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日前藝人小鬼因為主動脈剝離逝世,讓主動脈剝離成為熱門話題之一。但就有網路文章提到,「重量訓練」是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之一,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分院骨科醫師吳肇基對此表示,健康的人因為重訓而造成主動脈剝離的機率很低,而未妥善控制的高血壓、血管硬化、患有主動脈瘤等高危險群訓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痛在肛門口難開! 痔瘡分級報你知 每天如廁痛都很煎熬,長痔瘡蹲馬桶血便、腫痛,或有異物感、瘙癢感,真是痛在肛門口難開。其實痔瘡分為4個等級,通常第3、4級才需要手術處理。微創無痛痔瘡手術專家、大腸直腸外科蕭慕琦醫師表示,1、2級的痔瘡只有輕微症狀,如果是有一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超高齡社會來臨及生活飲食型態改變,腦中風成為國人的重大健康問題。若能在腦中風發生後,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內進行搶救,即可讓傷害降到最低。桃竹苗緊急醫療網 綠色通道連結精準後送聯新國際醫院成立「桃竹苗地區腦中風緊急醫療網絡」,盼從患者一上救護車期間能協助判斷中風型態,後送至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雖進入後防疫時代,但多數人仍「聞咳色變」。對此,國泰綜合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錦桐主任說明,不少氣喘患者擔心進出醫院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導致回診與領藥比例降低。但氣喘患者若未妥善控制而導致惡化,在這個時機咳嗽不止恐引來旁人異樣眼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台灣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9.32%、糖友病患超過220萬人;糖尿病會併發血管病變,其中又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常見,也是成年人失明的三大原因之一。台灣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視網膜專科醫師人力有限,糖尿病患平均眼底檢查率不到一半。為降低糖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許多學校採用線上教學的方式,為的是讓教育不中斷,卻也提升了孩子使用3C產品的依賴程度,加上暑假期間待在家的時間較長,父母無法時刻盯著孩子的用眼習慣,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開學後,許多家長發現孩子近視加深,才急著前往就診,詢問角膜塑型片的比例明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我們從新聞媒體中,會看到某兇殺案的嫌犯因患有思覺失調症,而獲判無罪或免死刑的報導。該病症從字面來看就是思考、知覺能力失調,概念上是精神分裂症的前期症狀,顧名思義「失調」這2字代表著可逆、可治療的。以往此症一直被與精神病歸類在一起,統稱為「精神分裂症」,自2014年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台灣為近視大國,許多孩童卻排斥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放任度數飆升。高雄長庚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表示,近視不控制會增加眼睛病變風險,現今有一種「日拋軟式的隱形眼鏡」最新治療方式,可減緩9到15歲兒童近視加深速度,是近視控制新選擇,呼籲近視要好好控制。近百萬學童深陷...

閱讀詳情 »

▲(照/亞東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中青春期孩子突然失眠又暴躁,家長得當心是病兆!門診就有一名剛升上國三的小女生,晚上時常失眠,有時候還會覺得心跳很快,家人起初認為只是課業壓力大,沒有太過在意,沒想到持續一、二個月,脖子還越腫越大,帶往就醫經抽血檢查後,才發現其實是「葛瑞夫茲病...

閱讀詳情 »

身體因疼痛而就診,但到底該如何讓醫師瞭解自己痛在哪?有多痛?是哪種痛?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清楚自述疼痛的部位、程度、類型是幫助醫師釐清病情的關鍵第一步,提醒民眾可用指的、畫的、說的方式讓醫師瞭解,包括說明病發疼痛的感覺以及併發症,都有助於讓醫師更清楚掌握疼痛病因,以利對症治療。  疼痛...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