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銀髮族好發大腸癌 是否會較為惡性?

銀髮族好發大腸癌 是否會較為惡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的發生率首度負成長,顯示國健署癌症篩檢政策有其成效;此外,則是六十歲以上年紀,是大腸癌主要發生年齡,並且是在六十七歲達到高峰,由於越是年長者發現罹患大腸癌,往往多是生長在大腸左側,值得年長者多加警愓!

六十歲以後罹患大腸癌 比較靠近肛門直腸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年紀六十歲以後罹患大腸癌,其位置會比較靠近肛門直腸的左側大腸,因為糞便到此處時,水份都被吸收得差不多,因此這裡所剩下的大腸黏膜上皮,會比較受刺激,若是沒有定期排便,或是食物中又低纖維,大腸會很容易癌化。

及早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 可以發現早期大腸癌

所以,年紀越大,越容易得到靠近大腸左邊的大腸癌與直腸癌,至於是否較為惡性呢?王正旭醫師指出,癌細胞是否會比較惡性,或是治療預後是否不好,要看是何時被發現;所以,做癌篩很重要,因為早期大腸癌細胞上皮磨破,在大便潛血反應檢查時,發現會有血液在大便中,就可進一步做大腸鏡來確診。

老人家害怕治療 越不治療越嚴重、預後越差

由於大腸癌好發年齡多在六十歲以後,正要開始享受退休生活,卻因為罹癌而打亂生活步調,心情往往大受打擊,甚至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家聽到罹患大腸癌,也都很害怕治療。王正旭醫師進一步指出,每個人聽到罹癌一定會害怕,哪有人罹癌不害怕,但要讓老人家理解,越不治療越嚴重,預後越差,應該依病情與家庭狀況來解決。

癌症希望護照 完整檢查及治療計畫

王正旭醫師強調,害怕罹癌是一個過程,家人與病人要了解疾病,做完整的檢查以及要有好的治療計畫,有關癌症患者罹癌後面臨癌症的希望護照,可向基金會索取相關資訊,了解罹癌之後的需要;而在治療之後,對於飲食與生活習慣,也都有團隊可協助應該注意事項。

保腸5招報你知 減少大腸癌發生機會

三月是大腸癌防治月,癌症希望基金會並有五招預防大腸癌的方法,減少癌症發生機會,謹提供民眾參考。

一、多蔬果:青菜水果吃足夠,纖維愈高健腸愈有效。

二、勤運動:每日運動半點鐘,身體勇健不輸一尾龍。

三、做篩檢:定期檢查不艱苦,二冬一遍政府有補助。

四、看結果:檢查結果要確認,按呢自己才會卡安心。

五、再確診:檢查若是呈陽性,就要早去病院照腸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3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50多歲女性(案476),長期居住菲律賓(前次自台灣出境時間為今年1月),8月2日獨自返國。自菲律賓返國確診 衛生單位匡列機上接觸者指揮中心表示,個案7月30日開始發燒,未於菲律賓當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58歲有肝硬化病史的黃先生,於6月時與家人前往海水浴場,不慎踢到路邊尖銳石頭,導致擦傷破皮。黃先生當時不以為意,卻在晚間返家途中,發現腿部腫痛劇烈、發熱不適、意識模糊,被送來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急診醫師照會感染科洪伯斌主任,診斷為海洋弧菌感染,已侵犯至皮膚深部,造成壞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2歲的廖小姐,長年受鼻涕倒流困擾,睡覺時鼻涕倒流引發慢性咳嗽,常有胸悶、感冒等症狀,連帶影響睡眠及工作精神狀況,甚至必須要忍受擤不出來的鼻涕,順著咽喉吞下去的異物噁心感。去年更嚴重引發氣喘,長期身體不適令她崩潰,求醫20年從未能得到改善;直到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炎炎夏日常常撲鼻而來不是花草芳香,而是陣陣汗水惱人氣味,想要讓周圍有好心情,很多人都會使用止汗劑,然而有謠言傳出,止住汗水可能讓毒素留在淋巴,導致乳癌發生機率上升,衛福部食藥署闢搖專區呼籲,一切都是「假的」,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使用止汗劑與乳癌有關。 食藥署安全周報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