實在討論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的文獻當中,重量訓練被提到的次數並不多,反而提及「懷孕」的次數還比較多一點。

重訓造成主動脈剝離案例少 高危險群訓練時注意勿力竭

那到底重量訓練會不會造成主動脈剝離?的確有些案例顯示,重量訓練在和主動脈剝離「相關」,不過案例真的很少,以每天全世界那麼多人做重量訓練來說,算是微乎其微。擔心重訓會不會造成主動脈剝離,主要的考量是因為做重量訓練時,血壓可能會短暫急劇升高,而可能會使得主動脈血管內層損傷甚至破裂。

對於未妥善控制的三高患者、肥胖、抽菸者、血管硬化或是有主動脈瘤的人,重量訓練時可以選擇較輕的重量,但是重量太輕就沒有訓練效果,所以建議使用約65-75% 1RM (10-15RM) 的重量。吳肇基醫師提醒,訓練時循序漸進的增重,不要過度使用努責效應和訓練到力竭,以避免血壓升高太多,再加上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應該就可以減少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控制理想血壓 保持中強度運動

保持運動是控制理想血壓的關鍵之一,有許多國外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運動訓練對高血壓患者是有益的,若擔心重量訓練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更應該關心的是運動以及不運動的風險,吳肇基醫師最後強調,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以及缺乏運動,應先妥善控制好三高、注重生活作息及飲食,如果擔心訓練的風險,可以想一想不訓練會有什麼風險。

資料來源:

  1. Aortic dissection

  2. Weight lifting and aortic dissection: more evidence for a connection

【延伸閱讀】

線上學習成趨勢學童視力堪憂! 驗配新科技上線助攻近視控制

年輕人運動後突然猝死!體檢「加一項」檢查 就能發現心肌肥厚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80歲邱女士日前因昏迷被送往台南市立醫院急診,家屬表示患者兩天前突然無法言語、食慾不佳、人越來越虛弱,甚至站不住;經詳細診察與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腦室內出血及水腦症。該院神經外科鄭憲宗醫師透過暫時性腦室外引流與腦室腹腔引流手術治療,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已出院回家休養。 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9歲小家有次體育課後被發現意識不清地躺在操場上,在同學攙扶下才勉強用右腳支撐走回教室,送醫被診斷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在治療及復健後,已可在輔具使用下自行行走。 65%留下永久動作障礙 成大醫院小兒部余文豪醫師指出,每年每10萬兒童約有2~13例的兒童罹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快樂」兒童節剛過,兒童真的快樂嗎?根據一篇2017年1月發表於《兒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約有5%的兒童青少年罹患憂鬱症,其中有學習、行為、焦慮和注意力疾患,或處於壓力、經歷失落或有家族憂鬱症病史的兒童,有較高的罹患風險;而有從事中度或劇烈運動的兒童較不易出現憂鬱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全球每三秒就增加一位失智症患者,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除了西醫外,中醫治療對失智症到底有沒有效?根據研究證實,中醫治療確實能有效預防高血壓病人發生失智症的可能,這項研究已獲國際知名醫學期刊「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