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訓恐造成主動脈剝離? 醫:機率很低

重訓恐造成主動脈剝離? 醫:機率很低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日前藝人小鬼因為主動脈剝離逝世,讓主動脈剝離成為熱門話題之一。但就有網路文章提到,「重量訓練」是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之一,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骨科醫師吳肇基對此表示,健康的人因為重訓而造成主動脈剝離的機率很低,而未妥善控制的高血壓、血管硬化、患有主動脈瘤等高危險群訓練時應循序漸進,不要過度訓練並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可以減少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高 高血壓未控制最危險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指的是主動脈血管的內層產生裂痕,使得血液衝入血管的內、外層之間,可能會造成主動脈破裂大量內出血,或者阻礙血流進入心臟或其他器官,進而造成缺血衰竭,48小時內的死亡率約五成。發生主動脈剝離的機率並不高,根據統計,大約每十萬人中有二至三人會發生,但是因為高死亡率,還是必須要小心看待。

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主要是未控制的高血壓、血管硬化、先天結締組織問題、家族病史、主動脈瘤和主動脈擴大等,而使用古柯鹼、重量訓練、懷孕只算是「可能」的危險因子。吳肇基醫師說,其實在討論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的文獻當中,重量訓練被提到的次數並不多,反而提及「懷孕」的次數還比較多一點。

重訓造成主動脈剝離案例少 高危險群訓練時注意勿力竭

那到底重量訓練會不會造成主動脈剝離?的確有些案例顯示,重量訓練在和主動脈剝離「相關」,不過案例真的很少,以每天全世界那麼多人做重量訓練來說,算是微乎其微。擔心重訓會不會造成主動脈剝離,主要的考量是因為做重量訓練時,血壓可能會短暫急劇升高,而可能會使得主動脈血管內層損傷甚至破裂。

對於未妥善控制的三高患者、肥胖、抽菸者、血管硬化或是有主動脈瘤的人,重量訓練時可以選擇較輕的重量,但是重量太輕就沒有訓練效果,所以建議使用約65-75% 1RM (10-15RM) 的重量。吳肇基醫師提醒,訓練時循序漸進的增重,不要過度使用努責效應和訓練到力竭,以避免血壓升高太多,再加上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應該就可以減少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控制理想血壓 保持中強度運動

保持運動是控制理想血壓的關鍵之一,有許多國外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運動訓練對高血壓患者是有益的,若擔心重量訓練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更應該關心的是運動以及不運動的風險,吳肇基醫師最後強調,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以及缺乏運動,應先妥善控制好三高、注重生活作息及飲食,如果擔心訓練的風險,可以想一想不訓練會有什麼風險。

資料來源:

  1. Aortic dissection

  2. Weight lifting and aortic dissection: more evidence for a connection

【延伸閱讀】

線上學習成趨勢學童視力堪憂! 驗配新科技上線助攻近視控制

年輕人運動後突然猝死!體檢「加一項」檢查 就能發現心肌肥厚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0歲伯伯乾咳了大半年都不見好轉,也未放在心上,直到咳嗽越發劇烈且走路時明顯感到呼吸困難,家屬這才驚覺事態嚴重,趕緊帶伯伯前往醫院檢查,終於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菜瓜布肺。然而,伯伯在就醫時不僅肺功能已相當低下,甚至合併肺結核,短時間內就併發肺部感染,很快進展為肺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揮中心今(22)日發布,新增新冠境外移入6例患者,分別來自印尼(第613例、第614例、第617例、第618例)、美國(第615例)、菲律賓(第616例),匡列接觸者26人,當中14人須居家隔離;針對新冠疫苗施打,指揮中心可能先從外購疫苗開始,並預計最快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肺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球或臺灣都名列十大死亡原因,主要罹病因素為吸菸!七十歲陳先生每天一包菸長達三十多年,去年走路、上樓梯常喘不過氣,呼吸有咻咻的哮鳴聲,在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邱國樑門診檢查,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肺阻塞」,邱醫師告誡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8歲的女性,因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急性心衰竭接受瓣膜置換手術,但心臟功能差,術後使用葉克膜維生系統及主動脈氣球幫浦,在加護病房躺了兩個月,普通病房又住了兩個月才出院;目前經長期復健,體力大幅改善、日常生活也可以自行完成。心臟病發作突然 避免復發再入院是重要課題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