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訓恐造成主動脈剝離? 醫:機率很低

重訓恐造成主動脈剝離? 醫:機率很低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日前藝人小鬼因為主動脈剝離逝世,讓主動脈剝離成為熱門話題之一。但就有網路文章提到,「重量訓練」是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之一,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骨科醫師吳肇基對此表示,健康的人因為重訓而造成主動脈剝離的機率很低,而未妥善控制的高血壓、血管硬化、患有主動脈瘤等高危險群訓練時應循序漸進,不要過度訓練並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可以減少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高 高血壓未控制最危險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指的是主動脈血管的內層產生裂痕,使得血液衝入血管的內、外層之間,可能會造成主動脈破裂大量內出血,或者阻礙血流進入心臟或其他器官,進而造成缺血衰竭,48小時內的死亡率約五成。發生主動脈剝離的機率並不高,根據統計,大約每十萬人中有二至三人會發生,但是因為高死亡率,還是必須要小心看待。

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主要是未控制的高血壓、血管硬化、先天結締組織問題、家族病史、主動脈瘤和主動脈擴大等,而使用古柯鹼、重量訓練、懷孕只算是「可能」的危險因子。吳肇基醫師說,其實在討論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的文獻當中,重量訓練被提到的次數並不多,反而提及「懷孕」的次數還比較多一點。

重訓造成主動脈剝離案例少 高危險群訓練時注意勿力竭

那到底重量訓練會不會造成主動脈剝離?的確有些案例顯示,重量訓練在和主動脈剝離「相關」,不過案例真的很少,以每天全世界那麼多人做重量訓練來說,算是微乎其微。擔心重訓會不會造成主動脈剝離,主要的考量是因為做重量訓練時,血壓可能會短暫急劇升高,而可能會使得主動脈血管內層損傷甚至破裂。

對於未妥善控制的三高患者、肥胖、抽菸者、血管硬化或是有主動脈瘤的人,重量訓練時可以選擇較輕的重量,但是重量太輕就沒有訓練效果,所以建議使用約65-75% 1RM (10-15RM) 的重量。吳肇基醫師提醒,訓練時循序漸進的增重,不要過度使用努責效應和訓練到力竭,以避免血壓升高太多,再加上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應該就可以減少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控制理想血壓 保持中強度運動

保持運動是控制理想血壓的關鍵之一,有許多國外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運動訓練對高血壓患者是有益的,若擔心重量訓練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更應該關心的是運動以及不運動的風險,吳肇基醫師最後強調,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以及缺乏運動,應先妥善控制好三高、注重生活作息及飲食,如果擔心訓練的風險,可以想一想不訓練會有什麼風險。

資料來源:

  1. Aortic dissection

  2. Weight lifting and aortic dissection: more evidence for a connection

【延伸閱讀】

線上學習成趨勢學童視力堪憂! 驗配新科技上線助攻近視控制

年輕人運動後突然猝死!體檢「加一項」檢查 就能發現心肌肥厚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吃素食可以降低糖尿病發生率?」、「3D食物列印新技術,幫助吞嚥困難的病人更容易吃下食物。」大林慈濟醫院日前舉辦「飲食與疾病治療新思維研討會」,由國內外營養專家,分享飲食與健康的新觀念,包括素食有助減少糖尿病發生、腎臟病患者的飲食、營養教育的推廣,以及新科技的3D列印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讓更多民眾了解對風濕免疫疾病的認知,大林慈濟醫院舉辦過敏免疫風濕病友聯誼會,以風濕免疫用藥為主題進行衛教講座,不僅邀請院長賴寧生分享相關醫療經驗,也找來營養師教導民眾如何從平日飲食對抗發炎小撇步,現場吸引近200位病友及家屬前來參與。治療風濕免疫疾病 各種生物製劑相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62歲的張小姐因為出現心悸、頭暈等症狀,到醫院接受傳統的24小時心電圖檢測後,沒有檢測出任何心律不整的數據。收治病患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黃群耀醫師,建議張小姐配戴心電圖手錶接受14天的居家篩檢,果然篩檢出張小姐有心房顫動的現象,經過醫師的藥物及電燒治療後,成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面對疾病危害,大眾多是緊張無助,若是提到癌症,更是情緒低落;儘管抗癌之路艱辛,但現今醫療進步,並非「不治之症」那樣可怕。其中,被視為女性最常見癌症的「乳癌」,若能及早發現且對症治療,早期患者的平均 5 年存活率可高達 9 成以上。根據美國癌症學會最近發表的「2018 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